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道德品质自我养成探析

2013-11-26 02:19张波勇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雷锋道德

张波勇

摘 要:雷锋运用自觉学习、自我反省、独立思考、自我激励、勇于实践等自我教育方法,形成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自我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雷锋;道德;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66-02

雷锋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向雷锋同志学习”不仅要学习雷锋同志高尚的道德品质,也要学习他道德品质养成的方法。雷锋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非常注重道德品质的自我养成与提升,积累了系统的自我教育方法。虽然50年过去了,但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却历久弥新,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雷锋道德品质的自我养成方法

(一)自觉学习

雷锋非常爱好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已成为他的一种需要和一种生活习惯。他在日记中写道:“毛主席的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1]42,11他深刻认识到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各种政治书籍。有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他提出学习上要提倡“钉子”精神,善于钻和挤。他平时总是挤时间读书:早起点,晚睡点,饭前饭后挤一点,行军走路想着点,外出开会抓紧点,星期假日多学点。

(二)自我反省

雷锋将自我反省作为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素质重要的途径,他在日记中把人的思想比作螺丝钉、比作洗脸,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一天不洗脸,脸上的脏东西和灰尘就不会掉。人的思想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才不会背包袱。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雷锋学习完毛主席写的《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对照白求恩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技术学习,还不是那么刻苦钻研,学得也不够深透。虽然他在技术学习上比别人做得要好,但他仍然鼓励自己:再加一把油,勤学苦练,虚心学习。他以前做事,老是一个人去干,不爱叫别人,生怕别人不高兴。后来,经过学习和反思,他意识到,一个人只有和集体结合在一起才能最有力量。他要求自己今后无论做什么,一定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而贡献力量。

(三)独立思考

雷锋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他都能结合实际进行深邃的思考,通过独立思考,他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毛主席看了《雷锋日记》后这样评价他:此人懂些哲学。雷锋坚持写日记,每篇日记都闪烁着思想的智慧。“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些脍炙人口和富有哲理的名言都是他独立深入思考的典型表现。

(四)自我激励

雷锋自参加工作以来,转换了多个工作岗位,每到一个新岗位,雷锋总要给自己提出要求,作出保证,通过这种方式激励自己不断发展。在望城县当公务员时,他对自己提出六条保证;在参加新建焦化厂的工作时,他向自己承诺四点;刚入伍时,他又给自己提出六条奋斗目标。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每受一次教育,都会自觉地对自己进行激励。“我一定要、要记住、我保证、我们应当”等词语频繁地出现在他的日记里。他还经常以优秀人物为榜样,从英雄身上汲取自己成长的营养,白求恩、黄继光、时传祥、向秀云等给了他进步的精神动力。

(五)勇于实践

雷锋绝不做一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他最突出的品质之一。他总是将自己的学习所得、思考所得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的认识。他用“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来践行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承诺。在学习了毛主席“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句话后,他立即把连队发给他的一斤苹果转送给医院的伤病员。

二、自我教育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自我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预言:“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2]200从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规律来看,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主要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社会教育只是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外因,自我教育才是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因,大学生道德教育最终还是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只有受教育者真正理解并内化教育内容,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预期效果。因此,将自我教育贯穿于学生道德教育的全过程,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在本质要求。

(二)自我教育是实现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自我教育能指导受教育者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不断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使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并提出了“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著名论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教育理念和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即由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型,由阶段性的学校教育转到社会化终身教育转型。大学生在离开学校走向未来社会后,更多的是要通过自我教育,主动地接受科学的、先进的思想观念影响,抵制消极的、负面的思想观念影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形成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社会人。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实现大学生道德教育最终目标的根本保证。

(三)自我教育是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长期以来,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措施不多,过分依赖外部的教育而忽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习惯采用单纯的理论灌输和强压式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一定程度上呈现“实质性低迷”的状态,这与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大学生道德养成的规律相背离,不利于激发大学生主动接受道德教育的热情。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进大学生对道德教育活动的认同、接受和配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把大学生置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为他们创造平等、互动、交流的教育环境,通过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反思自我行为,进行自我控制与激励,更好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及个人品质,这样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才有实效。

三、自我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一)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决条件。大学生“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3]338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校中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需要他们的积极参与。为此,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入手,培养学生生活自律、行为自控、道德自觉的现代文明人素质。要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从而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二)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激发自我教育潜力

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从阅读一本好书开始,真正的阅读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智,激起他们对自己和世界的深思,引导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书籍对自我教育的作用,他指出:“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了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以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4]。因此,要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必须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阅历等情况,鼓励他们阅读一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籍。特别要引导学生读一些英雄人物传记,可使学生找到做人的榜样,从心灵上产生共鸣,以达到增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3]346

(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锤炼自我教育能力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锤炼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自我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与社会不断交往过程中逐渐提高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过程。离开了大学生的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我们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鼓励他们多开展以“学雷锋”为主题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因为“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3]340通过在与别人的多重关系中,学会关心帮助别人,造就自己高尚的品质,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锻炼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雷锋全集(珍藏版)[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雷锋道德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