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书,倪世恒,陈斌玺,冯 飞,陈明柳
(海南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海南 海口 571100)
日本黑毛和牛以生产日式雪花牛肉而著称于世,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优秀的良种肉牛之一。雷琼牛主要产区在雷州半岛和海南省内,属役肉兼用型黄牛地方品种,具有耐热性能好,觅食能力强、耐粗饲,患病少,抗焦虫病能力强的特点,但存在个体较小,泌乳量低等缺点,育肥后达不到高档牛肉的要求,养殖效益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要求。目前雷琼牛仍然是海南省内养殖的主要黄牛品种,具有较大的饲养群体。为了提高海南肉牛养殖的效益,提升雷琼牛产肉性能和肉质质量,海南省2001年开始引入胚胎培育纯种和牛,并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重点养牛市县利用生产的纯种和牛冻精与当地饲养的雷琼牛进行杂交,生产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1代,经过高强度育肥后,提升雷琼牛的产肉性能与肉品质,提高当地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和牛与雷琼牛的杂交F1代经高强度长期育肥后的育肥效果,为和牛杂交F1代的育肥工作和高档牛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从育肥场牛群体中选择20头10月龄,健康无病、体况、膘情和毛色一致的和牛与雷琼牛F1代杂交牛去势公牛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10头10月龄,健康无病、体况、膘情和毛色一致的雷琼牛去势公牛作为对照组。试验于2011年10月~2013年6月在海南海荷牛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肥基地进行。
试验牛均编号入舍,分组、分槽饲养,在开始15 d内,对育肥牛进行驱虫,健胃及适应性饲养,再经过15 d的育肥过渡期,进入育肥阶段。育肥期为20个月,分为开始期(2011年10月~2012年4月)、中间期(2012年5月~2013年2月)和后期(2013年3月~2013年6月)三个阶段。开始期每头牛精饲料日喂量为3 kg,粗饲料以优质稻草、王草、花生秧为主,精粗比为1∶5,日饲喂量为15 kg;中间期每头牛精料日饲喂量为5 kg,粗饲料以优质稻草、花生秧为主,日饲喂量为12 kg,精粗比1∶2.4;开始期和中间期每天早晚各喂一次,定时定量饲喂,先喂粗料,再喂精料。后期粗饲料以优质稻草为主,精粗饲料自由采食,精粗比为1∶1.4。三个阶段安装自动饮水器,牛自由饮水,安装电动刷让牛每天自由按摩。精料配方是根据当地情况,并按照高档肉牛育肥要求配置。根据育肥各个时期营养需求不同,精料配方组成见表1。
育肥期第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0个月,按照牛体型外貌测定方法[1]对试验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胸宽、管围进行测量。试验结束时,所有育肥牛进行屠宰,测定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
表1 育肥期育肥牛精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Table 1 The feed formula and nutritional level of the cattle in fattening period
注:①预混料为每千克日粮提供:铁1 700 mg,铜800 mg,锰2 000 mg,锌3 000 mg,碘50 mg,钴10 mg,硒10 mg。②营养水平为计算值。
Note:①Premix provided per kg of diet:Fe 1 700 mg, Cu 800 mg, Mn 2 000 mg, Zn 3 000 mg, I 50mg, Co 10mg, Se 10 mg.②Nutrient levels of the concentrate supplement were the calculated value.
对所测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初步处理后,用SPSS统计软件(13.0版)进行了相关分析。
由表2可见,和牛杂交牛和雷琼牛试验初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20个月高强度育肥后,和牛杂交牛体重达451 kg,而雷琼牛仅371.33 kg,较雷琼牛提高21.45%。两组牛累计增重相差70.1 kg,平均日增重相差167.83 g,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
表2 试验牛增重情况Table 2 The weight gain of the cattles
注:同列肩注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Note:In the same row,values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nd those with different capital superscripts mean extreme difference(P<0.01),and those with the same letter superscripts or no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ame below.
