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开始得到大家的关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完成一个周期,反映当今免费师范生就业现状和水平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增多。但是有关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存在许多不足。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到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梳理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现状,探寻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丰富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理论研究,以此来推动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实践探索。
一、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的概况
在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数据库中的期刊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数据中,我们以“免费师范生”为主题词(2007—2012年)共检索到835篇文献,以“免费师范生就业”为主题共检索到97篇文献,说明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研究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剔除对免费师范生就业的情况介绍、会议报道以及工作计划等非学术性文章18篇,得到79篇有效文献。我们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应研究,论文总体上呈逐年增多的趋势(2012年除外)(见图1)。从图1可以发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从2007年重新实施以来,当年就出现了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有关就业政策的解读和制度设计方面;到2011年,随着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相关研究突然增多起来,共有研究论文30篇,占这几年总数的38%。
根据“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的实际,我们从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21篇),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7篇),免费师范生就业改革和发展(13篇),相关理论研究(10篇)等几方面,结合某一学科专业的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6篇),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研究(7篇)和其他(5篇)等几个研究领域进行归类。在对研究文献进行归类出现交叉时按照上面顺序进行,不重复计算。从上述归类我们可以发现,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研究是以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中存在问题及建议和免费师范生就业的改革与发展为热点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可知,有关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二,注重对国家有关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研究,受政策影响较大,突破现有政策的创新研究显得相对不足;第三,比较关注免费师范生就业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二、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的内容及反思
1.研究内容
学术界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研究的内容和视角涉及多个维度。通过对文献进行概括,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属于大学生就业的范畴,除了具有大学生就业的共性特征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学者们主要是根据有限个人理性选择、社会流动理论、教师职业认同等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研究模型进行解释。岳奎根据有限个人理性选择理论,阐释了阻碍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因素。他认为阻断“刺激因素”的产生是降低免费师范生就业风险的有效出路[1]。崔波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来分析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偏离政策目标的原因[2]。对免费师范生的协议进行就业理论研究是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彭兴蓬等认为,协议的签订使得免费师范生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丧失完全自主择业和未来若干发展机会的权利[3]。赵宏玉等人首次明确提出了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的教师职业认同三维模型,以反映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特点,从而分析免费师范生的就业[4]。
第二,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政策解读及问题的研究。为了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2010年教育部等四部门专门下发了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的通知要求,来落实免费师范生的就业事项。免费师范生就业的要点概括起来就是“落实责任、落实编制、落实岗位、服务农村、履约管理、加强监督”,共24个字[5]。尽管如此,人们对免费师范生就业还是存在一些误读,这些误读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即“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就等于“必须到西部贫困地区任教服务”,“任教服务”就等于“上山下乡”,“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就等于“考研受限制”,“签订协议”就等于“定终身”等。一些专家学者针对这些误读进行了解读,使得就业政策的认同得以提升,为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完善打下基础。丁烈云认为,人们对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存在的误解,必须加以澄清,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教育家,而平衡国内师资只是该项政策的一个方面[6]。马敏解读了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自主选择就业学校、跨省就业的可行性和专项编制的保障[7]。还有研究指出免费师范生就业中存在两方面政策障碍,即国家层面由于制度供给不足引发的退出机制缺失和地方政府实施就业政策设计的差异性所引发的政策公平缺失[8]。
第三,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现实问题研究。对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现实问题研究多采用实证方法。一般是通过对相应学校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调查和访谈,从就业协议签订的情况、就业的满意度和影响就业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免费师范生就业中的现实问题和矛盾进行研究。付卫东等通过调查,认为个人素质和国家相关政策是决定免费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就业满意度高低的关键因素[9]。高巍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结果满意[10]。还有学者研究其他媒体诸如人民网的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规划和教师职业意愿不明确[11]。也有的研究通过分析免费师范生的教师信念反映就业现实问题,如少数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以成为一名免费师范生而自卑[12]。
第四,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由国家设计并主导的公共教育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需要对其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相当部分学者对政策的完善和未来设计进行了战略发展研究,提出了发展方略。有学者提出应从充分关注师范毕业生的工作转接和自身发展问题,强化政府责任,对师范生免费教育产生长期激励效应,实事求是地设定免费师范生的基层服务期限等四个方面对就业环节进行制度创新[13]。贾建国认为,在免费师范生就业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共同协调解决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编制和岗位问题[14]。杨聚鹏认为,政府应该建立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退出机制[15]。除了从政府层面提出发展战略,还有学者从学校和免费师范生本身层面探讨了发展战略。学校应建立有利于免费师范生成长的机制和平台,使免费师范生愿意留在基层从教,奉献教育事业[16]。
第五,免费师范生就业的成效研究。成效的研究在相关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效性是评价公共教育政策成败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基于教师信念进入免费师范生行列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的成效。姚云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中,经济因素对报考动机影响显著增大,教师信念逐渐减弱,对义务履行就业规定认同度逐渐降低,政策执行出现低期望[17]。潘小春等研究发现,大多数免费师范毕业生不认同学生毕业后应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10年和违约公布其不诚信记录等规定[18]。
