刘莉红 魏雄杰 翟凤娥 杨 健 陈俊杰
1.江西省宜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宜春 336000;2.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 336000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也是最基本最可靠的手段。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为加强儿童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宜春市从2007年起大力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改革当前的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手工模式,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网络技术,建立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共享与管理[1]。通过几年的努力,该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对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现况开展调查,与信息化建设前对比分析如下。
宜春市辖区内10个县市区2006~2012年免疫规划工作年报表;宜春市所有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现况调查表;儿童家长满意度调查表。
1.2.1 信息化建设 全市各级预防接种门诊添置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安装并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国家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学习使用客户端软件,实现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完成向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上传及交换。
1.2.2 调查 统一采用《江西省预防接种门诊现况调查表》对所有接种门诊开展调查;采用《江西省预防接种门诊满意度调查表》随机对5所县级、10所乡级预防接种门诊接受其服务的450名儿童家长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收集调查表格及免疫规划工作年报表,录入EpiData 3.0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宜春市2006年设有乡级以上接种门诊197所,村级接种点1 064个,覆盖人口总数为5 343 492人,其中城镇接种门诊占覆盖人口总数的23.48%,乡级接种门诊占覆盖人口总数的49.50%;2012年设有乡级以上接种门诊200所,村级接种点232个,覆盖人口总数为5 661 232人,其中城镇接种门诊占覆盖人口总数的24.60%,乡级接种门诊占覆盖人口总数的66.33%;2007~2012年与2006年城镇接种门诊及乡级接种门诊覆盖人口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895.12,P<0.05;χ2=319951.69,P<0.05)(表 1)。 2007~2012 年按日接种的单位数及按日接种门诊覆盖人口数较2006年有 较 大 的 增 长 (χ2=240.61,P<0.05;χ2=1 733 253.69,P<0.05),其他接种周期及覆盖人口数均减少。
2007~2012年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配置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服务总人口的1.63/万增加到2012年2.88/万。专职人员所占比例2012年(39.06%)较2006年(29.13%)增长较大(χ2=19.32,P<0.05)(表 2)。 其中城市接种单位的专职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农村(χ2=145.29,P<0.05)。有技术职称人员所占比例2012年(59.04%)较2006年(49.08%)增长(χ2=22.84,P<0.05)。其中城市接种单位的有技术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农村(χ2=60.13,P<0.05)。2012 年平均每个免疫预防人员每年接种疫苗的人次数由2006年的978.27人次增加到1132.74人次。
该市从2007年开始实施儿童预防接种单位信息化建设,2007年30.92%的接种单位完成信息化建设,2012年100%完成;2007~2012年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数量、计算机操作水平及硬件配置均明显好于2006年(表3)。
随机对5所县级、10所乡级预防接种门诊接受其服务的450名儿童家长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448份,有效率为99.56%。有92.86%(416/448)的家长对接种门诊的服务表示满意,7.14%(32/448)表示不太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太拥挤、排队时间长。
表1 宜春市免疫接种单位服务形式的统计
表2 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单位工作人员的统计(人)
表3 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统计(以接种单位算)
调查显示通过近几年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建设,门诊的服务形式得到改善,接种工作主要集中在城镇及乡级预防接种门诊,绝大多数儿童享受到按日接种的服务;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配置较前明显提高,专职人员、技术人员的比例增加;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数量、计算机操作水平及硬件配置均明显提高,全市预防接种服务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率高。可见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免疫规划工作,使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各方面得到改善,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奠定基础,提供信息支持,并且方便了群众[2]。
调查结果表明城市接种单位的专职人员及技术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农村,提示应重视农村的预防接种工作,基层工作人员不仅负责日常的接种还要承担其他大量的卫生防疫工作,而且农村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多为临时聘用人员,流动性大,队伍极不稳定[3]。如果人员配置、技术力量跟不上,预防接种工作以及查漏补种工作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尽管服务形式改善了,缩短了接种周期,工作人员配置增加了,但工作量也提高了,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加,而且仍有些儿童家长未能按规定时间带其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使这些儿童不仅自身受到疫苗针对传染病传播的潜在威胁,还危及其他的易感人群,影响整体预防接种效果[4]。因此,为适应免疫规划新形势的需要,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国家实行医改政策为契机[5],加大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高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整体管理水平,从人、财、物上加以支持,使预防接种服务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和信息化,切实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6-7];对于接种门诊拥挤、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建设解决,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提升,对接种人数日益增加、保证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提高接种率、解决流动人口异地按种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8-10]。此外加强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建设是实施科学接种及接种工作质量的保障[11]。今后还应加强基层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以适应推广信息化建设的需要[12]。接种门诊还可以充分利用留观30 min的“宣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和健康教育活动[13],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配合效果,使家长逐渐养成主动接受免疫行为和意识,更好地促进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14-15]。
[1]曹雷.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491-494.
[2]郑平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6):66-67.
[3]李春艳,江志荣,彭火胜,等.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合理规划和管理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2009,23(7):21-22.
[4]刘庆山.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医药,2009,44(3):251-253.
[5]马俊.长丰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现况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18(6):465-474.
[6]黄芳.深圳市2011年与2005年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情况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1):77-79.
[7]杜国明.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539-2540.
[8]王步还,廖学舟,刘松,等.鄂州市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4):38-40.
[9]杨永宏.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在乡镇的实践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2009,11(6):19-20.
[10]吴殚,王凤双,肖雷.北京市顺义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探讨[J].首都公共卫生,2011,5(1):42-43.
[11]贾秀岩,林茜.2009年大连市免疫规划管理与预防接种人员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 7): 615-616.
[12]符振旺,孙莲英,莫少雄,等.海南省乡级接种单位常规运转和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92-93.
[13]孙宏.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指导[J].哈尔滨医药,2010,30(2):40.
[14]马承才.农村地区建设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成效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1):85-86.
[15]唐申,韦巧燕,陈建锋,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