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构建

2013-12-06 03:54陈凯华杜世全陈晓荣薛冬梅
体育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实力竞技全球化

陈凯华,杜世全,陈晓荣,薛冬梅

(1.安徽医科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2;2.合肥一六八中学 体育教研组,安徽 合肥 230601)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奥运竞技与文化盛会的激情与魅力,激励着一代年轻人,去不断奋斗,不断超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夏季奥运会上以38金位列金牌榜次席,取得了在境外参加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中国在国际力量演绎中展示了强大的竞技体育硬实力,但在竞技体育软实力方面却有所缺失。如何构建与中国竞技体育硬实力相匹配的竞技体育软实力,为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全球化给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构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体育已经成为跨国家文化产业化和文本化的核心,是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她对于全球化所做的比所影响的更多[1]。竞技体育被动地走向全球化,迷失在“西方化”的价值观中,逐步趋于同化和单一化,失去原本的文化特色,无法自拔。应从全球化对国际体育格局和中国的影响来分析它给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构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1 国际体坛的变化对构建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2]。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体育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客观事实。软实力从根本上说是文化影响力,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现代性”的“话语权”一直被“强势”的西方国家所垄断。西方文化正有意或无意地通过种种渠道,藉全球化之风,挟其意识形态内核,在全世界范围内宣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及价值观的优越性。世界是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集合体,长期的一元文化盛行,必然会失去持久活力,甚至萎缩,直至消失。全球化绝不是同质化的体育文化、“西方化”,而是和谐、多极、均势的多元协同发展的体育文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竞技体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旨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社会文化活动。精神价值是竞技体育的灵魂[3],竞技体育在信息化时代体现着鲜有的健与力,带给人们感官上的刺激与美的享受。以“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鞭策人们积极进取;以公平竞争的原则教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团队合作弘扬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强烈的认同感强化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凝聚力;以奥运会上的同场竞技,昭示“四海之内皆兄弟”。竞技体育是促进社会团结、友谊、进步的催化剂,当人的价值泯灭在物欲横流中,目迷五色,耳乱八音,而丧失自我时,竞技体育所蕴含的精神,能够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人们不甘沉沦、自我救赎的奋斗精神。

早在1988年,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就提出建议:“人类要想在21世纪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 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4]北京奥运会成功实现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对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展现了改革开放 30年的伟大成就,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增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注入了东方体育文化的活力和生机。

全球化环境下如何治理,谁制定规则和谁受益?[5]这与国际体育组织主要负责人显然有很大的关系。国际体育组织虽是国际性的、非政府、非盈利组织,但却享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在世界上众多的单项体育组织联合会中,由中国人担任主席的屈指可数。作为国际体坛的一个重要成员,我们应该积极推荐有竞争力的人选参与各种国际体育组织的管理工作;密切关注各个国际体育组织的动态,并为该项目的发展建言献策;以踊跃的姿态参与各个国际体育组织的各类会议;全方位推动我国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身国际体育事业。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界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加大了参与世界各种体育联合会的力度。例如,我国代表积极参与国际体操联合会和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换届会议,并当选不同的职位。2008年中国代表入选国际体操联合会机构的有:高健(国际体操联合会执委)、黄力平(男子体操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燕呢喃(女,女子体操技术委员会委员)、刘兴(蹦床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宏(健美操技术委员会第二副主席)、李燕翎(技巧技术委员会第二副主席)。入选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机构的有:杨树安(国际乒联副主席)、张晓蓬(技术委员会委员)、袁华器(器材装备委员会委员)、赵霞(女)(裁判委员会通信委员)[6]。

在看到全球化给国际体坛造成的影响,而给中国体育软实力的构建带来机遇的同时,还要看到它所存在的一些挑战。首先,虽然近年来东方体育文化逐渐复苏,但世界体坛以欧美西方文化一元主宰的历史格局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在国际体坛中的发言权的提高程度有限。全球化对当今国际体坛格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还不足以彻底改变当前的国际体坛秩序。由于生活环境、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西方的现代体育所倡导的以“永远争取第一,争取超过别人”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仍然是普世的生活理念和生命价值导向,中国体育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身心一元”的价值观念还没有成为世界体坛的共同精神食粮,国际体坛的“权利”格局基本不会改变,中国在国际体坛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强大的竞技体育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超越竞技运动本身。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喊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时代最强音,激励着全国各行各业的人民奋发图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连续夺得5次世界冠军,缔造的“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各族人民的信心。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充满自信敢于胜利的跨越;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在高抛受伤后用坚强的意志演绎“龙的传人”形象,都凸现了竞技体育蕴含永不放弃的精神理念。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中国体育中表现得明显而强烈。竞技体育主要通过升国旗、奏国歌、登领奖台、穿有标志性的服装来表露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荣誉与梦想”的主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切的忧患意识[7]。在社会转型时期,竞技体育体现出的精神理念,对于重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自身的变化对构建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机遇和挑战

