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方明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100038)
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本质是转化物质资源形态的过程,因此,开采和消耗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1]。据统计,中国92%的一次能源、70%的农用生产资料、80%的工业原材料来自于矿产资源[2]。因此,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基础,对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一代甚至是几代人而言,矿产资源的储藏总量是不可增加的,可以说矿产资源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内在的不可持续性。我国矿产资源的相对不足,加之前些年的高强度消费和过度开发,导致矿产资源的保障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必须思考如何设计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突破资源约束,达到期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根据修改后的矿产资源McKelvey分类(见表1),矿产资源的地质储量主要由查明资源、尚未发现的资源等概念衡量,因此无法通过明确的数量判断资源的地质储量是否约束了矿业的发展[3]。通过技术进步等手段,可以勘探尚未发现的资源,变推定资源为探明资源,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和开采的专业性决定了它属于缺乏弹性的产品,从而决定了社会对它的价格敏感度高的特征,因此可以说矿产资源缺乏价格浮动弹性,或者可以说矿产资源稀缺的本质是价格问题。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市场机制决定的价格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矿产资源的实际供需;二是社会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资源价格变动(通常是向上的浮动)冲击[4]。通常情况下,这两个问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般而言,当超越价格浮动的容忍限度时,政府将采用行政手段对其管制。
某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否短缺取决于自然储量、探明储量以及资源性产品的实际供需量,不可再生资源是否短缺还取决于其潜在供应量。由于储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因此价格是资源供求问题的核心。对于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现状和未来而言,首先应重视价格,其次是产能和投资,最后才是自然储量。
但是当政府采用价格管制手段控制资源价格时,会带来较大的社会成本。具体而言,如果通过价格管制使价格快速上涨(下降),加上企业对价格上涨(下跌)的预期,会导致企业对矿产品更大(更小)的需求,从而人为地放大供求失衡,导致实际价格更加偏离均衡价格,导致更多的生产要素不能与生产资源有效结合,从而使大量企业破产,产生大量的动荡成本[5]。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矿产品价格,也不能完全通过价格管制控制矿产资源的价格。
目前,中国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之一(1978年以来中国能源生产情况见图1)。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159种、矿产地2万多处,铅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位[6],但是,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58%[7]。因此,应该客观看待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现状,认识到仅靠矿产资源推动矿业乃至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并不现实。
中国在取得矿产资源开发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代价。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制订的《科技促进资源保障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指出,我国金属矿山采选回收率平均比国际水平低10~20个百分点,矿山平均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20%,约三分之二的共生、伴生有用组分的矿山未开展综合利用,尾矿利用率仅为10%,铜矿平均回收率仅50%,煤炭总回收率仅32%,钨矿平均回收率仅28%。据世界资源研究所1993年的研究,我国单位能源创造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法国、美国的10.61%,前西德的9.09%,日本的7.65%,印度的50%。尽管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中指出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近35%,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近40%,但仍比发达国家低10~15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矿山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1995—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情况见图2)。据国家能源部门预测,到2015年,中国需要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到42亿t标准煤,除掉风电、石油、天然气、核电能源供应,还有26.8亿t的能源供应需要煤炭提供,折合煤炭约38亿t。目前在建的120万t大型煤炭矿井有315个,年产能力6.7亿t,据估算,到2020年精查储量缺口约为 1 250 亿 t。
按照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调节供需,矿产资源市场也不例外(价格机制对矿产品供需的调节途径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矿产资源的供需可以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实现均衡。第一,矿产资源的价格上涨可以刺激企业增加投资,使原来不具有开采价值的条件储量变为有开采价值的探明储量。这一点可以通过“十一五”期间,金属及非金属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得到验证(1995—2011年矿产行业的投资情况见图4)。“十一五”期间,采掘业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企业投入了更多的勘探费用,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使得原来由于不具有生产设施导致缺乏开采价值的小矿山(条件储量)变为有开采价值的探明储量。第二,矿产资源的价格上涨会刺激企业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可再生性是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属资源的特征之一,价格上涨会使得原来不经济的资源回收利用行为变得经济,客观上刺激企业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第三,价格上涨会刺激企业提高采矿设施的利用率,矿产资源一般都有主矿及伴生矿、共生矿,目前我国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于国外的平均水平40%~50%,资源价格的提高可以刺激企业采取措施,提高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矿业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和需求增加的矛盾,矿产资源的经济特征决定了不能完全采用市场机制或者价格管制的手段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结合我国矿产贫矿、共伴生矿床、中小型矿床多的资源禀赋特征,以及矿业开发水平、管理水平不均衡的管理监督特征,需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创新管理机制、推动技术进步等手段来实现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矿业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的低弹性特征决定了其价格容易形成剧烈的波动,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因此应该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实际价格与均衡价格的差距。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通过建立国家战略储备与企业强制储备等手段降低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社会成本[10]。此外,应在调控价格前提前告知市场,让企业做好应对价格变动的准备,使整个社会能逐渐消化生产要素重组的成本。
从近150年世界原材料价格指数的走势可以看出,长期而言,技术进步可以突破矿产资源约束(1862—1999年世界原材料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见图5)。我国现有的国有矿山中绝大多数已经出现了资源危机,金属矿山的后续资源更是紧张,充分利用科技进步为危机矿山寻找后续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吸收运用海洋科学、纳米技术、数字地球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成果,推动矿产勘探业的发展,拓宽勘察利用新领域,寻找开辟具有新功能指标的矿产资源及可替代的矿产原料,提高勘探成功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地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短期看,资源约束与资源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矿业管理的新课题。应该通过管理创新,制定新形势下矿业管理战略,进一步完善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从矿产资源勘查转变到矿产勘查评价一体化上来,营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查评价新机制,科学合理地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绿色矿山和先进技术评选体系,创建以资源综合效益为指标的现代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到管理与技术监督结合上来,减少和杜绝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履约保证失控,促进企业行为规范符合探矿证、采矿证、开发利用方案等约定要求,提高矿业的管理水平[11]。
[1]加勒特·哈丁[美].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朱训.矿业城市转型的重要意义与发展战略分析[J].中国矿业,2011(9):1-4.
[3]刘保顺,袁怀雨.矿产经济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4]Cashin Paul,C John Mcdermott.The Long-Run Behavior of Commodity Prices:Small Trends and BigVariability[J].IMF Staff Papers,2002,49(2):175-199.
[5]陈其慎,王安建,王高尚,等.矿产资源需求驱动因素及全球矿业走势分析[J].中国矿业,2011(1):6-9.
[6]中国新闻网:http://www.ce.cn/cysc/new main/jdpd/yj/200908/16/t20090816_19586125.shtml.
[7]于猛.矿产资源,家底有多厚——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N].人民日报,2005-01-3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9]BP公司.2011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M].北京:北京索玛峪图文设计有限公司,2011.
[10]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4):5-13.
[11]刘敬勇,赵永久.矿山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控制对策[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7(10):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