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3-11-30 01:08姚宇航刘宇赤朱颖杰刘建伟韩伟青李志君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肥胖率成年人吉林省

姚宇航,钟 磊,刘宇赤,付 尧,朱颖杰,潘 阳,刘建伟,姚 燕,韩伟青,李志君,李 波,于雅琴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省卫生厅科技教育处, 吉林 长春 130051;3.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吉林 长春 130062)

于雅琴(Tel:0431-85619451,E-mail: yuyaqin5540@163.com)

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姚宇航1,钟 磊2,刘宇赤2,付 尧3,朱颖杰1,潘 阳1,刘建伟3,姚 燕1,韩伟青1,李志君1,李 波1,于雅琴1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省卫生厅科技教育处, 吉林 长春 130051;3.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吉林 长春 130062)

目的:调查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吉林省32个调查县(市、区)18~79岁常住居民20 839人的有效数据。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超重、肥胖的判定指标。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统计描述吉林省成年人超重(24≤BMIlt;28)、肥胖(BMI≥28)的患病率,分析不同人群中超重、肥胖的分布,探讨体质量超标(BMI≥24)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率为32.3%(男性34.3%,女性30.2%;城市32.9%,农村31.6%);肥胖率为14.6%(男性16.3%,女性12.8%;城市14.6%,农村14.6%);吉林省成年男性超重率及肥胖率均高于女性(Plt;0.001),但城乡间超重率和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多因素分析,男性、45~55岁、已婚或离异、其他职业、既往吸烟、饮酒和肉食为主饮食者更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而吸烟、素食为主饮食、睡眠时间超过7 h者不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Plt;0.05)。结论:与2010年全国、吉林省调查结果比较,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增高,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提示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

成年人;超重;肥胖;影响因素

肥胖是指机体脂肪的过多蓄积和(或)分布异常,通常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膳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改变,全球的肥胖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WHO数据显示:2005年全世界67亿人口中超重和肥胖的人口超过16亿,其中美国是肥胖患病率最高的国家(32.0%),而我国则是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上升最快的国家[1]。2010年我国最新的成人慢性病监测结果显示: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6%和12.0%[2],明显高于1992年(12.8%和3.3%)和2002年(17.6%和5.6%)[3-4],且2010年相对于2002年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2002年相对于1992年的增长幅度。2010年吉林省的监测结果显示:吉林省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9.43%和15.57%,明显高于全国水平[5]。大量研究[6-9]表明:肥胖也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乳腺癌等肿瘤、2型糖尿病、肝胆疾病、妇科并发症和社会心理障碍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影响因素,可导致预期寿命缩短、致残,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调查了解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吉林省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策略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吉林省18~79岁(年满18周岁,不满80周岁)的常住社区居民(在吉林省累计居住6个月以上者)作为调查对象。

1.2 抽样方法 根据吉林省统计局公布的《吉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在吉林省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2个调查县(市、区);第二阶段从抽到的每个县(市、区)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中随机抽取3至4个乡镇(街道);第三阶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功能单位);第四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功能单位)中随机抽取1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居民小组;第五阶段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村民小组(自然村)/居民小组中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最后确定23 050人为本次调查对象。为有效控制失访,对于失访者采取一次同源置换,置换率控制在15.0%以下。

1.3 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和健康相关行为(如吸烟、饮酒和饮食)等资料,并使用统一的标准化仪器进行体格检查(如身高、体质量和腰围等)。

1.4 分类标准 超重和肥胖的判断参照《中国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10]中对我国成人的分级标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身高2(kg·m-2),24≤BMIlt;28为超重,BMI≥28 为肥胖;以BMI≥24作为体质量超标的评价标准。

1.5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的系统培训;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前对调查对象进行预约及现场身份的核实确认;使用统一型号的体质量秤和身高测量仪器,并统一校正;调查问卷完成后进行现场审核,对于缺项漏项的问卷进行电话补访;数据采用平行双录入,数据录入后再次进行核查。

