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的实施及注意问题

2013-11-26 10:22徐文军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思政情境

徐文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陕西杨凌 712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要提升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其实效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及现实社会。高校“思政课”体验教学法就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或在课堂内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产生强烈的感情震撼,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形成态度、发展能力、生成意义的教学模式。”[1]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传递型教学不同,体验教学法尊重学生生命的完整性、自主性、生成性、独特性,建构对话性师生关系,把课程看作是对象世界与意义世界的融合、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2]。

一、高校“思政课”体验教学的实施步骤及原则

高校“思政课”体验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情境体验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一)体验教学的实施步骤

1.课前教学的设计

(1)情境设计

情境设计是体验教学的基础。教学情境的设计须考虑学习主体、教学内容和目标及社会状况等因素。首先是对学习主体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境的设计要了解学习对象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兴趣、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最近发展区”等。教师设计的情境所隐含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能高出学生能力太多。其次是对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高校“思政课”内容庞杂,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情境体验。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又觉得与自己无关系、但对实现教学目标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可考虑采用情景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思政课”体验教学目标,就是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目标的细化。在知识与能力上,应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能力,如合作交流能力、倾听表达能力、情绪感受能力、知识掌握情况;过程与方法上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方式和方法,如生命叙事的方式、调查研究的方式、角色扮演的方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关注学生参与体验的意识、体验过程的投入程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变化。最后对社会状况进行分析。了解社会基本状况,知道国内和国外热点,熟悉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等。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将三者有机组合,选择或构建适于教学的情境(如图1)。教学情境具有3个特点:第一,情境要能体现教学内容,反映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情境要形象、生动,有生活依据,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第三,情境要包含一定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图1 教学情境构建因素的关系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教学情境。比如,多媒体展示、群体角色扮演、小品表演、游戏活动、社会调查、实地参观、志愿服务等。

(2)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所有能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资源,包括教师所用资源和学生所用资源。教学资源主要有文本性的资料、影音类的多媒体文件等。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收集: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设计、其他教师较好的课件样本、案例或者上课的组织方式、教师用书或者教辅书的相关材料、教师生活中留有深刻印象以及与上课主题相关的生活事件、传媒中的热点或者焦点事件、网络视频或者影视材料等等。教学资源的收集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验教学的效果。教学资源准备的越充分,越有选择的余地,越能从比较中选出优质资源,体验教学的质量就越有保障。

(3)作业(任务)的布置

教师有必要提前告知学生学习内容、体验材料、任务分工等,并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体验教学费时费力,很多工作必须课前或课后完成。体验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研读有关资料,准备课堂教学涉及到的材料和活动。任务的布置有利于学生提前热身,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业既可以是资料的收集和研读,也可以是小品排练,还可能是对问题的探究。

2.课堂教学的展开

(1)展示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展示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教学情境,让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震撼。教师要用富有情感的话语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学生轻松愉快的参与,形象逼真的表演,严肃又不失活泼的师生对话使学生情感激荡,对学习充满热情和期待。在快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中,学生打消各种顾虑,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思考,会提出数不清的问题来。

(2)对话探究

学生在感受教学情境过程中产生困惑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或师生合作展开探究学习。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步步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掌握。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大量的使用正例,使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同时不忘告诉学生不能忽视反例作用。有时,反例远胜过正例的证明力。

(3)行动检验

学生提出问题的假设后,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借用资料和情境予以证实或证伪。高校“思政课”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教师要适时地反问或诘难,把学生的观念及时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告知学生答案,也不能无所事事,任学生随波逐流、困惑迷茫,而是适度引导,恰到好处。

(4)分析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他人在情境体验、对话探究和行动检验3个环节的得与失,并结合教学目标评价自己、他人的表现。最后教师分析评价学生。体验教学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判断,而是看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体验教学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的评价方式。无论是自评、互评还是师评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程度等进行点评。“思政课”体验教学要重视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合作、宽容、勇敢、坚持、情感、直觉等非认知性因素的评价。

3.课后的教学总结

反思和改进是教师课后必做的功课。在“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应倡导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即对学生学习体验的检验。教师应该反思目标是否达到、情境的导入能否改进,情境是否能够引发学生体验、活动是否吸引人、对学生的组织是否有效、问题探究是否有效展开、学生以及自己在教学中获得了怎样的认识和情感、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如何,等等。教师的反思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思政课”体验教学。

(二)体验教学的实施原则

高校“思政课”体验教学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情境性原则

情境教学是体验教学的鲜明特点。情境是指教师有意识选择或构建的渗透特定教学内容,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其目的在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情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情感性、指向性的特点。情感性是指情境一定要能让学生入情、动情、激情;指向性是指情境必须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不然这样的情境与教学无关,也无意义。

