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规划财务处 山东威海 264209)
随着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国家财政支出中用于科研支出的比例持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保持稳步增长,而高校作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之一,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还致力于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产出,因此,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对加速我国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层次均有大幅提高,科研经费作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资金来源,一直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尤其是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后,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相关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存在着如:科研项目申报预算编制不合理、科研经费使用监督不力、项目结题不结账、结账不结题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求更好地解决问题,促使高校科研经费资源得到合理化运用。
1.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时没有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在具体执行时出现困难。在我国,目前在立项阶段的科研经费管理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投标立项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纳入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花费往往不符。导致预算失真的原因是本来合理的预算支出条款在现阶段可能与正在执行的国家其他政策相矛盾。例如,在经费预算类别中,除某些特殊项目类别对劳务费作出明确规定外,多数项目不允许将劳务费列入预算。而实际上,所有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都有不少比例的劳务费支出。即使在劳务费被允许列入预算的项目类别中,其计算方法以及列支比例限制仍不够科学合理。因此,在立项阶段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难点在于如何制订合理的预算体系及预算标准。
2.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利用信息不关联,审查不严格,在申报项目时重复申报。如:搞农业开发项目的科研人员,既可以向农开办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还因为有小型水利工程可以向水务局申请扶持资金,因为有经济林种植又可以向林业局申请扶持资金,因为有畜禽养殖还可以向农业局或畜牧局申请扶持资金,这样一来,他可以同时得到几个部门的扶持。再如:某科研人员利用学校异地建分校、信息关联度差、监督薄弱的特点,同一科研项目分别向A省、B省重复申报课题以套取资金,致使两笔资金一笔产出,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1.到账经费没有及时在财务立项入账,致使暂存款数额巨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部门经常会在账面上暂存一些不明用途的外来款项,其中大部分是科研资金,其原因是有些纵向科研经费常与教育事业拨款一同划拨,致使财务部门无法辨认这些款项的用途,或不能确定对应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科研项目,而相关负责人又未及时在财务部门立项入账,因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2.科研经费在支出时财务监督不够,导致虚列支出或以虚假发票、虚假合同套取资金。据统计,一些单位科研经费中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仅四成,其他的都被用作管理费用、人员经费、招待费,甚至本应由科研人员个人承担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也从中列支。更有甚者,以学生勤工助学费或外聘人员劳务费名义提取劳务费,通过虚增人员人数,降低每人领取劳务费的标准,提取时按3%比例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实际上这些劳务费并未付给学生,而是套取出来后由项目组统一支配使用,其中部分归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有,部分分配给科研团队其他人员,未再按照个人实际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另有科研人员因项目即将结题,为避免余款被国家收走,便编造虚假发票、虚假合同,以测试费的形式或巧立校基金项目的形式将钱转走。
3.由于对项目预算和财务科目列支范围理解不同,导致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之间不断发生矛盾。科研经费的审批人一般是课题负责人,大多数对财务知识不了解,对按财务制度要求报账不理解,导致财务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冲突不断。
1.结题不结账、结账不结题,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科研经费是特殊专项资金,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根本没有力量对本校所有科研项目信息资料进行大量、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更谈不上参与科研项目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工作。所以,极易造成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时会出现科研经费已经用完而科研项目却未结题,或是科研项目已经结题,但财务账面上却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清。
2.结题审计时需要复印大量原始凭证,造成资源的浪费。例如,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结题审计时,单笔支出在5000元以上的要复印取证,包括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及相关协议、合同,不仅增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结题时的支出账目调整使会计核算缺乏严谨性,也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结题时,往往因为会计科目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而导致账目调整的事项时有发生,给会计人员带来诸多额外工作。
1.科研项目占用学校大量资源,导致学校教学成本不断上升。某些高校为了调动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在科研经费到账后,只提取少量的管理费,科研所用房屋、仪器设备、水、电、固定资产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从教育事业费中支出,导致学校教学成本不断上升。
2.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同时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监管。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只见报销图书资料,而图书馆或资料室资料无增,仪器设备、专用设备账上有增,而无专人管理的现象。财务、科研、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这部分固定资产虽然也进行了验收、登记,但基本上是由课题组成员自己验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这部分资产从未进行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后续管理,而科研部门在对课题进行结题时,也未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清理工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与此同时,学校购置的软件等无形资产也面临同样的情形。
很多高校领导层都有自己的科研经费,这样在制定科研管理制度时势必带有倾向性,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模糊,执行起来很困难。