1.6 统计学分析 由于样本来自复杂抽样设计,所有统计分析均经过复杂加权,权重的计算参考吉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不同地区、性别及年龄的人口构成。首先对不同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进行描述,然后通过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Rao-Scottχ2检验分析不同人群超重、肥胖的分布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超标的相关影响因素。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计划样本量23 050,除去失访,剔除错填、漏填等不合格问卷及身高、体质量缺失问卷,本次调查得到有效问卷为20 839份,本次调查平均置换率为9.5%,有效应答率为82.6%。其中城市10 733人(51.5%),乡村10 106人(48.5%),城乡比例为1∶0.94;男性9 873人(47.4%),女性10 966人(52.6%),男女比例为0.9∶1;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为(47.27±13.34)岁。

2.2 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特征 吉林省成年人体质量超重率为32.3%,其中城市32.9%,农村31.6%;男性34.3%,女性30.2%。肥胖率为14.6%,其中城市和农村均为14.6%;男性16.3%,女性12.8%。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成人超重率及肥胖率见表1和2。

表1 吉林省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的成人超重发生率

表2 吉林省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的成人肥胖发生率

2.3 体质量超标影响因素分析 以BMI≥24 kg·m-2作为体质量超标的评价标准,将体质量是否超标作为因变量,以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为自变量逐一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城乡外(Pgt;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均与体质量超标有关(Plt;0.001)。见表3。将上述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到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为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Plt;0.05)。见表4。

表3 吉林省成人体质量超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 讨 论

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2.3%和14.6%,均高于2010年全国超重、肥胖患病水平(30.6%和12.0%)[2],但较2010年吉林省超重、肥胖患病水平(39.43%和15.57%)[5]显著下降。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均对超重、肥胖患病有影响。多数研究[11-13]显示: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男性,而本研究中从总体上分析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其中18~55岁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55~79岁女性超重率高于男性;18~45岁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而45~79岁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男性超重、肥胖的患病情况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女性中年后才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增加。不同性别超重和肥胖率随年龄变化趋势不同,原因可能来自于吉林省成年居民的饮食习惯、饮酒、运动量等多个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总体上,超重、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基础代谢率改变、生活压力变化、社会及家庭中角色的变化等有关[14]。彭伟莲[15]的研究结果显示:已婚人群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未婚人群,是未婚人群的1.327倍,本研究结果也得到相同的结论。超重和肥胖率城乡间无统计学差异,与2010年吉林省慢性病监测结果一致[5]。

表4 吉林省成人体质量超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中除上述社会人口学特征外,体质量超标还与吸烟、饮酒、均衡饮食和睡眠时间有关。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超重肥胖患病率较低,而既往吸烟者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这与王淑娟[16]、贾俊婷[17]的研究结果一致。吸烟者超重肥胖率较低,可能与香烟中尼古丁对内环境稳定的调节作用有关。戒烟后80%的人会出现体质量增加。饮酒者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不饮酒者,适当饮酒能够增加食欲,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饮酒过量,反而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和超重与肥胖发生的可能性[18-19]。均衡饮食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20]。近年有研究发现:过短的睡眠时间可能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Lopez-Garcia等[21]发现:睡眠时间少于7 h的人群与睡眠时间充足的人群相比,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明显升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睡眠时间过短会严重影响瘦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增加不必要的能量摄入;另外,睡眠不足可能引起疲劳,身体活动减少,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22]。

综上所述,吉林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与2010年水平相比,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需要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发生。体质量超标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及睡眠时间有关。因此,应加强超重和肥胖高危人群肥胖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减轻超重和肥胖对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危害。

[致谢:感谢所有调查对象的积极参与,感谢各调查点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配合与协调,感谢调查员的辛勤工作和吉林省卫生厅的资助]

[1] Low S,Chin MC,Deurenberg-Yap M. Review in epidemic of obesity[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9,38(1):57-59.

[2] 李晓燕,姜 勇,胡 楠,等.2010 年我国成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8):683-686.

[3]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80-484.

[4] 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1992 至2002 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11-315.