由图1可见,和牛杂交牛育肥3~6月期间平均日增重最大,达780 g,育肥9个月后日增重开始放缓,育肥12~20月日增重较慢,平均日增重仅260 g。雷琼牛在整个育肥期日增重均比同时期的和牛杂交牛日增重小,育肥前3个月日增重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重达540 g,比和牛杂交牛最大日增重小240 g;育肥6~12月期间,日增重变化小,育肥12月后日增重下降,平均日增重仅达到120 g。和牛杂交牛所有体尺指标在育肥3~6个月期间日增长速度最大,育肥9个月后日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育肥12月后日增长速度减少;雷琼牛则在育肥前3个月所有体尺指标日增长速度最大,育肥12个月后日增长较小。从日增重曲线与其他体尺日增长曲线走势看,和牛杂交牛和雷琼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日增长曲线与日增重曲线高度保持一致。和牛杂交牛胸宽和管围在育肥3~6月日增长增幅最大,6月后日增长速度比3~6月明显下降;雷琼牛胸宽日增长速度在育肥的9~12月间有小幅度上涨;从曲线总体走势上看,和牛杂交牛和雷琼牛的胸宽和管围日增长与日增重走势也基本保持一致。
图1 和牛杂交牛与雷琼牛不同育肥阶段日增重及其他体尺指标日增长情况Fig.1 Daily gain and the growth of other body measurement inndices in different fattening stage between the Wagyu Leiqiong crossbreed cattle and the Lei Qiong cattle
试验结束时,所有试验牛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由表3可见,和牛杂交牛宰前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与雷琼牛相差79.67 kg、75.66 kg、61.91 kg和8.89 cm2;屠宰率、净肉率比雷琼牛提高7.28%和6.25%。和牛杂交牛宰前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及眼肌面积明显高于雷琼牛,差异极显著 (P<0.01)。
表3 屠宰测定结果Table 3 The results of slaughter test
日本黑毛和牛一般从9.1月龄、活重285 kg开始育肥,28.7月龄、体重714 kg开始出栏[2]。雷琼牛是海南地方品种,属中小品种,个体较小,成年公牛体重354.6 kg[3]。本试验两组试验牛均从10月龄开始育肥,育肥至30月龄结束,F1代杂交牛、雷琼牛开始育肥的体重分别为196.9 kg、197.33 kg,育肥结束时的体重分别为451 kg、371.33 kg,两个指标均比日本黑毛和牛开始育肥体重及育肥结束体重小。因此,利用黑毛和牛与雷琼黄牛杂交所生产的杂交一代进行育肥,育肥体重比日本黑毛和牛偏小。从F1代杂交牛与雷琼牛对比育肥效果来看,F1代杂交牛育肥效果明显好于雷琼牛,说明利用和牛改良雷琼牛所生产的杂交F1代能够明显提高体重,但与纯种黑毛和牛体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利用纯种和牛再次改良F1代杂交牛所生产的F2代杂交牛体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屠宰效果看,F1代杂交牛净肉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均比雷琼牛有了较大的提高。F1代杂交牛经过20个月高强度长期育肥后,能生产出相当于日本A3等级的雪花肉,因此利用日本和牛杂交雷琼牛,经高强度长期育肥后,不仅能够提升雷琼牛的体重,而且能够生产出高档雪花肉。但是和牛杂交牛育肥后产肉性能及肉质等级与纯种和牛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生产上,建议利用安格斯牛、娟珊牛、南德温牛等中等体型的肉牛品种与本地牛杂交后,再利用纯种和牛与这些杂交牛再次杂交,形成三元杂交,能有效提高雷琼牛的产肉性能,又能生产雪花肉;或者在F1代和牛杂交牛基础上,利用纯种日本和牛与F1代和牛杂交牛再次杂交,生产F2代和牛杂交牛,既能提高产肉性能,又能提高生产高档雪花肉的等级。
日本黑毛和牛的育肥一般采用12个月以上、20个月以下的去势长期高强度育肥模式, 30月龄以内出栏, 通过高度的技术组合, 利用骨骼、肌肉以及脂肪的发育生理规律来达到高密度脂肪沉积的目的,生产雪花肉[4]。在肉牛育肥过程中,体重增长速度是随日龄增加而上升的,而日增重则是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饲料消耗是日龄越大耗料越多,日增重则越低,相反日龄小,饲料消耗的越多体重增加越快,日增重也越快。本试验中,F1代杂交牛和雷琼牛各阶段日增重结果情况与这个结果相符。从试验结果可知,F1代杂交牛从育肥9~12个月开始体重增长放缓,育肥12月至20月时体重增长较慢,特别是到了后期,体重增长几乎停滞,这与李密林报道的日本黑毛和牛育肥情况基本一致[5]。