高校对科研高度重视,成为评职晋级的必要条件,致使教师从教学转向科研,项目重复申报,只要申报成功而不考虑预算的可操作性。部分高校把科研经费作为考核科研管理部门和教师的重要指标,取得科研经费的多少是教师竞争学科带头人和职称评定等的重要条件。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为达到立项的目的,在编制预算时,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仅考虑如何编制才能让评审专家满意,往往按自己的经验、估计填列一组数据,编制出来的预算大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经费到位后,不能按预算执行,预算形同虚设,实际使用和预算相差甚远。特别是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项课题研究时,项目负责人常常会将其所负责的项目混淆,经费使用混乱,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部分科研项目在申报时已有科研成果或申请资金过大,导致后期资金花不出去,为了不使资金被收回去,迫使课题组造假、虚列支出,在每一个财政年度末,存在突击购买大量仪器设备的现象。
高校财务部门应该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但由于自身素质、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业务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往往以“宽”相待,只要不是明显的“违规”能报就报。同时,为了减少麻烦,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与科研项目之间的关系、项目经费的报销比例等往往疏于核对与查证。财务队伍的年龄结构老化、学历水平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梯队结构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等,势必造成经费管理混乱,监督不到位。
1.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从总体利益出发,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正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并严格执行。改革和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学校适时出台一些有利于调动科技创新积极性的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科技奖励、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在用人机制上突出以人为本,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在激励机制上采用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在竞争机制上实行绩效考评,优胜劣汰;在运行机制上提倡联合开放,资源共享;在监督机制上完善审批程序和经费使用审计;在项目类型上强调纵横向均衡发展。
2.建立数据库,杜绝重复申报。山东省财政厅与山东省科技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综合性项目数据库,包含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省科技发展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和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现所有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实现各类科技计划的联网查重,杜绝多头申报、重复立项。具体实施办法,如可成立专门科研经费数据库委员会,由专人负责将所有不分经费来源、不分地区等已申报的科研项目记录在案,以备新的科研项目录入时,避免重复项目申报的情况发生。
3.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经济管理办法,资产、财务、纪检、审计等部门应该对校内科研人员的公用资源的占用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根据科研项目的大小及项目类别来区别对待,减少教学成本的支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国家和省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明确规定: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归项目依托单位,必须纳入项目依托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资产的处置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高校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其进行核算与管理,以有效防止账外资产和资产流失,同时对无形资产也要进行跟踪管理。
1.高校应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设立专职岗位,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相关政策合理、真实地编制预算,以防止在财务列支时由于理解的不同导致支出与预算不同。与之相适应,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项目立项时不仅要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还要注意审核项目的预算编制,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更不能超支。财务部门根据科研合同批准的经费预算,把科研经费细化,准确录入允许开支的科目,保证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与其预算口径相一致。把预算由项目负责人的被动执行改为由财务部门主动执行,财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前控制、及时纠正超预算开支和不合理开支,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避免出现科研经费支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
2.科研、财务、审计等部门联合对科研项目进行梳理,对系统中记录的本年结题科研项目要重点跟踪,以促使其结题的同时结账,减少科研、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应将其纳入院系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结合全额成本核算,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按照考评结果实施相应的奖励措施和问责制度,增强竞争意识,鼓励科技观念创新,抑制科研成果泡沫化,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3.加强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执行力度,一方面,审计监察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了解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基本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监督力度,对于数额巨大的科研项目进行项目审计,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纪问题,杜绝虚假科研支出,尤其对大额转拨的外协加工费、测试费等,财务纪检审计等部门要对合同签署方的资质严格审查。对于那些弄虚作假和截留挪用课题经费等违纪行为,要进行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这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
1.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总会计师准入制度。总会计师负责的工作主要包括:组织、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建立健全经费核算制度,强化成本管理,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对经费使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有制止和纠正权。因此,总会计师的介入,对科研项目的审查、科研经费的预算和决算都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同时,建立综合素质高的财会管理队伍,提高核算质量,并设置专人管理科研经费,及时清理科研暂存款。
2.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支出核算时尽量向科研预算的方向靠拢,同时要求项目组在报账时采用拍照、扫描的方式留存原始凭证电子文档备查,这不仅节省科研人员在项目结题时大量复印工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电子文档形式的运用节省了保存原始凭证所需要的大量空间,而且为科研人员数据存储、查询及传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期下,我们应转变管理观念,开拓管理思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手段,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保证高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