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3-12-04 12:25:18江建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33期
关键词:肌肽缺氧性脑病

江建华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指的是因为在围产期缺氧导致了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主要是由新生儿窒息缺氧或者宫内窘迫等引起[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其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2]。现在对本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患儿分别使用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患儿,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患儿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对于先天性畸形患儿、严重感染患儿进行排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男48例,女3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9.1±1.0)周,患儿的平均体重为(3454.5±132.5)g。从临床分度分析,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占24例,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占34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占22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双使用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男46例,女34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9.3±1.2)周,患儿的平均体重为(3396.5±125.5)g。从临床分度分析,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占25例,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占36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占19例。两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分度以及体重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三项对症和三项支持较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使用2 mL脑苷肌肽注射液[诺氏制药(吉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5046]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治疗1次,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治疗7~14 d。经过脑苷肌肽治疗,诊断没有出现颅内出血症状时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使用4 mL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177)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治疗1次,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治疗7~14 d。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3]。

对两组患儿在原始反射、意识状态和肌张力临床神经症状的恢复时间以及在治疗2周、3周以及1个月时间上神经行为评分上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原始反射、意识状态和肌张力临床神经症状的恢复时间,以及神经行为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 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患儿经过治疗,在治疗2周、3周以及1个月时间上神经行为评分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经过治疗在原始反射、意识状态和肌张力临床神经症状的恢复时间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1周 2周 3周 1个月观察组(n=80) 21.3±3.2 33.5±5.5 37.5±6.3 39.0±5.0对照组(n=80) 21.3±3.0 30.3±4.1 33.5±5.5 35.0±6.0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临床神经症状的恢复时间比较(±s) min

表2 两组临床神经症状的恢复时间比较(±s) min

组别 临床分度 原始反射 意识状态 肌张力观察组(n=80) 轻度 2.31±1.25 1.40±1.04 2.40±1.36中度 5.11±1.90 3.71±2.10 7.95±2.30重度 8.44±2.32 6.11±1.66 9.92±2.93对照组(n=80) 轻度 2.68±1.53 1.97±1.15 2.97±1.73中度 5.30±2.45 3.33±1.92 7.30±2.92重度 9.12±3.36 5.44±2.13 10.30±3.41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脑损害通常发生于再灌注阶段,多为缺氧状态下,ATP出现不断消退现象,增加了分解,加上神经元胞膜出现硬化,激活了蛋白酶,再灌注时会产生自由基,对膜的脂质过氧化造成了损伤,生成ATP受到了抑制引起脑代谢障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元损伤症状[5-7]。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对其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8]。脑苷肌肽注射液作为复方制剂,主要的成分包括神经节苷脂以及多肽,神经节苷脂广泛存在哺乳动物细胞膜内,在神经系统中的含量较为丰富,对细胞膜起到了保护作用,促进了神经细胞分化和发育。在缺氧的状态下外源性的神经节苷脂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中,嵌入到神经细胞内,对其完整性起到了保护作用,能够避免细胞凋亡,对活性氧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了自由基损害脑细胞。

神经节苷脂是一种神经保护剂,能够加速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促进了神经支配功能的恢复,降低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减轻了细胞毒性以及血管水肿,对于神经组织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神经节苷脂在治疗神经疾病方面取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原始反射、意识状态和肌张力临床神经症状的恢复时间以及神经行为评分,具有安全、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经过治疗,在原始反射、意识状态和肌张力临床神经症状的恢复时间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在治疗2周、3周以及1个月时间上神经行为评分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缩短了病程,促进了患儿早日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1]刘艳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166-1167.

[2]丁忠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7):59.

[3]曹松霞.丹参注射液配合胞二磷胆碱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16-17.

[4]彭湘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8):60-61.

[5]Krebs H I, Volpe B T, Williams D, et al. Robot-aided neurorehabilitation: a robot for wrist rehabilitation[J]. IEEE Trans Neural Syst Rehabil Eng,2007,15(3):327-335.

[6]郑学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52-53.

[7]鲍玉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附80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74-75.

[8]Alcañiz M, Montserrat C, Grau V, et al. An advanced system for the simulation and planning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J]. Med Image Anal,1998,2(1):61-77.

猜你喜欢
肌肽缺氧性脑病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3:58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亚低温治疗中的价值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41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河北中医(2016年12期)2016-03-08 06:04:54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肌肽锌对低钙性骨质疏松笼养蛋鸡AKP、BGP及E2的影响
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6例疗效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5年1期)2015-12-01 03:56:54
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31
肌肽的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2013年7期)2013-04-08 09: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