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枚琳
(吉林体育学院 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33)
体育文献检索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探析
丛枚琳
(吉林体育学院 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33)
运用课程论和体育信息学的观点,采用文献法、系统构建法和实证法,从有效教学基本原理入手,阐述文献检索课发展近30年来形成的有效教学模式,并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文献检索与信息交流课程及教学为例,探析“认知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组织、实施管理与效果评价,从而为体育文献检索课程的实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借鉴。
文献检索课;认知发展理论;有效教学;体育文献
教高司[1992]44号文件附件《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课程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1]。体育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则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专业文献资源。
我国文献检索课程开设发展的近30年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其中以“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最具代表性。但是,网络环境对体育文献检索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评价信息,并且能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因此,采用与发展相适应的文献检索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才能符合教育理念的要求,有利于教学实施和评价。
有效教学的思想源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哲学及心理学的发展,“教学也是科学”的观点得到广泛使用,这标志着有效教学思潮的来临。教学不仅以科学为基础,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行为和策略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恰恰与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的相符,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实施、管理及评价中,需要引入“有效教学”理念。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成效的唯一指标,要形成有效教学的这一指标,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发展,为文献检索课教学优化提供了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如此不但能表现当代教学思想,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可使文献检索课程有效教学具有现实的意义。
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依据国家教委1984年至1993年颁发的文献检索课相关文件开设进行。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探索出几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介绍文献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能够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使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程序,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此过程所形成的文献检索课有效教学模式可称其为“传统的有效教学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2.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这是我国教育界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在文献检索课程体系发展前期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文献检索课程开设过程中必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参与实践,把文献检索的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信息获取及利用的认识活动。此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固化文献信息的系统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教师完成技能传授,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
2.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此模式大范围应用于信息检索实践过程,是在我国文献检索课程发展中期逐渐产生的。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中,师生处于协作关系,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提出信息检索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建立假设,由学生拟定检索计划,反复实践后,达到检索要求。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此模式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这是一种非常符合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
2.3其他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量激增、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随之产生的教育新标准,为信息素养课程建设扩宽了范围,也增加了难度。我们在呼唤教育改革的同时,也相继产生了“研究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多种有效教学模式[3]。
“研究型教学模式”主张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将教学中的讲解、分析、引导三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检索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更新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
“情境教学模式”主张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应的“情境”,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虽然上述文献检索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已经开展应用,但是对于体育院校来说,课程设计取向偏重于学术理性主义取向,即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传统学科知识的价值,强调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针对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的目标及内容,需要探究一种具有体育信息特征,易于体育院校学生课程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
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将文献检索的教育理论以传统教育模式强加给学生是不现实的,违背了有效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目的,达不到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文献检索与信息交流”课程(简称体育文献检索课)为例,探究一种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3.1认知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认知发展教学模式”由吉林体育学院文献检索课教学团队提出,已应用于教学实践。体育文献检索课程采用认知发展教学模式,能够遵循体育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完整性,促进体育院校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这种以认知过程取向为基本价值进行的课程设计,能够体现体育专业知识中心,关注学生的探究特征,强调体育与文献检索的集合。
3.2认知发展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
体育文献检索教学活动,并不单纯是知识信息的流通过程,而且是师生相互作用的社会性过程。按照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以学科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体育文献检索课程,可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要素和步骤中得以实现。
“图式”即认知结构,指客体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它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4]。“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3.3认知发展教学模式的实施管理
体育院校学生的运动技能很强,对体育术科信息和知识的学习能力,远远高于理论课知识。因此在教学实施管理时,应当融体育术科教学手段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方法中,将人文思想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由教师主体地位到学生主体地位,再到教师学生平等地位。课程的实施中,将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要素环节相对应。
“认知发展教学模式”力求达到对信息知识体系的构建、传授、反馈和应用过程。首先教师将“图书馆信息”的“图式”初步定义,使学生形成相应的理论映像;其次将信息检索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学生,完成教育学习的“同化”过程;继而通过网络资源检索、学术数据库检索等实践活动,产生“顺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通过学生对文献信息的知识利用,达到“平衡”,表现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位。
3.4认知发展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认知发展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相似,都结合了讲解、分析、引导三种教学方法,其不同点在于课程的构建,对于师生地位的探索和设置。“认知发展教学模式”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主体地位现象,需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并希望从体育院校的特点中,逐渐达到教师学生平等地位的效果,这也恰恰符合体育学科“人文与平等”的精神。
3.4.1 转化教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由于体育院校的教学中,体育学科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广,所以忽视了固有教学论中的一些原理,譬如“认知发展理论”。吉林体育学院文献检索课所采用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正是将传统的教学原理进行转化,将教育内容变为易于教师使用,并且教育方式易于学生接受,教师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原理的转化,可以提高教学的成效,使教师建立有效教学的观念,指导教学实践。
3.4.2 提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
“认知发展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教学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此模式的四个教学环节中,要更多地关注教学可测性,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丰富教学理论,从而产生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解决信息素养课程中的信息辨识、获取、利用等具体问题。
3.4.3 深化教学改革,整合教学资源
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随着网络信息发展的使用水平,逐渐开展起来的,构建符合不同高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可以深化教学改革成果,使有效教学程度达到最大化。“认知发展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考虑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诸多关于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我们重视教学产出,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整合了大部分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获取技巧,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国体育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的过程中,使用过一些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所总结构建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能够符合体育院校课程设计取向,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文化考试等学习结果的单一范畴。使用效果能够扩大到整个信息素养教育教学领域。
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而非知识复制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文献检索课程就是要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丰富化,从而提高信息素养。吉林体育学院使用了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将随着我国文献检索课程开展的新要求,适应各专业的教学需求。它不仅能够得到教学理论、传授内容和教育形式上的丰富,其有效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也将成为学生终身教育及自我素质提高的宝贵财富。
[1] 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248.
[2]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3] 孙红红,江葆红,李璐.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J].图书馆学刊,2007(6).
[4] 王慧芳.试论高校文献检索课之有效教学[J].情报探索,2006(8).
AnalysisonEffectiveTeachingModeofSportsDocumentRetrievalCourse
Cong Meilin
(Library,Jilin Institw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33,Jilin,China)
The article used “Curriculum” and “sports information” point of view. It starts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and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mpirical. Discus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in recent 30 years development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It taking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and teaching as an example, analysis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 which is based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based on Phys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dea.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follows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is easy to program,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effective teaching;sports clounment
2013-04-07;
2013-05-15
吉林省文化厅课题(WK2012B077);吉林省体育局课题(12C43)。
丛枚琳(198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体育信息学。
G807.01
A
1672-1365(2013)03-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