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路径研究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3-12-04 18:01:07曾阅林罗诗文
成人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院校

曾阅林,李 健,罗诗文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提升其素质。因此,通过实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理想机构。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 周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1]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自身的特点。

1.数量庞大,学历较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 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61.6%。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高,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上升到50%以上,能说较流利的普通话。相当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有通过各种教育培训融入务工城市的愿望。据我们对赣州市400 多名农民工的一次调查访问显示,83.5%的80 后农民工已参加或希望能参加用工地、最好是工作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内容包括汽车驾驶、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等各种现代职业技能以及融入城市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和文明礼仪等。

2.思维活跃,思想开放

新生代农民工思维比较活跃,思想相对开放,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较高的人生追求。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就业观。

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第一代农民工要强得多。他们追求时尚,会穿名牌衣服,用名牌手机,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回家,更不会想到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媳妇。

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建筑工地是他们的聚集地,但新生代农民工的目光则投向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赚钱只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们希望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2]

在我们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相当多的农民工频繁跳槽,甚至一年换几个单位,一个单位工作最长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年。他们离职最主要的原因是嫌原来的单位经常加班加点,但不按劳动法规定给予报酬;工作环境差,工作脏、累;每天上班时间长,工资低;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在工作或生活中与单位的管理人员有冲突,他们不再忍气吞声、低声下气地工作,而是选择离职。

3.远离农村,认同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城市打工,对城市的认同感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感。他们不再是暂时居住城市,而是倾向于长期居住,居住的时间也在不断地延长;他们希望融入城市,梦想与市民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过上市民生活。

二、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与农民工教育培训直接面向工作岗位的目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其参与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训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1.专业覆盖面广,专业设置灵活

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所开设的,基本涵盖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等职业岗位群或行业大类。同时,《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还赋予了高等职业院校一定的专业设置权。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办学特色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灵活主动地调整专业方向或设置新专业。

高职院校按照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开设专业(或专业群)。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可以较好地按照自身岗位需要选择相应专业或相近专业进行培训。

2.师资力量较强,“双师”教师较多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明确提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各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明显加强,“双师”素质教师明显增多。

通过数年的建设和发展,“双师”素质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他们既具备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有生产一线的实践动手能力,可以满足具有一定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业务素质要求。

3.实践教学得到强化,较贴近企业需求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因此,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基本形成了“校内+ 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即校内有实验室、仿真实训室、模拟操作平台等,甚至还有“校中厂”等实践实训平台;校外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设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甚至建立了“厂中校”等实习实践教学平台。

这样的实践教学平台,新生代农民工必然感兴趣,也一定会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

4.寒暑假长,时间优势明显

高职院校进行农民工培训有两个明显的时间优势:一是每年的上半年,毕业学生基本上在校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顶岗实习,一部分专业教师有时间从事培训活动;二是寒暑假期间,专业课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休假时间从事培训活动。同时,学校的实验实习设备处于休整阶段,可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从而有可能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

5.整合资源,节约成本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要大量的场地和硬件设施,由于国家的就业专项资金有限,不可能为每个农民工教育培训点添置大量设备。因此,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划拨一定的劳务费和实验耗材费给高职院校进行农民工教育培训,可以避免实验实习设备的重复添置和实训场地的重复建设,实现规模效应,节约成本。

6.培训规范,职业资格种类较多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指出,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多数高职学院在此精神的指导下,积极加强软硬件建设,拥有多种职业资格鉴定权,可以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以及职业资格鉴定。

7.校企合作多,课程设置较符合企业实际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很多专业已经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建成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优良职业品格的养成,又关注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的提高。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这类教材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也更加符合企业的生产需要。这样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与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目标相一致,与新生代农民的学业基础相接近,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开展。

三、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路径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自2009年被确立为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特别是2010年被确立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以来,学院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和仪器设备优势,积极主动地服务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行业发展,在参与农民工教育培训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1.办学模式多元化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努力探索“政校行企”互利双赢的办学模式。一是实行“订单式”培养,施行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为相同行业或相似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二是学校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施行承揽当地政府主办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校合作”模式;三是政府给予学校农民工培训的自主权,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一定的经费补助,由学校自主招生和培训的“自主招生”模式。

2012年,学院与学院驻地赣州市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匠培训”协议书,培训1300 名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匠。本培训项目已经完成,效果明显,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学员的高度认可。

2.专业设置社会化

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不同的专业对生源的素质、培训过程和就业面向具有决定性作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职院校取得发展的前提。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根据市场的需要,以服务赣州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行业发展为办学目标,开设了工程测量、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工、会计电算化、酒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建筑装饰等44 个专业,以上12个专业均可以招收具有初中学历水平的学生,适合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培训。

3.师资建设师傅化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积极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实现专任教师师傅化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师化”,三年共培训264 名“双师”素质教师,并聘请了196 名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任教。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技术轮岗、参与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等,由企业的能工巧匠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灵活掌握人才引进政策,放宽对实践经验丰富但学历层次偏低的技能型人才的引入标准,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教学任务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培训内容职业化

培训内容的高深或浅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员的学习兴趣,精选具有职业特点的培训内容是吸引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培训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精选行业企业实际工程应用中代表性强、易于激发学员学习热情、提升学员学习兴趣的项目进行教学加工、设计和实施,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培训项目中,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完成项目培训任务为课程目标。如针对从事电子行业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广告灯、数字频率计、数字电压表、信号发射器、密码锁、远程温度报警器、LED 显示屏的制作等作为学员的学习内容,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这些项目中。

5.培训手段实践化

合适的培训手段是帮助学员理解培训内容的重要条件。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尽量以小组实践教学为主要培训手段,帮助学员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提升学员的动手能力。如针对电子信息行业的学员,在电子设计实训教学中安排面向LED 产业的“LED 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每个学习小组设计、装配一套LED 显示屏系统,让学员自己动手,补充学习LED 显示屏驱动电路的硬件、软件设计,以及LED 显示屏的灰度、亮度控制、LED 显示屏使用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LED 显示屏常见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6.培训设施真实化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大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建设“校中厂”,校企共建虚拟工厂仿真教学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车间,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努力实现真实企业环境、真实企业产品、真实企业管理以及学习过程工作化、实训任务生产化、校企指导一体化、环境实施工厂化。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充分利用学院的实践教学设备培养学员的企业精神和提升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赢得当地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是高职院校应有的社会担当。

[1] 全总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R/OL].中国新闻网,2010-06-21.

[2] 新生代农民工[EB/OL].百度百科.

[3] 唐文君.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3-66.

[4] 黄娟.高职院校农民工培训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3):158-160.

[5] 周匀.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管理问题探析[J].新西部,2011,(8):159-162.

[6] 杨佳芹,王泽泉.高职院校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3):38.

[7] 沈蓓绯,纪玲妹,孙苏贵.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现状及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2,(6):73-79.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院校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3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