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道岔打磨技术方案探讨

2013-11-27 03:19顾建华
铁道建筑 2013年1期
关键词:光带磨头均匀分布

顾建华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广东广州 511486)

经过50多年的经验积累,铁路专家普遍认同钢轨打磨具有延长钢轨轨道的寿命、延长轨道加工周期、改善车辆运行平稳性、减少噪音等[1]优点。钢轨打磨可以实现纠正和减少钢轨顶面损伤、制造连续无缝钢轨断面、调整轨头断面等目的。

DM-21是从美国引进的新型打磨设备[2]。该车一共有20个磨头,在打磨的过程中,针对钢轨磨耗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地打磨,各个磨头偏转到设定的位置,设定行车速度、打磨功率和打磨角度,把钢轨打磨成有利于行车的各个钢轨横断面和纵断面。在打磨过程中,根据钢轨实际病害情况,如钢轨肥边严重,磨石角度应该侧重于内侧区[3];轨面波磨较严重,磨石角度应针对轨面角度来设置等,正确的打磨角度能更有效地修复钢轨[4],因此,打磨模式的选择极其重要。

1 高速铁路道岔问题调查和分析

1.1 道岔问题调查

1.1.1 武广客运专线道岔情况

武广客运专线正线使用的是德国BWG公司动态轨距优化转辙器道岔,道岔进口轨部分(动态轨距优化转辙器和可动心辙叉心)光带情况良好,道岔国产轨部分(基本轨)光带宽度在30~50 mm左右,且光带分布不均匀,顶面和内侧都有光带,形成两个接触点。光带和廓形情况如图1和图2。

图1 BWG进口轨光带良好

图2 国产轨部分光带不集中

1.1.2 海南东环线和广珠城际铁路道岔情况

海南东环线和广珠城际铁路正线使用的是客运专线60 kg/m钢轨18号国产可动心道岔,道岔转辙器部分未采用动态轨距优化技术,光带宽度同样在30~50 mm左右,且光带分布不均匀,情况与BWG道岔的国产轨部分相同。

1.1.3 杭深线道岔情况

杭深线正线使用的是客运专线60 kg/m钢轨18号国产可动心道岔,道岔转辙器部分未采用动态轨距优化技术,道岔存在的光带方面的病害可以归纳为光带严重偏内、光带偏内、光带严重偏外、光带偏外、光带过宽、尖轨宽度<15 mm处受力、岔后U型宽钢轨双光带左右不对称7种。而这几种病害,光带偏内和光带过宽是最普遍存在的问题。

1.2 原因分析

针对现场调查情况,经过专家和现场维护人员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原因。

1)德国BWG公司动态轨距优化转辙器道岔中,动态轨距优化转辙器和可动心辙叉心是进口轨,基本轨是国产轨,左右股钢轨、前后段钢轨交替使用国产轨和进口轨,造成道岔部位轮轨接触关系非常复杂,光带出现“蛇行”变化。

2)正线钢轨使用前进行过一次预打磨,上道后又进行了一次全线打磨,而道岔及前后300 m渡线一直未安排打磨施工,造成了道岔区域的光带普遍向内侧扩散。

3)国产钢轨存在一定缺陷,部分地段轨冠不饱满,与高速动车组的车轮踏面不匹配,造成轮轨接触关系不良,光带过宽甚至双点接触。

4)杭深线道岔在通车前未进行预打磨,加上有砟道岔几何尺寸变化大,造成后期工务部门养护困难,不进行大机道岔打磨,病害难以根治。

2 道岔问题解决方案

2.1 解决方案的制定

为有效消除高速道岔存在的问题,提高道岔区域动车组运行品质,应在打磨作业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5]。

1)优化打磨方式。打磨方式按现场调查和病害消除所需制定,每遍打磨施工完成后,与工务人员一起对作业后的打磨情况进行复检,并根据检查出的遗留问题调整打磨遍数和打磨方式,打磨遍数一般为15遍。

2)编制新的打磨模式。为了解决钢轨光带分布不匀问题,对出现的各类光带分布不均情况进行研究,重新编制 1#/11#,2#/12#,3#/13#,4#/14#,5#/15#,6#/16#,7#/17#,9#/19#等 16 种廓形打磨模式。根据现场调查资料,细化每日施工组织,根据钢轨实际状况对作业范围、模式组合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打磨效果。

2.2 解决方案实践运用

2.2.1 武广客运专线打磨模式

武广客运专线采用15遍廓形打磨模式,巡航速度设定为6 km/h,功率设定为65%(11 kW)。各遍打磨设计如下:

第一遍:采用5#/15#模式,15°~24°均匀分布8个磨头,针对15°~24°打磨是为了预防打磨后在此位置形成的突出棱角,避免内侧轮轨有接触,修整光带。

第二 ~ 四遍:采用 1#/11#,3#/13#,7#/17#模式,12°~42°均匀分布24个磨头,主要是针对12°~42°范围内有轮轨接触形成的光带,造成光带过宽偏向内侧。目的是消除内侧偏移的光带,在钢轨顶部形成20~30 mm光带,避免内侧轮轨有接触形成的蛇行运动。

