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萍
(萍乡市建筑设计院,江西 萍乡 337000)
某公园属于该市独一无二的综合性公园,其地理位置处于某市的中间地带,位于该市文化用地区域。以相关规划设计,该公园占地约为12000m2,其中不包含公园自带门口停车场面积。公园拥有体育活动中心、儿童小型游乐园、休闲娱乐区、老年人活动区等,公园用地较为完整,每个区域均通过设计规划进行,全园规划采用低洼高堆的形式进行土地整理。表1为不同水面和陡坡面积下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数据。
表1 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数据
某公园的地理位置,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因此,将某公园建设成既满足城市不同层次市民游览、休闲的需求,又满足游客的娱乐享受的目标,体现了城市综合性开放空间的特点。
(l)场地原有内涵和特色原则;
(2)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综合需求原则;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性原则;
(4)充分开发、减少工程量原则。
3.1.1 娱乐休闲区
根据规划要求,将娱乐休闲区定位于公园西北部,全景结构以观月亭为中心,全部占地面积约为1000m2。娱乐休闲区位于主入口附近,游客可以在娱乐区进行休闲、放松,这里也是人们散心的好地方。广场中心建造人工游泳池,可以进行水上的娱乐。
3.1.2 儿童游乐区
儿童游乐区位于公园入口,其包括广场群、小型游乐设施、大型疏林草地等,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该区域的人流最多,也是游客进入公园最容易找到的区域。其游乐设施有:卡丁车赛车场,蹦蹦床,儿童练胆活动园等。在小型游乐场南部,种植了与南北轴线相呼应的城市观景林带。在合理规划公园整体结构的同时,公园凸显了儿童游乐区。在视觉冲击和空间体验上,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手法,同时加设了密林设计,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休息场所。
3.1.3 水上活动区
水上活动区域处于公园南部,以弯曲的水面为核心,同时该河流具有城市蓄洪作用。河流周围进行植物景观种植,由堤、岛、港、河湾、码头、栈桥等围绕而成,可以进行划船、钓鱼、探险等水上活动,同时河流两岸可提供野餐、烧烤服务,可以进行湿地景观观赏等。
3.1.4 老年活动区
老年活动区位于东面的次入口附近,适合老年人来此进行娱乐休息。以休闲式建筑风格来体现放松休闲的功能环境。老年人与人的交流可以越来越广泛了,老年朋友一起聊天、喝茶、下棋……
3.1.5 休息区
游至全园,这里可以休息,在休憩、观赏风景之余,还可以在这里进行烧烤,垂钓。
3.2.1 路线布里
(l)景观路
景观路呈现弧线形,也叫做公园环路。景观路主要路线路宽5m,是某公园主路线,公园边界道路均为景观路线,具有自由舒展和独特路面铺装特点。景观路将贯穿于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节点,并将其连接起来。同时,景观路也是附近住宅区市民散步和慢跑的主要道路。景观路其次要线路路宽为2.5m,从景观路主要路线分出,可将各个区域景点连接,在河流区域通过栈桥进行链接。
表2 园路宽度标准
(2)林荫道
林荫道路宽为8m,路面采用广场是铺装,两边为大型树木,该道路为住宅区绿色通道,将公园与外部良好连接。
(3)小径
小径采用直线形和自由式组合方式,路宽为l.5m,将各个景点进行连接。在河面上建有一高架栈桥,斜穿整个水面,其造型轻盈富有动感。小径两旁种植柳树,与高架栈桥融合,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景观。同时,又方便了居民出行和交通。
3.2.2 广场布置
广场设置在人流集中的入口处,与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与林下广场相邻,如果设计的是宗教广场,则还应采取环绕行结构。
3.2.3 停车场布置
公园停车场位于主要入口两侧,其占地面积为0.8hm2时,同时,在其他入口和主要入口出还应设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区域。
3.2.4 入场口布置
某公园为开放式管理公园,由于来往公园的人数众多,为分流人流量,将公园设置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公园周边通过种植树木阻隔行人和公路。
植物种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l)针阔叶混交林以湿地松、垂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个景点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2)城市观景林带以意杨为基调,强调其挺拔的姿态;
(3)行道树以香樟、案树为骨架,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
(4)广场庭荫树以马褂木为主体,遮荫和观赏性相结合;
(5)滨水植物以柳树为主体(乔木)的湿生植物区,以丛生柳树、芦苇、白茅为主体,配以观赏性湿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莺尾、荷花、睡莲等。
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在场地西南角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将新开河河水引入。沿线挖水渠,将水引到场地各部位,再经大水面从水体西北角最低处流回新开河。该水体系人工开挖,起蓄洪作用。该水体可部分深入到住宅开发用地种。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此外,在局部小广场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早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等供人观赏和儿童戏水。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高程在4~5m之间变化。设计水面常水位0m,最高水位0.5m,最低2m(河道规划水位2m),水底最低处在2~3m之间,以自然式护坡方式体现。
某公园是一个开放式的城市空间,有着它的线索和故事,某公园以其独特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城市之间相互的交流,将人、城市、自然三者融为一体。一条公园景观的主路是在原有的线路上修建的,路面的主要铺装材料是将拆迁的红砖经过一系列处理加工后的材料。主路的两边以实际的景观条件和规划意向的不同分别设置了各不相同的三个场景,主要展示的内容是在该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的历史遗迹。
(l)根据场地的特殊位置对其充分利用,观察场地的现状条件,为了强化该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决定在场地中部设置大面积的水体、湿地。
(2)根据地形的走向使驳岸与自然融为一体,可以将道路做成栈桥,人就可以在芦苇丛、树从中行走,更加接近自然;
(3)利用当地特有的乡土树种,加强生物的多样性,注重生物链,发展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l)可以合理根据原来的地形、植被、水体基础上建造场景,对不相符的建筑物进行拆迁,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建设量、降低造价;
(2)运用经济美观的材料,在环境维护方面做到维护费用的最少化;
(3)通过一些经营性项目的建设,比如划船等游乐设施来增加经济效益。
4.4.1 公园对外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周围的视线有开有合,比如体育娱乐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实行半开放;在公园入口和新开河在视觉完全开放;对于老年活动区需要通过植物或地形进行围合。
4.4.2 内部视觉体验要求多样性
景观轴也是视线的廊道。对空间进行闭合或开放,不同的场景和动静都会给人以极其丰富的视觉享受。
4.4.3 对远景的借景和框景
公园远处的高楼大厦等城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主要园路是公园的一个景框,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看到远处的高楼建筑,将城市中的景观引入公园景观中去,形成丰富的场景。另一方面,在综合活动区进行城市观景林带的规划,也是对借景框景的一种强化。
[1]涂芳.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8.
[2]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