第六,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对策建议研究。对就业问题的研究最终是要解决就业中的实践困境和矛盾冲突,以便更好地实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目标。因此,现有对策建议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何颖、刘继亮研究发现,进一步细化政策和完善退出机制是完善就业政策的重要方式手段[19]。付卫东等提出加大对高中毕业生宣传力度,适当调整直属师范大学课程设置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等建议[20]。严怡、张斌从增加就业政策的灵活性;建立省级统筹机制,减少就业的差异性;科学制订招生计划,建立健全的选拔、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实习带就业”为导向,合理布局实习基地建设;健全就业工作队伍,增加就业工作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建议[21]。刘海滨、王智超提出合理设计准入、退出机制,调整学生服务年限,引导学生多元就业,扩大政策惠及范围,保证政策实施一致性等对策[22]。
2.研究反思
从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的现状与内容来看,我国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第一,免费师范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问题。现有的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内涵研究深度不够,也没有对大学生就业和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含义进行区别和联系。从理论上讲,免费师范生就业属于大学生就业的范畴,二者应该存在一些共性,但是免费师范生是在特定条件下由国家主导推出的政策,有其特殊的一面,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与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
第二,研究内容和主题狭窄且缺乏理论深度。现有的大多数研究单纯围绕免费师范生就业这一主题,集中在免费师范生就业的政策内容、就业问题、现行政策建议等方面。研究的内容和主题比较狭窄、单一。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还牵涉到社会的其他方面,诸如社会公平、社会和谐以及新农村建设等。为了推动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的深入开展,应该拓展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研究领域和主题,多层面、多学科进行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
第三,研究视角单一,交叉研究缺失。现有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大多从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视角进行,而从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视角交叉进行的研究比较少,研究的视角缺乏独特性和广阔性。就业问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的缺失必然会影响研究质量和水平。
第四,研究质量有待于提高。现有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研究重复较多,如在就业问题和建议的研究中大多采用调查的方法进行相似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存在相似性;对政策和就业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主要集中在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就业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这样相似的框架之内。另外,研究的问题缺乏国际意识和历史感,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历史上可借鉴的研究比较少,从而导致研究的质量不高。
三、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的展望
根据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的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把握。
1.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
理论具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需要根据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进行免费师范生就业vudkxAUAnYEcLxIElvpraO9eRR63yWuU4dWWUkN83G0=体系的理论构建,从理论深度挖掘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向。在研究领域方面,加强免费师范生就业与培养之间的关联,将免费师范生就业放在整个免费师范生教育体系之中进行,放在整个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进行,从社会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角度来研究就业问题,研究就业流向特点和规律,将国家宏观的政策导向和微观的需求结合起来,突破现有的研究领域局限。
2.运用多学科视角进行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
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是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维度相对复杂,需要我们从多学科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免费师范生就业影响因素和流向状况以及影响流向的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和建议更具有综合性,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掌握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动态规律和发展趋势,更好地解决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现实问题。
3.加强免费师范生就业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
现有的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从比较的角度开展的还比较少。横向看,正是成功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和就业制度成就了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外成功的经验应该会给我们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纵向看,我国历史上成功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和就业制度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的维度进行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有助于我国免费师范生就业体系的建构。
注: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C880034)。
参考文献:
[1]岳奎,王.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2]崔波.免费师范生就业为何偏离政策初衷——基于社会流动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2(9).
[3]彭兴蓬,邓猛.免费师范生的合同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6).
[4]赵宏玉,齐婷婷等.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结构与特点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6).
[5]宋永刚.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出台[J].教育与职业,2010(22).
[6]丁烈云.理解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真正含义[J].教育与职业,2011(31).
[7]马敏.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解读[J].教育与职业,2011(31).
[8][22]刘海滨,王智超.免费师范生就业中的政策障碍及对策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
[9][20]付卫东,付义朝.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2(2).
[10]高巍.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状况及就业心理研究——基于某部属师范大学的调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6).
[11]姜涛.浅析免费师范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
[12]王华敏,黄良勇.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13]方增泉,孟大虎.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招生与就业制度设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
[14]贾建国.我国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5).
[15]杨聚鹏.免费师范生退出机制设计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Z2).
[16]路正社.免费师范生就业定向化分析及对策研究——如何使免费师范生走向基层留在基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17]姚云,马龙,李小红.师范生免费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基于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入学与毕业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
[18]潘小春,芮敏,万静娴.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对就业政策态度的调查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3).
[19]何颖,刘继亮.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实施情况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2(6).
[21]严怡,张斌.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