到了育肥后期,主要是以脂肪沉积为主,肌肉增长几乎停滞,育肥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肉质质量,使脂肪得以均匀沉积在肌肉中去,因此这阶段产肉性能稳定,体重增长几乎停滞,表面几乎看不出有增长。在本试验中,F1代杂交牛从10月龄开始育肥,育肥前9个月,每3个月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是580 g、780 g和540 g,比李密[5]报道的和牛日增重小。这除了与育肥方式、饲料配比以及饲养管理技术等有关外,最大的因素应该是本试验的F1代杂交牛是利用纯种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1代育肥,体重上遗传了雷琼牛个体小的原因,到了育肥末期体重也偏小。从F1代杂交牛与雷琼牛所测定的各项指标的日增长效果对比看,F1代杂交牛日增长均高于雷琼牛,但是雷琼牛日增长最快的时间在开始育肥的3个月内,而F1代杂交牛最快的日增长时间在育肥的3~6月内,这与报道的小体型血统牛在育肥初期的相对生长速度快相一致[6]。从体重曲线与其他体尺指标曲线走势看,F1代杂交牛、雷琼牛的日增重与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日增长曲线保持高度一致,与胸宽、管围日增长也基本一致,因此育肥牛的日增重可能与胸围,体高、体斜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与胸宽和管围也可能具有相关性。
本试验利用纯种日本黑毛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1代进行20个月高强度长期育肥,在育肥的3~6月日增长速度最快,从育肥9个月后日增长开始放缓,育肥12~20月日增长缓慢,后期体增长几乎停滞。从育肥各阶段测量的体重与体尺指标看,F1代杂交牛育肥期间的日增重与胸围,体高、体斜长、胸宽、管围变化趋势一致。在本试验中,F1代杂交牛的增重效果、增长速度和屠宰性能均比雷琼牛好,因此,日本和牛与雷琼牛进行杂交的F1代牛,经过育肥可以提高牛肉等级,通过再次杂交以及提高育肥管理方式,生产高档牛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幼春.现代肉牛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Sugimoto M,Kuzuoka S,Yayota C,et al.The effects of grazing and supplemental protein concengtrations during the grazing period on subsequent finishing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quality in Japanese Black cattle steers[J]. Anim Sci J,2004,75:29-35.
[3]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 曹兵海,陈幼春,许尚忠,等.我国的肉牛育肥技术模式与牛肉市场层次[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7):55-59.
[5] 李密林.日本肉用牛专用品种“和牛”肥育技术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畜牧兽医,2007(1):24-26.
[6] 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日). 日本饲养标准·肉用牛[M].曹兵海,译.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7] 邱 怀.高档牛肉与小白牛肉的生产技术[J].农村养殖技术,1999(10):1-2.
[8] 曹兵海,孟庆翔,陈幼春,等. 日本肉牛胴体品质分级标准及其制定与修订背景[J].中国畜牧杂志, 2006,42(3):2-8.
[9] Sugimoto M,Yayota C,Kuzuoka S, et al.Effects of supplemental protein sources during the grazing period on performance, ruminal characteristics and blood constituents in early weaned growing Wagyu steer calves[J].Anim Sci J,2003,74:303-311.
[10] Hata H,Suzuki K,Tomioka T, et al.Effects of grazing on deposition of chemical body components,energy retention and plasma hormones in steers[J]. Anim Sci J,2005,76:225-236.
[11] 孙金堂,孙满堂,孙佳妮,等.高档育肥牛生产技术关键的分析探讨[J].饲料工业,2006,27(21):54-57.
[12] 刘立成,苗树君,任宪刚,等.延边黄牛二元轮回杂交育肥效果研究[J].黄牛杂志,2005, 31(6):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