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12-04 18:01:07戴国宝
成人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培训

徐 涌 ,戴国宝

(1.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继续教育中心,南昌330100 ;2.澳门城市大学 管理学院,中国 澳门999078)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宽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进城务工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已经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耕地谁来种?怎样种?如何种好?为此,2012年中央1 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状况。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从职业意义上看,所谓农民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二是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三是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四是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职业农民也必须符合这些条件,与非农民区分开来。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稳定性是农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以区别于对农业的短期行为。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给新型职业农民下一个定义:新型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具有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农民。职业农民是一个特定的概念,隐含4 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二是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三是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四是具有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通俗来说,我们可以把种养大户、专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小型农业企业家等理解为新型职业农民。

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分析

在现阶段,要培育出一大批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以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新型职业农民地位问题

在以城乡二元化结构为主的年代,农民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说到农民,浮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农民代表的是贫穷落后,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下,很多年轻人以奋发读书考学“跳农门”成为城里人为荣。随着社会的变革,户籍制度的放宽,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壁垒打破,很多农民进城务工定居,成为城镇居民;有些地方的耕地出现撂荒现象,没人种地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如何保证我国的耕地有人来种,还要种好,种出效益来,为此,国家必须转变社会观念,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从制度和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使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愿意扎根农村开创一番事业,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不出问题。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问题

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及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面长大,对土地感到“陌生”,很多年轻人不愿回到农村创业。现在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主要是“386199 部队”(妇女、小孩和老人)。现代农业的发展光靠妇女、儿童和老人不行,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以农业为职业的人才,这批人才也就是新型职业农民。那么新型职业农民来源哪里?谁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如何进行选育?只有选对培养对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才有意义。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问题

要想培育好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基础,而我国目前的农民培训体制机制不能够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要。总体来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的立项问题。没有国家专项培训项目的支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就不能很好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实施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最关键的是如何挑选出那些有一定产业、愿意扎根农村积极创业的有文化的年轻人,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根据从事的产业进行分类培训。在现在政府开展的各类农民培训中,包括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在组织实施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没有对培训对象进行很好的筛选和分类,把种养大小户混在一块进行培训,甚至有些地方为了完成培训任务,把老人和儿童都叫来参加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好,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率有待提高,培训监督机制缺乏。

3.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培训课程和内容的设计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那么培训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扎根农村,开展规模化经营活动,实际上他们是在农村创业,是创业型农民。现在的农民培训项目的课程和内容基本上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缺少创业理念、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要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懂技能、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很关键。在农民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农民培训项目管理单位,农业院校是项目实施单位。在培训的过程中,农民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培训能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农业院校的很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很丰富,实践经验却很少,这就无法解决农民所提出的问题,培训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浪费了国家的培训经费。

三、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分析

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愿意扎根农村积极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现提出如下对策:

(一)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社会地位,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

1.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让全社会把农民真正当作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的象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养老、医疗、孩子教育等方面得到保障,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的后顾之忧。

2.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准入制度。农业部应探索建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只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获得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成为职业农民。管理注册部门应将已具有资格证书的农民登记备案,对经过认证的职业农民,给予补贴,定期开展农技、经营、管理等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经营能力、管理水平。

3.确立土地流转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只有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确立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营造职业农民存在和生长的法律环境。

4.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农业,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财政补助和贷款支持。在农业补贴、税收、信贷、土地流转、技术服务、加工营销、农业保险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

(二)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加大对主体的培育力度

新型职业农民来自哪里?哪些人愿意成为扎根农村、积极创业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将是以下几类人员,一是欲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劳动力;二是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的继承人,或者是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头人或主力成员;三是农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四是农民植保员、经纪人、农机大户、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各类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型人才。对这几类人员除了技能的培训外,还必须给他们灌输创业理念、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还必须要为他们成为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经营活动提供配套政策支持。只有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心放在这一巨大群体上,才能确保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才能确保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未来,也就是培育农业现代化的未来。

(三)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

1.全面整合各种农民培训项目,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国现有的农民培训项目种类多样,有很多还具有重叠性,而随着居住在农村人口的急剧减少,在有些地方开展农民培训竟然出现找不到培训学员,导致出现培训造假、贪污培训项目资金等恶劣行径。国家应该加强培训项目的监管力度,把重复的培训项目加以合并,把培训项目资金集中到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可和农业部试点开展的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合并进行立项,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2.以县为单位,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中国农民大学和邯郸市农业局2007年以县为单位,联合开展的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模式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很有借鉴意义。建议农业部可以此为模板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进行立项,由中央农广校和中国农民大学为项目试点的主要实施方,在邯郸市选择几个县做试点,并组织全国相关农业培训机构人员进行现场观摩,再面向全国铺开,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该模式如下:一要搞好培训调研。了解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分类开展培训。二要制定培训方案。以县为单位,每县每年筛选100 名45 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农村有一定产业,有做大做强愿望的新型职业农民,召开4 期大型培训,每期3 天,共12天。三要各县政府和中国农民大学紧密合作,通过政府发文,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四要加强培训组织实施。首先,成立组织。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县农牧局,具体负责组织管理和督导工作。其次,宣传发动。为把工作落到实处,重点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再次,筛选学员。制定评分标准,由培训实施单位对所有上报来的合格青年进行逐一评分,记录在学员评分表上,然后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根据录取名单,下发录取通知书。最后,学员培训。为确保培训质量,选聘当地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授课。五要做好培训信息反馈。一是培训结束后,学员填写培训效果表和教师评价表,进行培训质量的评估。学员分别从课程内容、资料准备、授课艺术、接受程度、课程实用性、案例与互动、总体印象等方面对培训教师进行逐一评分,给教师授课质量评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二是培训实施单位对培训学员将进行三年跟踪回访及创业辅导和支持。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建立学员档案,并对学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回访,了解学员对培训的认同度以及培训效果的调查,对于正在或将要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和当地政府共同对学员提供创业辅导和支持,解决学员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上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去创业。

3.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的设置。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一般农民,他们除了要接受技能培训外,还需要接受创业理念、经营管理、意志力培养等方面的培训。所以培训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一是军训拓展类课程,主要是通过站军姿、拓展活动、拉练等活动锻炼新型职业农民的意志,让他们有信心扎根于农村。二是创业理念类课程,主要是转变观念,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农村积极创业,可开设《现代农业呼唤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者的基本素质》等课程。三是经营管理类课程,主要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可开设《农场管理》、《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等课程。四是专业技能类课程,主要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实用技术水平。如养猪技术专题班可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可开设母猪的饲养管理、仔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猪的疾病防控等系列课程。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从事农业职业教育或培训活动的教师,要有较强的经营农场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和方法,还要有相应的教学能力。相关国家部委应该规定只有取得相当相应资格,才能从事农业培训,并拿出专项资金对从事农业培训教师进行技能强化培训。

综上所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地位,使新型职业农民安心在农村以农业为职业尤为关键。国家只有加强职业农民的准入制度,对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土地、资金等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意识、吃苦精神、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使新型职业农民留得下、干得好、收益高,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 号)http://www.gov.cn/gzdt/2011-04/28/content_1854048_2.htm[EB/OL].中国政府网,2010.4.

[2]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DB/OL].http://www.sei.gov.cn/ShowArticle.asp? ArticleID=226646.

[3] 着眼未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DB/OL].http://www.ccfc.zju.edu.cn/a/sannongtoushi/2012/0410/10059.html.

[4] 郭智奇,齐国,杨慧,赵娉,白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

[5] 戴国宝,等.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模式初探——以邯郸培训模式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2007,(8).

[6] 杨慧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日韩经验及对我国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4).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