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面对我们看到的
【镜头一】我校曾对学生做了一项“我最喜爱的教师”调查,其中有这样一题:“你希望或期待xx老师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部分学生写道“希望xx老师在上课时不要喋喋不休讲个没完,期待xx老师在上课时能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镜头二】在学校开展的随堂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真会讲”,虽然不是“满堂灌”,但是教师讲授大概占据了70%左右的时间,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性不高。
【镜头三】在校内某公开课上,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执教《我们的小缆车》一课,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实验前教师反复叮嘱学生要注意什么,怎么分工合作。但是学生早就想开始分组实验了,一位孩子嘴里不耐烦地嘟哝道:“说那么多干吗!我们分组操作一下,这些自然会明白的……”
面对我们所看到的,我们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在教学方面做出成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2010年9月开始,我校将所有课时由原来的每节课40分钟缩短到35分钟,目的之一是腾出半天时间让学生进行“兴趣选修”,从而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目的之二是让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前期研究实验的基础上,从2012学年开始,我校推进“课堂转型”深度改革,意在建构起“三学一导”教学模式,并最终大面积推广此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二、迫切:面对各个层面的需要
1.生本课堂的需要
现在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这使得课堂转型势在必行。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课堂已经从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逐渐转变到了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课堂。因此,“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成为教师赢在课堂、赢在当下、赢在未来的重要课堂教学理念。
2.教学效率提升的需要
结合实际情况,我校尝试以课时改革为突破口,设置课程新模式,着手进行课堂教学转型改革。我们把40分钟的课堂减到了35分钟,把教师们早已习惯的课堂程序重新进行了编排。这种课堂观念的转变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逼着教师必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多地去思考如何精练语言、组织课堂教学等。
3.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要
中科院心理所对小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意识做出的调查显示,6岁至12岁学生的学习爱好只能维持20至30分钟,这段时间过后就会出现疲惫、走神等现象。小学假如把原来的40分钟课时缩短至35分钟,可以提高学生上课时间的听课效率。
综上所述,我校提出了“实施‘三学一导’教学模式的课堂转型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试验,贯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等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三、做法:构建初模,理顺认识,实践完善
1.初步构建“三学一导”教学模式
2.达成三大板块的基本认识
在实施“三学一导”教学模式的课堂转型的过程中,具体体现“123”三大板块内容。“1”指的是围绕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指的是把握两个目标:课堂必须是自主开放的,课堂必须是快乐高效的;“3”指的是三项要求:预习诊断不少于全班1/3人数,教师讲授不多于课堂1/3时间,讨论展示不少于课堂1/3时间。
(1)围绕一个核心
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始终把握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重视培养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完整的人格。
(2)把握两个目标
第一是自主开放的课堂。我们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材变学材,把教案变学案,把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把讲堂变学堂,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
第二是快乐高效的课堂。我们注重挖掘学习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将知识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新颖奇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落实三项要求
要求一:预习诊断不少于全班1/3人数。教师根据课型特点,设计出预习指南。为了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堂上要求学生交流预习情况,交流人数不少于全班的1/3。
要求二:教师讲授不多于课堂1/3时间。要求教师缩短课内讲授时间,精选、精简讲授内容,提高讲授效率。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提高讲授效率的方法是:注重双基讲重点,注重难点讲关键,新旧知识讲联系,易混内容讲对比,培养能力讲思路。
要求三:讨论展示不少于课堂1/3时间。讨论展示是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我们要求不少于课堂1/3时间。
3.实践完善“三学一导”课堂模式
围绕初步建立起的“三学一导”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部分班级、学科中进行了具体操作。课堂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预学(学生个人)、互学(小组)、共学(全班)、导学(教师)。教师的导学行为主要是贯穿在预学、互学、共学的几个环节之中,与前几个环节融为一体。
(1)个人预学
首先,编制预学指南。预学指南的设计目的是摸清学生的前概念,以学定教。内容可以是让学生通过某种情境引发问题与思考,也可以是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还可以是实践性的活动。预学设计需要体现学科特点,因学科而异,要适合学生学情、适合学习内容、体现学科特点,并为后续小组互学奠定基础。
