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护理风险认知的干预研究

2013-11-27 04:00:10邓璐璐刘少鹏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护生显著性科室

邓璐璐,刘少鹏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护理风险一方面指难以避免的护理技术缺陷导致的患者安全损害;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服务质量差或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的医院在机遇、信誉及病源上的丧失[1]。随着大量高新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公众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和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而对刚刚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来说,如何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护理差错,增加工作的自信心,是当前护生实习带教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实习护生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提高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新接收实习的4个实习小组共计6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小组共30人为干预组,其余两组共30人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均来自同一所学校,且由相同教师带教。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1)实习护生护理风险认识调查表。本研究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风险管理》、《护理实务风险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规》、《医疗风险防范》,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2-3],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拟定具体条目,结合个人深入访谈和预调查以及专家咨询情况,自设问卷。一般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学历、学校等)。护生风险意识现状问卷23个条目,包括护生对相关法律的理解、规章制度的执行、护理风险管理等。调查前问卷已经过5位护理管理教育专家的评定,测得内容效度为0.87,预调查20名护生,测得Cronbach'sα信度为0.76。各条目均为单选题,以“知道”、“部分了解”、“不知道”为选项,分别计为1分、0.5分、0分,最高分为23分,最低分为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护理风险认知状况越好。(2)干预设计和干预内容。本研究的干预设计为干预组、对照组自身前后的对照设计。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对照组则处于常态自然学习。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科室实习,因此便于组织和实施。研究者本人为主要负责人,另有两名研究生共同参与,相关科室带教教师配合本研究的进行。以科室小讲课、案例分析和情景教学等形式对护生进行如下内容的干预,见表1。

1.2.2 问卷的发放 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本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填写有关事项,以无记名方式要求实习护生在10分钟内独立完成,对合格的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后回收。本次调查干预前后对两组各发放问卷60份,共计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有效问卷回收后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之后导入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和t检验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

表1 实习护生护理风险认识干预的内容

2 结果(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比较

2.1 干预组和对照组前测及后测得分比较

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风险认知在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可视为两组具有同质性。两组在实施干预措施后,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2 干预组干预前后及对照组前后的测得分比较

干预前后干预组及对照组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国内护理界对护生护理风险认知的研究现状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向实践、从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阶段,进入临床实习也就意味着他们已成为准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职业是个高风险的职业,护生更是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4]。“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运怀英[5]的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护生根本没有想到护理的风险性,甚至11%的护生认为医生应承担主要责任,护理不应承担风险。笔者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只有19.4%的护生知道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15.1%的护生知道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27.6%的护生知道常用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6]。这表明我国护生护理风险认知现状堪忧。

3.2 实习期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生护理风险认知水平

本研究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以及干预前后对照组护生护理风险认知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医疗法规常识、护理规章制度教育、护理职业风险教育、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护生的责任认知和自律认知。同时带教教师应加强对护生职业风险认知的培养,要求护生参加科室业务学习和差错分析讨论会。科室内部目标层层分解,带教教师对实习生的医疗安全负全责,做到“学生手到,教师眼到”等干预手段后,干预组护生护理风险认知得分明显提高,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以及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生护理风险认知水平,可减少或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使其能够在临床实习和毕业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3.3 护生护理风险认知的干预对策

3.3.1 在理论学习阶段加强护生护理风险知识教育 护理院校应将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纳入正规教育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或确定适当的教学时数,并将其纳入正规教学培训计划中,形成在护理行为中自我保护的观念,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增加护理风险相关知识,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规、医疗风险防范、医院感染等课程的设置。加强护理职业道德培养和对职业法规的认知,让护生学法、懂法,以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同时通过采用情景教学法设计临床模拟病例、设置相应的临床情景,围绕情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提出相关的护理安全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制订解决方案。通过临床模拟情景教学,促使学生在早期学习时就养成一种对安全护理的认知意识,即在任何时候面对临床实践问题,都要在考虑患者护理问题的同时考虑患者护理安全问题,这有助于安全护理行为的培养。

3.3.2 在临床实习阶段结合临床实例强化护理风险教育 临床实习是提高护生护理风险认知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实习可将学校教育成果内化为护生的医疗行为,另一方面可以检验、修正护生对于护理风险的不良认识。带教教师应重视对护生职业风险认知的培养,让护生在学会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护理活动中面临的职业风险,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将护生发生差错情况与所在科室护士长的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挂钩,科室内部目标层层分解,带教教师对实习护生的医疗安全负全责,把差错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另外,组织护生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剖析相关案例,强化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事件的感性认识,做到“事前警示,事后总结”[7]。将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以增强其应对能力。通过讨论总结,使护生从中得到警示,学到相应的防范对策。

[1]杨雪冬.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刘长慧,鲁昌盛.护生职业风险意识教育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2009(25):199.

[3]孙苗芳,黄家懿,姚文.实习护生法制观念和职业安全意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1):57-58.

[4]王国权,范静,仲慧.情景化教学提高实习护生抵御护理风险的能力[J].护理学报,2007,14(1):30-31

[5]运怀英,孙亚琴.医疗风险认知教育是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责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81-82.

[6]邓璐璐,周卫.护生护理风险意识现状及培养策略[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311-312

[7]韦全美,高思民.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思路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9):73-74.■

猜你喜欢
护生显著性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26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知识产权(2016年8期)2016-12-01 07:01:32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6:14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