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的北京大学充满生机,一场影响中国思想文化观念的浪潮正在这里酝酿。
北大画法研究会的学员们也迎来了一位新导师,他自我介绍:“我叫徐悲鸿。”
他与台下的学员年龄相仿,但风度翩翩,器宇不凡。
这让人很难联想到他之前奔走在乡野间,流离失所,靠卖艺为生的艰辛经历。
5月14日,年仅23岁的年轻导师徐悲鸿在北京大学演讲,
出口的第一句话便让在场的听众始料不及——“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此语一出,全场惊愕不已。
悲从中来,鸿雁哀鸣。
徐悲鸿,这位影响20世纪中国画坛的艺术巨匠,博取众长,融汇中西,开辟了一条中国画发展的新道路。
他提出中国画改良、革新的理论,并为之实践,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形成一种流派。他引进西方传统绘画教学模式,奠定了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基础,至今国内各大美术学院以及其他综合性大学的美术专业依然使用的是徐悲鸿的这套教学方法。
徐悲鸿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思想对近代中国美术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绘画的发展。自徐悲鸿随父学画开始,其从艺道路就十分坎坷。但无论是随父流落他乡,靠卖画以果腹,还是独自一人困顿潦倒地漂泊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或是后来忍饥挨饿地在卢浮宫临摹西方古典油画,都未能动摇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综观古今画家,能将绘画艺术作为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并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发展轨迹,仅徐悲鸿一人矣。
他的这种精神和追求值得我们学习。1953年9月26日,时年58岁的徐悲鸿病逝于北京,中国画坛失去了一位大师。至2013年9月,悲鸿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60年了。60年是一个轮回,也是一个开始。我们谨以此专题来纪念徐悲鸿先生。(李挺)
Special Subject on Commemorating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Xu Bei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