构建软实力还要以硬实力为基础,只要硬实力提高了,软实力才有可能随之提高。中国竞技体育的硬实力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从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算起,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新中国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产生巨大的影响,位居金牌榜前列。1992年和 1996年,分别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以16枚金牌排在美俄德3国之后位列第4,居第2集团之首。进入21世纪,中国体育的硬实力持续增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悉尼、雅典、北京、伦敦,连续4届奥运会金牌榜上跻身3甲,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更是以51枚金牌名列榜首。这是非欧美国家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首位,是世界竞技体育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在亚洲范围内,从 1982年的第9届新德里亚运会中国取代日本开始,一直至今都是亚运会的金牌榜第一,取得的这些成就足以证明中国体育硬实力的强大,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成千上万来到中国的外国宾客和媒体,来时带着各种偏执的成见,走时留下的却是“要公正、真实地宣传中国”的承诺。正如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8]所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国,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绝好机会,让中国进一步走向了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我们学会了国际规则,促进了中华民族在新时期和世界的融合与交流。

在我们看到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体育领域的一些不和谐音符给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构建带来挑战。由于合乎目的性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严重失衡,当今体坛业已严重异化。异化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当今体坛的健康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的焦虑。兴奋剂、假球、黑哨、贿赂、种族歧视、球场暴力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败坏了竞技体育的声誉,玩弄了广大观众的感情,威胁着竞技体育生存空间。例如:中国足球的假赌丑闻;中国体操队因为“年龄门”事件,被取消了一块悉尼奥运会铜牌;再到奥运冠军佟文因兴奋剂被禁赛等等一系列竞技体育异化现象。无论是兴奋剂,还是“年龄门”,绝对不仅仅是两起孤立事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体育的认识从根子上就发生了偏差,失去了体育道德认知。“体育净化人类的心灵”、“体育让青年人走到一起”的格言在这里成为了笑柄,留下的是“成王败寇”的悲惨教训。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竞技体育异化带来的这些问题,中国竞技体育的软实力可能会不增反减。

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构建路径

2.1 构建具有普世性的中国体育价值体系

价值观的重建是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构建的当务之急。翻开近代西方体育价值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它就是一部价值观普世化的历史。他们凭借强大的“坚船利炮”保驾护航,用雄厚的资本铺路,使硬实力首先取得了胜利,尔后人们才逐步开始研究其胜利背后的软实力。在这一进程中,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体育文化和价值观不管你愿意与否,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反应,也都纷纷被席卷进了这个全球性的潮流和漩涡之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竞技体育软实力内涵构建的精髓在于其所包含的价值、文化和制度的普世性,为不断酝酿、形成中的全球共同体或者全球性社会提供丰厚的共享体育价值。竞技体育软实力的价值,首先要具有吸引力,其次要让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并愿意效仿、追随并转化为他们的价值观。中国传统体育价值体系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与其他文明沟通之间的不可通约性,不容易被世界其他体育价值体系所接受和转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理上进行系统化、跨文化转化,挖掘提炼其通俗易懂的普世价值观。在以“天人合一,身心一元”的中国传统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在新世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形成了以人文体育观为主导价值观,多元体育价值观并存的状况[9]。今天的体育全球化,特别需要多元价值观的融汇贯通,面对西方体育价值体系造成的人文危机和生态危机,中国的体育价值体系为解决这一危机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

2.2 发挥竞技体育制度的吸引力

一个国家的体育体制,是决定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发展规模与速度的重要前提。它的形成、发展、成熟和衰亡都是由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的竞技体育实行的是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关于“举国体制”,刘鹏局长认为:“就是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的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10]由于实施“举国体制”使我国竞技体育在国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迅速地确立了在亚洲和世界的领先地位,这对于一个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没有先例的[11]。中国在进入世界体育“大家庭”后,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屡次获得世界冠军,都得益于这个体制。

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已经引起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兴趣。一些国家积极借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主要是提高国家层面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资源调配[12]。在后奥运时代,我们将继续坚持举国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俄罗斯总统颁布加强奥运会准备工作的命令,希望重振俄罗斯竞技体育的辉煌;美国奥委会对8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将资金集中投入到这些优先发展的项目;法国青年体育部曾制订了长达8年的“体育复兴计划”,强化政府的管理。

2.3 竞技体育塑造的“明星”效应

《纽约时报》在“一个国家的跨栏之伤”中写道:对于官员、对于翔迷、对于记者来说,刘翔的退赛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中国为他的英雄落泪。刘翔的退赛,引发了13亿中国人的黯然伤神,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而存在。体育塑造的“明星”,也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号召力。

姚明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界涌现出的一个世界级明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在提升中国的国际认可度和软实力的构建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效应,2002年姚明以“状元秀”的身份进入NBA,被媒体誉为“北京对美国最大的一宗出口”(Beijing’s Largest export to the U.S.A.)[13]。2006年在美国《体育新闻》评出的年度“职业体育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位列第45位。评委会的评价是“这位来自中国的运动员用自己高超的球技和良好的人品在他所从事的领域成为一名成功者,并影响了一大批人,他健康向上的品行成了人们的楷模。”姚明作为当代中国的一张“名片”,架起了中美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为美国了解中国起到了“窗口”作用。姚明在退役后,仍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倡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特奥会,筹集救灾基金等,所表现出的形象都是符合世界主流价值观的。