第五遍:采用7#/17#模式,12°~19°均匀分布8个磨头,目的是修整轨形,避免顶部打磨后光带往内侧漂移。

第六遍:采用5#/15#模式,15°~24°均匀分布8个磨头,针对15°~24°打磨是为了预防打磨后在此位置形成的突出棱角,避免内侧轮轨有接触,修整光带。

第七 ~ 九遍:采用 1#/11#,3#/13#,7#/17#模式,12°~42°均匀分布24个磨头,主要是针对12°~42°范围内有轮轨接触形成的光带,造成光带过宽偏向内侧。目的是消除内侧偏移的光带,在钢轨顶部形成20~30 mm光带,避免内侧轮轨有接触形成的蛇行运动。

第十 ~ 十一遍:采用 7#/17#,9#/19#模式,4°~19°均匀分布16个磨头,目的是修整轨形,避免打磨后光带往内侧漂移。

第十二~十三遍:采用2#/12#模式打磨2遍,-6°~-14°均匀分布16个磨头,目的是修整轨形,避免打磨后光带往外侧漂移。

第十四~十五遍:采用4#/14#模式打磨2遍,-2°~-5°均匀分布16个磨头,目的是修整轨形,避免打磨后光带往外侧漂移。

2.2.2 海南东环线模式

海南东环线为250 km/h有砟轨道,采用客运专线60 kg/m钢轨18号可动心道岔,结合工程线实际情况,采用了预防性打磨与廓形打磨模式相结合的方式[6]。

2.2.3 广珠城际铁路打磨模式

广珠城际铁路为200 km/h无砟轨道,采用客运专线60 kg/m钢轨18号可动心道岔,使用武广客运专线15遍廓形打磨模式,作业效果与武广客运专线基本相同。

2.2.4 杭深线打磨模式

杭深线采用局部打磨和整体打磨相结合的方式,先对光带严重偏内、光带偏内、光带严重偏外、光带偏外、光带过宽、尖轨宽度<15 mm处受力、岔后U型宽钢轨双光带左右不对称7种病害进行局部打磨,再对整副道岔进行14遍整体打磨,整体打磨的模式与武广最后2遍打磨模式基本相同,目的为修整轨形,确保光带位置居中,巡航速度设定为6 km/h,功率设定为65%(11 kW)。

3 打磨效果分析

1)武广客运专线打磨效果见图3,经检测,列车运行光带基本居中,蛇行现象基本消除,工务检查反映良好。通过武广客运专线打磨前后的效果对比发现,打磨后光带明显改进,但为了在顶部形成20~30 mm光带,廓形与标准廓形有所偏差,内外侧廓形均比标准廓形要磨耗多一点,在廓形图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来。

图3 武广客运专线打磨后效果

2)海南东环线打磨效果见图4。经道岔打磨后,只有联调联试的动车组运行,故轮轨接触关系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7],但为了在钢轨顶部形成20~30 mm光带,内外侧钢轨均要加强打磨,以保证光带不向钢轨两侧漂移,在打磨痕迹和廓形图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来。

3)广珠城际铁路打磨模式采用武广客运专线15遍廓形打磨模式,打磨痕迹和廓形图与武广客运专线基本相同。经道岔打磨后,因只有联调联试的动车组运行,故轮轨接触关系同样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

4)杭深线道岔打磨后,光带宽度控制在12~15 mm,光带处于居中偏内的位置。通常速度越高、车辆越轻、钢轨材质越硬,则光带越窄,但由于材质硬度的问题收得太窄易变形,且很难保持。

图4 海南东环线打磨效果

4 结论

在实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钢轨打磨方案,改善了道岔区域的轨道不平顺、优化顶面波磨和轮轨接触关系;消灭了道岔区域的严重晃车病害;提高了动车通过时的舒适度,延长了钢轨的使用寿命。

[1]张未,GUIDAT A.预防性钢轨打磨的基本益处[J].上海铁道科技,1997(3):47-49.

[2]曹岩.我国高速铁路用钢轨打磨列车选型及应用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1(8):31-34.

[3]宋旭.钢轨波形磨耗打磨工艺[J].铁道建筑,1995(6):14-16.

[4]段剑峰.道岔综合打磨技术探讨[J].铁道建筑,2008(11):75-76.

[5]胡海波,高亮.道岔打磨车在道岔不平顺病害整治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8(6):32-34.

[6]马良民.高速铁路钢轨打磨技术研究与应用[J].铁道建筑,2011(5):114-116.

[7]周清跃,田常海,张银花,等.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2,33(2):66-70.

猜你喜欢
光带磨头均匀分布
非凡尘的光
冠状动脉旋磨术中发生旋磨头嵌顿的处理:单中心经验
飞利浦Hue Play渐变光带发布
磨头消毒架的使用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复杂环境下结构光中心线提取算法
电磁感应综合应用检测题
可逆随机数生成器的设计
尼龙纤维分布情况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多功能磨头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