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设计的预学指南中主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预学:一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二是你能否利用已学知识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着眼于让学生进行画一画、拼一拼、写一写等课前操作);三是你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着眼于推导方法多样化)。这样的预学设计,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节约了学生的课内探究时间,而且在后期的学生交流过程中,能使多样化的探究方法得到充分展现。
其次,组织有效预学。教师设计了预学指南,还要对个人预学进行必要的组织,预学可以在课前、课始环节,也可以适时穿插于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学先练,发现问题,形成学习困惑,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解决部分学习问题,找到学习的起点。
最后,开展预学诊断。学生完成预学指南,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预学指南进行分析诊断,并据此对学情有一个全面、科学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活动中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提供参考。诊断方式可以是教师通览预学指南,对全班情况了然于心,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预学情况,让学生相互间了解不同的观点,还可以是组内学生相互交换预学指南,了解各自的想法。
(2)小组互学
小组互学是新课堂教学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质疑的、教师预设的、课堂生成的典型问题,让学生教学生、帮学生,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倾听—梳理—点拨—讲评”,实现针对性教学。
首先,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小组互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内异质,组间必须是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
其次,注重培养规则意识。当教师不再是面对全班几十位同学,而是要面对一个个合作小组时,教师们最不放心的就是:小组活动时,这些孩子究竟在干什么?所以,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订规则,如独立思考的规则、分工合作的规则、交流的规则等。要让学生充分尊重别人的发言,学会倾听,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最后,创新小组互学方式。互学方式主要有:听取、证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和协调。在此期间,教师教学主要的作用是:任务授权、合作能力培养、小组建设、过程指导。
在小组互学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让小组进行有效合作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解释、说服等学习方式?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在小组互学环节是这样操作的:当学生通过个人预学后,了解到作者是按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安排写作内容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填写《金华双龙洞的游程图》,让学生不仅了解到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3)全班共学
有效开展小组展示活动。小组展示是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小组间的竞争、抢答、质疑、补充、争辩是展示时常见的镜头,教师意想不到的思路、被学生难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钻研教材,做充足的课前准备与课堂预设。面对全班的汇报、补充、质疑、反思,教师主要通过追问,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点拨、提升学生的学习认识,鼓励、支持学生的共学行为。
形成全班共学评价机制。评价是新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评价中,我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设计了学生自评的六大口诀:这节课,我参与了讨论和探究吗?我与人合作了吗?我提出问题了吗?我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在学习中,我快乐吗?
此外,我们还制订了小组评价制度,在全班共学及小组互学活动的基础上,每个小组会根据评价标准(见表1)对组员的表现评价打分。
在评价反馈的环节中,我们力求做到评价要点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评价办法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便于操作。
(4)教师导学
首先,导学贯穿于全程。教师的导学行为主要是贯穿在预学、互学、共学的几个环节之中,与前几个环节融为一体。
在预学、互学、共学中,教师导学主要体现点拨、引领等作用。教师教学主要突出两大方面:一是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体解决;二是对课堂内容进行 “拓展提升”。我们主张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又一优势。有了学生的“先学”,加之教师引领学生将知识点“织网”,夯实了基础,教师就可以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其次,导学时间要精简。我们要求教师缩短课内讲授时间,精选、精简讲授内容,提高讲授效率。
四、跟进:重视培训,掌握学法
(1)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要深入实施课堂转型改革实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既关注教研组团队建设培训,又关注教学各环节的培训。要让课改取得成功,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理念,更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和教学艺术,“导”既要简单,又要一针见血,“导”要做到不偏不倚、不多不少。
(2)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转变和适应,学生倾听习惯及合作意识的养成也需要时间,简而言之就是班级研讨文化的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研究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