在构建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过程中,姚明、刘翔、李娜等世界级体育明星的出现,为提升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提供了一个契机,深入挖掘姚明、刘翔、李娜身上的符号意义,寻找姚明、刘翔、李娜身上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的结合点,让中国的声音通过他们进入美国乃至全球的主流媒体,为提升竞技体育软实力开辟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2.4 “海外兵团”是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柔性传播者

只有当一个国家强大了,才真正有能力、有实力主动地融入世界。我们在接纳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应该展示我们所代表的东方文明,而体育就是一个最好的介质之一。“海外兵团”像镜子一样折射出一个泱泱大国的精神镜像。中国庞大的“海外兵团”和援外教练为世界各国作出的贡献,在人类世界殊途同归的发展道路上,愈来愈闪烁着独特耀眼的光芒,而这也彰显了中国体育的态度、做法和一个大国国民心态的不断成熟和进步。还记得当年国人对待海外兵团的态度吗?甚至有人斥骂为“汉奸”。现在呢,看过北京奥运会后你就知道如今的中国人更加大气,更加了解竞技体育的竞争规律和文化内涵,郎平赢得尊重,而美国体操名将柳金力压中国运动员获得女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后,中国观众同样为“援美教练”乔良送上热烈的掌声。

赋予中国竞技体育与文化传播间的同构契合点,将中国竞技体育“海外兵团”建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扩张的现实载体,是新世纪中国体育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提前抢占制高点摇旗呐喊的鼓动者、表率者和领军者的重要体现[14]。“海外兵团”不仅没有压制反而促进了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从童辉带领的澳大利亚跳水队与中国跳水“梦之队”的互促共荣,到中国乒乓球的“养狼计划”致力于为小小银球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提高,中国竞技体育为自己在强势项目上制造了竞争对手,也在另一个意义上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这恰恰是一种共荣——中国运动员受惠于“洋教练”的指导而提高成绩的同时,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也推动了世界体育的发展。法国《欧洲时报》报道说:体育运动的进步和发展已经超越了国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的格局。

2.5 主办国际性竞技体育比赛

通过举办重大国际性竞技体育赛事,来充分展示自己城市的形象,扩大国际知名度,并借此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繁荣。一个城市若能成功举办国际性重大竞技体育赛事,将大大提高该城市乃至国家的公众效应,而围绕这些国际性重大竞技体育赛事所引起的国际社会的关注,则将为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无形价值。例如: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文艺表演就吸引了全世界40亿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5 000年的古老文明和优秀传统,传达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曾说:“北京奥运将是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的一个重大事件。”

2.6 国内学者参与国际体育学术交流

知识分子是是全社会的“意见领袖”,是高文化知识附加值的消费者、传播者和指引者。中国体育界的学者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学术交流,将全面发展、不断创新的中国体育理论、思想,利用自己的学术成果,与西方体育界的“意见领袖”积极进行思想碰撞,对他们产生影响,使他们成为中国体育理论在西方文化中的传播者。例如,2009年7月在我国云南昆明以“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Humanity,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Diversity)为主题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6届世界大会胜利召开,为促进世界体育文化交流、推动体育人类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7 利用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体育

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全球学习汉语者超过了3 000万人。“孔子学院”则成为当代中国“走出去”的符号,“孔子学院”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按照计划,到2010年全球建成了 500所“孔子学院”,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努力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如果在孔子学院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把深受外国学生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武术、龙舟、导引、养生等中国的传统性优势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体育运动技术传授给学生,把积淀深厚的中国体育思想理念讲授给学生,对构建中国竞技体育的软实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 陈玉刚.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J].国际观察,2007(2):37.

[2] 易剑东. 体育文化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15.

[3] 邓星华. 论体育全球化的几个问题[M]. 体育学刊,2007,14(5):29-31.

[4] 任海. 精神价值是竞技运动的灵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4):33-34.

[5] 75位诺贝尔获得者的巴黎宣言[EB/OL].http://lily441415262.blog.163.com/blog/static/17572212 620111218735361/,2011-05-20.

[6] Toby Miller,Geoffrey Lawrence,Jim Mckay,et al.Globalization and sport:Playing the word[M]. SAGE Publications Ltd,2001.

[7] 田麦久.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目标设置[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6):461-464.

[8] 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202.

[9] 刘淇.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全面兑现承诺[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2008/29/09.

[10] 陈琦,杨文轩,刘海元,等. 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6,26(8):3-9.

[11] 黄仁伟. 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9-110.

[12] 李元伟,鲍明晓,任海.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8):1-2.

[13] 许立群. 举国体制要坚持要完善—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专访[N]. 人民日报,2008-09-06(4).

[14] 郑蕴章. 美杂志称姚明是最大的一宗出口[EB/OL].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2-14/8/689935.shtm,2006-02-14.

[15] 黄璐. 中国体育“海外兵团”开发的战略意义[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29-31.

猜你喜欢
实力竞技全球化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竞技精神
全球化陷阱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