[5] 梁淑杰,朱颖莉,张晶波,等.2010年吉林省成人超重肥胖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2,11(3):255-256.

[6] Price RS,Cavazos DA,De Angel RE, et al.Obesity-related systemic factors promote an invasive phenotype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J].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2012,15(2):135-143.

[7] Whitlock G,Lewington S,Sherliker P,et al.Body-mass index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900 000 adults:collaborative analyses of 57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9,373(9669): 1083-1096.

[8] 吴丽明.肥胖症的病因与危害[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5,96.

[9] 李剑虹,任泽萍,陈 波,等.成人超重和肥胖10年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6):691-692.

[10]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1]姚思君,魏咏兰,王 琼,等.成都市城乡居民超重、肥胖及健康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67-69.

[12]王洪歆,朱匡纪,汤建英,等. 金华市婺城区城市老龄化居民肥胖率调查[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1):1165-1167.

[13]Ferra A,Bibiloni Mdel M,Zapata ME,et al. Body mass index,life-style,and healthy status in free living elderly people in Menorca island [J].J Nutr Health Aging,2012,16(4) : 298-305.

[14]丁 颖,闫成锐,王佑民,等.合肥市某社区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相关慢性病关系的研究[J].安徽医学,2013,34(2):195-196.

[15]彭伟莲.湖南省某市公务员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2:14-16.

[16]王淑娟.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57-258.

[17]贾俊婷.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2:18-19.

[18]李米环.中老年女性肥胖与膳食摄入水平关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59-561.

[19]张永莉,李社莉,吕双燕,等.延安市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4(2) : 418-419.

[20]刘 蜜,姜 萍.饮食诱导肥胖及肥胖抵抗与脂肪细胞因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6):62-65.

[21]Lopez-Garcia E,Faubel R,Leon-Munoz L,et al.Sleep duration,general and abdominal obesity,a nd weight change amongthe older adult population of Spain[J].Am J Clin Nutr,2008,87(2): 310-316.

[22]温 煦,许世全.睡眠时间、身体活动水平与肥胖的关系初探[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4):367-371.

Surveyon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ingfactorsofoverweight,obesityinadultsinJilinprovince

YAO Yu-hang1,ZHONG Lei2,LIU Yu-chi2,FU Yao3,ZHU Ying-jie1,PAN Yang1, LIU Jian-wei3, YAO Yan1,HAN Wei-qing1,LI Zhi-jun1,LI Bo1,YU Ya-qin1

(1.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School of Public Health,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China;2. Science,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Division,Jilin Department of Health, Changchun 130051,China;3. Office of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li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angchun 13006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adults in Jilin province in 2012,an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A total of 20 839 adults,which were sampled through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were enrolled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After being weighted according to complex sampling scheme,the sample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24≤BMIlt;28) and obesity(BMI≥28),and the distribution between group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BMI≥24) was analyzed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statistical methods based on complex sampling design.Results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was 32.3% (male: 34.3%,female: 30.2%;city: 32.9%,country: 31.5%),and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14.6% (male: 16.3%,female: 12.8%;city: 14.6%,country: 14.6%).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male were higher than that among female (Plt;0.001),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reas (Pgt;0.05).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ople who were male,45-55 years old,married or divorced,other occupation,smoked,drinking,and carnivorous diet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overweight;while the people who were smoking,plant-based diet,sleep more than 7 were not prone to have overweight (Plt;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data in 2010,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adults in Jilin province in 2012 is at a high level.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clude gender,age,marriage,occupation,smoking,drinking,diets and sleep.There need mor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dults;overweight;obesity;influencing factors

1671-587Ⅹ(2013)05-1051-06

10.7694/jldxyxb20130539

2013-06-17

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1Z116)

姚宇航 (1987-),女,黑龙江省延寿县人,在读医学硕士,主要从事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李 波(Tel:0431-85619451,E-mail: li_bo@jlu.edu.cn);

R195.4

A

猜你喜欢
肥胖率成年人吉林省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成年人爆笑日常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成年人的辛苦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30岁以上成年人吸烟致死87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