2.生活化原则

体验教学所讲的体验,是和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悟。体验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实需要,选取或构建那些既能体现教学目标,又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典型“生活事件”,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进行丰富体验,产生深刻情感共鸣,从而领悟到人生、社会的真谛,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如果体验教学不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学生的学习体验就失去了基本依据,学生对体验就可能无动于衷,也可能产生虚假体验,那样体验教学就失败了。

3.情感性原则

在传统认知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情感的开发和培养。情感的缺失使学生不能深刻体验,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认知浅尝辄止。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学生因情感缺失以致对生活缺乏热情,如同没有灵魂的机器。因此,关注学生完整生命成长的“思政课”体验教学,把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当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情感与体验密切相关,体验就是在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情感。“一个人拥有的体验经历越多,他的情感世界就越丰富,他对外界事物及其自身的感受性就越强,他就越能享受生活的意义,越容易满足自身生命成长的需要。”[3]情感体验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也使学生成为情感丰富、具有灵性和精神丰盈的人。

4.探究性原则

探究是体验教学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已经全面发展起来,体验教学最可贵之处就是学生通过体验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领悟。然而,要实现这一点,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是不可能达成的。探究就是指学生在强烈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疑问和困惑,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通过与伙伴交流、沟通、合作探讨,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问题答案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敢于质疑,于无疑处找有疑;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合作探究;要鼓励学生善于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对学生的探讨及时点拨,使认知飞跃。

5.对话性原则

对话不仅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言语的互动,更指交流者以全部人格进行互动。体验教学的师生围绕着共同话题,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双方在对话中共享知识与经验,共同体验着美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话中,师生是民主的平等关系。对话关系肯定学生的独特性,肯定学生与教师的不同,对话实质上是一种承认差异性的沟通与理解。所以,教师不只是面向学生的说话者,更是体谅学生的倾听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充分了解学生的相异性,对学生个性给予接纳和肯定,对学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见解能够理解和包容。

二、高校“思政课”实施体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体验教学是个新的尝试,对一些问题必须加以高度关注。

(一)体验教学的组织

高校“思政课”内容多、时间紧,教学空间主要局限于教室,这给体验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体验教学费时费力,对空间也有一定要求,比如实地参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显然不能在教室展开。教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思政课”内容都适于体验教学,也并不是只有体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传统认知教学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体验教学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式。教师在开展体验教学时,要精心挑选适于学生学习体验的内容,这些内容非常重要,采取传统授讲方式效果不好,可以采用体验方式。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不能包办学习;教学要满足学生情感需要,唤起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激发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别和不完满。对于需要课外体验的环节,教师可在课中安排任务,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课外成立小组分别参与体验,完成后教师在课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汇报、探讨。

(二)体验教学中的学生是体验主体

体验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教材等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它是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为基础的主体性教学,特别强调了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的重要意义。体验教学围绕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开展教学,撇开或绕过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思政课”教学是低效的,不能叫作体验教学。体验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应该是真实的、深刻的,真实才能引发思考,深刻才能打动灵魂。虚假的体验通常是漠视学生的经验、没有触发学生好奇心或是没有唤醒学生的情感。虚假体验看似热闹,但学生多无动于衷,体验教学无疑是失败的。肤浅的体验多是浅尝辄止,或是情境设置失当,或是教师以教代替学生体验。肤浅的体验不能诱发学生深刻情感,情感不深刻,思考难深刻。要激发学生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一定要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重视学生经验在体验教学中的意义,设置合适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只有围绕学生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组织的教学,才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师在体验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体验教学高度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承认并肯定学生的差别。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过程中可能会体验不足,或者是认知偏差,或者是基于成见,产生明显有悖教学目标或主流价值观的倾向。对此,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体验探究,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妄下结论。教师要开展引导性对话,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交流、沟通,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探究活动进一步反思,最终实现“视域融合”,走到与主流价值观念相近或相似的观念上来。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的独特感受或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体验,没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和理智的深刻思考,那么体验教学就无从谈起。同样的,没有经过教师引导的体验教学,就像没有方向盘的汽车,有可能走到歪路上去,那也称不上成功的体验教学。

(四)体验教学对教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体验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体验教学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体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的碰撞、情感的激荡、知识的探险和行为的重塑。首先,体验教学的教师应当是具有较高亲和力的人,热情快乐,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其次,体验教学教师应当是善于表达,擅长沟通,会倾听的人。他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绘声绘色的表情讲故事;他不仅能够艺术地表达自己,也能捕捉对方话语中的蛛丝马迹,直至要害,探明学生的心迹。再次,他善于选择信息,加工信息,让信息为我所用,丰富教学,提升质量。最后,他会研究,能指导学生从事探究性学习,鼓励、支持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其背后的真相,成为独立思考、不为俗见所缚之人。要提升体验教学教师的素质,一靠学习,二靠与其他教师合作,三靠教学实践。丰富的教学实践对于提升教师素质不可或缺。

[1]赵杰.对道德体验教学的反思[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1):92-93.

[2]辛继湘.体脸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3]易丽.教学中的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思政情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思政课“需求侧”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试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强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