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森
(石家庄双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200)
2009年5月石家庄双联化工投运1台φ2800×28000自身返碱蒸汽煅烧炉,运行一段时间后,炉头出气温度低(小于110℃)、堆碱、结疤,而炉尾出碱温度高,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同时轻灰分离器经常堵塞,造成现场碱尘多、环境差,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
为了解决此问题,采取了加大挡灰圈尺寸、螺旋板改造、抬高轻灰绞龙进口高度、增加轻灰副线绞龙等措施,均未取得满意效果。2010年8月12日轻灰分离器再次出现堵塞造成轻灰绞龙跳闸,接着主电机频繁跳闸,停炉检查炉头,全部结疤。在炉头罩一侧开孔处理结疤时发现返碱管变形严重,返碱量不足正常量的1/3。随后在炉头内按返碱管走向间断开孔检查,看到3条返碱管均已严重变形损坏。
φ2800×28000自身返碱蒸汽煅烧炉炉体外壁布置4条螺旋返碱管,其中1条为成品返回炉头后经刮板、斗提等输送设备,经凉碱机冷却后进行包装。其余3条作为返碱与进入炉头内的重碱进行混合,以保证混合碱中的水分小于8%防止粘炉。炉头内布置的螺旋板、链条可使重碱与返碱混合均匀。炉头由内筒、外筒、返推螺旋、浮环、炉罩、出气罩、轻灰螺旋输送机进口等组成。炉头返碱管布置在内筒外壁上,其外壁与内、外筒体间形成了一段封闭的环形空腔。炉气在风机作用下经出气罩进入旋风分离器除去大部分碱尘,再经洗涤器、冷凝塔、洗涤塔,加压后送入碳化塔进行浓气制碱。分离下来的碱尘由轻灰绞龙送入煅烧炉头内与重碱混合。炉头结构如图1。
图1 煅烧炉炉头结构
炉头返碱管由厚度为4mm普通碳素钢板,预制成断面尺寸为350×250mm U型槽状,满焊在内筒外壁上。装上外筒及组装完毕后便形成了在2 200mm范围内,返碱管外壁与内、外筒间的封闭环腔。原始或检修后开车暖炉过程中随着蒸汽压力的逐渐加大,炉内温度不断升高,当返碱温度大于170℃时开始加入重碱进行生产。此过程中如果封闭环腔内有水存在时肯定会受热汽化,产生一定的压力作用到返碱管外壁,当该压力超过返碱管的临界应力时将会出现变形损坏。
1)计算条件
设定煅烧炉开车暖炉可以投入重碱时炉内温度为170℃,密封环腔内产生蒸汽温度150℃(按环腔内存水受热完全蒸发进行计算);假设环腔内存水为7kg。
2)基础数据
内、外筒间环腔尺寸:
φ3300/φ2832×2200。
内、外筒间环腔体积:
V=3.14×(3.32/4-2.8322/4)×2.2=4.96m3
密封环腔体积:因炉头4根返碱管约占内、外筒间环腔体积的2/5,则:
V密封环腔=4.96×3/5=2.98m3
3)计算
蒸汽温度t=150℃,T=150+273=423K;n=7 000/18=388.89mol;R=8.314。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则p=nRT/V=388.89×8.314×423/2.98=0.46MPa
同样方法计算,不同存水量可能对返碱管外壁产生的压力,见表1。
表1 密封环腔存水汽化可能对返碱管外壁产生的压力
鉴于目前薄壁矩形容器外压计算尚未见统一的标准方法,故参照φ350×4薄壁长圆筒外压容器近似计算返碱管的临界压力值。
取:D=350mm,S0=4mm;
弹性模量E:在t=150℃时,E=2.0×105MPa。
按薄壁长圆筒外压容器临界压力计算公式:Pcr=2.2×E×(S0/D)3
φ350×4薄壁长圆筒可承受的临界压力:
Pcr=2.2×2.0×105×(4/350)3=0.67MPa
经验证明:长圆筒容器受外压时最易压扁,压扁时出现两个波形。从更换下来的变形返碱管大部分为两个波形来看,用长圆筒容器受外压模型来近似估算矩形返碱管受外压分析应可行。
由以上计算可知:在炉内温度为170℃时,只要密封腔进水10kg以上,受热蒸发后将产生对返碱管外壁大于0.66MPa的压力。当煅烧炉原始试压、投运或停车水洗炉后暖炉升温开车时,如果不按工艺要求进行,升压、升温速度过快,密封腔内若存有一定量的水,短时间汽化,来不及排出,就会产生很大蒸汽压,从而将返碱管压扁。更何况矩形的返碱管所能承受的压力肯定会小于长圆筒容器。
煅烧炉正常生产情况下密封环腔无进水可能。只有在设备制造与生产停车水洗炉时才可能出现此现象。
1)可能是由于炉头在制造半成品时漏进雨水或者试漏时进水,后续工序未处理即封闭,造成密封腔有水存在。
2)炉头返碱管焊接质量差,水在生产洗炉时漏进密封环腔内。
我公司采用从炉头内挖补方法对损坏的3条返碱管全部进行了更换,焊条采用J427,烘箱烘干350℃保温1h。内筒体开口处焊接采用间断焊(200 mm),以减少焊接应力防止设备变形,该方案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一定费用。
在返碱管进入炉头密封环腔大法兰部位留出200×10mm间隙,用石棉盘根封堵。当密封腔内一旦进水时可进行卸压,防止再次发生类似损坏事故。
整改后煅烧炉炉头出气温度120~130℃,彻底解决了炉头易结疤难题,设备运行正常,生产能力达600t/天,同时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1] 陈偕中.化工容器设计全书:化工容器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 李斯特.高等学校教材:工程热力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