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社
2012年6月22日,陕西宝鸡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随即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渭滨区博物馆组成石鼓山考古队,经过发掘清理以后,确认这是一座西周早期的墓葬。出土文物多达101件(组),有鼎、簋、禁、卣、方彝、尊、壶、甗、罍、盉、盘、爵、觯、斗等器物,品类齐全,造型规整,纹饰精美。其中青铜礼器31件,饪食器、水器与酒器各自所占的比例几乎对半。相对于其他器物来说,青铜禁是此次最重要的发现,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西周铜禁。
1号禁在3号墓的3号壁龛西部底部放置,其上左侧放置户彝,中间放置户卣甲,右侧放置2号禁,2号禁上部放置户卣乙(出土时倾倒,但卣圈足还在2号禁之上),户卣甲外放置1号斗。铜禁之上、方彝与3号壁龛的西壁之间放置一件铜觯,户彝后侧与3号壁龛的北壁间放置有冉盉。虽然铜觯、冉盉出土时在1号禁上放置,但从以下三个方面判定其应不在1号禁的成套组合的范围内:一是根据1号禁的形制,禁面上外围是夔龙纹的长方形边框,夔龙纹边框内又有起细直棱长74.5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框,框内素面,该素面位置就是铜禁上摆放彝器的地方。户彝、户卣甲、户卣乙及2号禁、1号斗等按照出土时情景还原放置后,素面位置已无法再放置其他器物。如果一意把觯、盉放置的话,势必就压在禁面的夔龙纹边框上,不合乎规范,也显得混乱和拥挤不堪,失去了铜禁成套组合的威严肃穆、美观大方的意境。如果以如此情况去祭祀的话,就有悖于古人严肃的祭祀礼仪。二是从铜器功能上,觯为饮酒器,盉为水器或调酒器,而禁是古代奴隶主贵族在祭祀和宴飨时用来盛放酒器的几案,也就是说,禁上的酒器应是盛酒器。三是从铭文上,1号禁上放置的户彝、户卣的铭文都是“户”,2号禁是户卣乙的座,1号斗应为彝、卣的挹注之用,整体作为完整的成套组合已臻完美,其他添加都是画蛇添足。所以说,1号禁的成套组合首次完整呈现,意义非凡。
铜禁用以承酒器,此前存世有2件。一为夔蝉纹禁,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宝鸡戴家湾一名农民挖出,先被陕西巡抚端方收藏,后流入美国,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铜禁长87.6厘米,宽46厘米,高18.7厘米。前后各有长孔8个,左右各有长孔两个,器上尚存置尊卣三器的痕迹。腹四旁饰夔纹及蝉纹。时代或定在商代,或定在西周。二为夔纹禁,1926年军阀党玉琨在宝鸡戴家湾盗掘,现藏于天津博物馆。铜禁呈扁平立方体长方形,中空无底。长126厘米,宽46.6厘米,高23厘米。禁面上突起3个椭圆形子口,用以稳定上面所放置的器物,使之不致移动。中间孔略大,外径长19.5厘米,宽16.5厘米,高1.5厘米。左右两孔大小相同,外径长18.8厘米,宽17.4厘米,高1.3厘米。铜禁的前后两面各有两排长方形孔16个,左右两面各有两排长方形孔4个。禁面四周饰夔纹一道,前后左右四面均饰夔纹。禁面3个子口处中间放置卣,右边放置觥,左边放的一器残损严重,无法确知为何器,应为卣、壶、觥等椭圆形圈足的器物。时代为西周初期,这一件也是体形最大的一件。
这次石鼓山3号墓出土的1号禁,长方体,底空。四侧面饰有夔龙纹,顶面四周饰夔龙纹,中部素面。长94.6厘米,宽45厘米,高21厘米。它与2号禁是迄今唯一一件经过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出土的铜禁。
以上3件铜禁形制相似,细部有所不同,区别在于侧面有无镂孔,禁面有无子口等;纹饰上都饰有卷尾夔纹,较为相似,故3件铜禁的时代比较相近。
铜禁组合之中的户彝,与党玉琨盗掘宝鸡戴家湾出土的西周初期方彝、商代晚期直棱纹方彝,在庑殿式的彝盖形制、大的扉棱装饰以及纹饰上的夔纹等方面都有相近之处,时代应相距不远。户彝四侧面的兽面耳上部的掌形角与户卣提梁两端兽首的掌形角相同,且都有同一族徽“户”的铭文,三者的时代应相同。这里要强调的是3件“户”器是作为一套完整组合放置于1号禁之上,不排除同时铸造的可能。综合考虑,户彝、户卣的时代也应在商末周初。
禁是古代奴隶主贵族在祭祀和宴飨时用来承放酒器的几案。现只有石鼓山3号墓的1号禁是经过考古发掘获得,组合完整、配套清楚。周人所谓的“禁”,可能有禁戒饮酒的意思。郑玄的解释是“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据金文和古代文献记载,周初曾经厉行禁酒,可能是出于更有效地督促民众实行禁酒的考虑,当时的统治者就把置放酒具的器座命名为禁。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已知的3件铜禁均出土于宝鸡?两件出自位于渭河北岸的戴家湾,1件出自位于渭河南岸的石鼓山,而且是南北基本相对的两个西周贵族墓地。其中已知石鼓山的铜禁出自姜戎族墓葬,有没有可能是西周时期只有姜戎族在使用铜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责编 陶贝
禁是古代奴隶主贵族在祭祀和宴飨时用来承放酒器的几案。现只有石鼓山3号墓的1号禁是经过考古发掘获得,组合完整、配套清楚。周人所谓的“禁”,可能有禁戒饮酒的意思。郑玄的解释是“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