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正理庄油田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气窜规律研究

2013-11-22 05:26:20彭松水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山东博兴256504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气油混相驱油

彭松水(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山东 博兴 256504)

CO2混相驱采油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2]。胜利正理庄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油藏,储层薄、物性差,平均孔隙度13.9%,渗透率0.43~7.2mD。依靠弹性能量开发则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但采出液含水少,适合开展CO2混相驱采油[3,4],2008年开展了CO2驱油试验。该区块采用五点法、注采井距230~350m的面积井网实施CO2驱开发,目前开采油井16口,日产液水平50.7t,日产油水平48.1t,综合含水5.4%;开注气井9口,日注水平146t,平均单井日注水平16.3t,已累计注气8.28×104t,平均单井累积注气0.92×104t,注采比1.8。按照指数递减,区块已累计增油2.2×104t,提高采收率1.25%,实际驱油效率达到每4tCO2可以驱出1t原油。实施CO2驱油以来效果明显,但气窜现象严重,气窜已成为制约CO2驱增油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波动注气、间开间注、控制注入速度等多种方法有效地抑制了气窜,提高了CO2驱油的开发效果,为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气窜治理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经验。

1 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气窜特征分析

从现场驱油试验效果来看,周围一线井全部见效,见效率为100%,其中有5口井气窜,占60%。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油井是否气窜主要从油井的生产规律、气油比变化情况和采出气组分来确定[5,6]。从油井的生产规律来看,气窜油井产量呈突然性的线性递增规律,油井无稳产期,产量上升后迅速下降;从气油比变化规律来看,油井气油比急剧上升,数值模拟计算当气油比大于200m3/m3时,气体首次突破地层原油;而后气油比继续上升突破井底,达到顶点时,气油比与油井产量均上升至最高,后气油比也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气窜的严重程度与气油比的大小呈正比关系[7];从采出气组分来看,气窜后CO2体积分数上升,一般稳定在50%以上且无下降趋势。如高891-7井气窜前气油比一直稳定在80m3/m3左右,后气油比在12个月内上升至516m3/m3,产量在气窜前呈递减趋势至10.6t,气窜后5个月内产量上升至峰值15.9t,后产量下降至6t趋于稳定,采出气组分中CO2体积分数由气窜前的10%上升至气窜后的85%,如图1所示。

图1 高891-7井气窜特征变化规律图

2 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气窜影响因素分析

从高89-1块气窜井的平面分布位置来看,CO2驱气窜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性、注采井距、裂缝方向、采出程度状况及注入井投产方式、注气速度的影响。

1)储层非均质性影响 储层的非均质性使溶剂前缘以不稳定的状态、不规则的指进方式穿入原油,使气体过早突破,降低驱油效率。从高89-1块渗透率分布来看,平面非均质性强,高89-11区域储层物性较好,导致高89-11井在注气见效4个月后就气窜。

2)注采井距的影响 当注采井距过大时,油气井建立不起有效的驱替压差;注采井距过小,油井容易过早气窜。通过数值模拟表明高89-1块合理的注采井距为350m,因此当注采井距小于350m时易出现气窜,见气时间早晚跟注采井距呈正相关的关系。高89S1井组注采井距330m,见效后4个月开始见气,见气后产量下降但幅度较缓;高89S3井组注采井距280m,见效后30d开始见气,随后产量下降快。

3)裂缝方向的影响 从高89-1块油井的见效特征来看,裂缝方向上的油井易与气井形成优势通道,使油井见效快,见气早,气油比上升快,易产生气窜。非裂缝方向上的油井见效慢,见气晚,不易气窜。

4)采出程度的影响 采出程度较高时累计亏空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降低。当地层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时,地层原油呈近混相或非混相状态,气体容易早期突破,产生气窜。当地层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时,地层原油与CO2实现混相,气体突破时间晚,气窜时间晚。从高891-7井的气窜规律来看,井区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属非混相状态。注气见效后2个月见气。

5)注入井投产方式的影响 从高89-1块不同注入井投产方式对应的生产井气窜情况统计结果来看,压裂规模越大,油井见气越早,气油比越高,气窜越严重;压裂规模越小或不压裂,油井见气时间晚,气油比较低。如高89-4井采用大型压裂投注,对应的2口油井都早期气窜,气油比高;高89-17井未压裂、高89-16井小型压裂均能较好地满足配注要求,对应的油井见气时间晚,气油比低。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注入井投产方式对应油井气窜情况统计表

3 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气窜治理措施

国内油田开展CO2驱的单元不多,在CO2驱气窜治理方面的现场实践较少。采用泡沫调堵体系治理气窜是最有效的方式,但由于采出液还有少量水而使管线对防腐工艺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因此探索采用动态调配的方式减缓气窜。

1)波动注气减缓气窜 高891-7井及高89-1井由于采出程度高、裂缝方向的影响气窜现象严重,为有效控制气窜,对应的高89-4井、高89-16井采用波动注气的方式,波动周期分别由10、15、20d进行调配,日配注量为20t。波动注气后发现高891-7井与高89-1井主要来气方向为高89-16井,同时波动周期为15d最优,因此单独对高89-16井采用波动注气,3个周期后,发现高891-7井与高89-1井的气油比降低,产量下降速度减缓,使气窜现象得到了抑制。

2)间开间注增油效果明显 通过波动注气虽然能有效地减缓气窜,但不能抑制产量递减。为此现场又探索了间开间注的调配方式。在高89-11井区对应的油气井采用间开间注的方式:开气井停油井,开油井停气井,停井周期为20d。2个周期以后,高89-11井产量开始缓慢回升,产量由停井前的1.3t上升到开井后的2.4t,地层能量得到恢复。

3)控制注入速度减缓气窜 CO2注入速度过低,难以维持地层压力,达不到混相驱的效果;太高将使气窜加剧,影响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高89-1块合理的注气速度为20t/d,初期以2.0的注采比恢复地层能量,当地层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后,以1.5的注采比生产。通过上述3种动态调配方式的实践,现场表现为可有效地控制气窜,平均单井增油0.8t,效果明显。在新区还可以通过放大注采井距、控制压裂规模、气水交替等方式减缓气窜,提高油藏采收率。

4 结论与认识

1)高89-1块现场试验表明,CO2驱气窜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油比急剧上升,油井产量上升,有较短或无稳产期,采出气组分中CO2体积分数大于50%。

2)CO2驱气窜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性、注采井距、裂缝方向、采出程度状况及注入井投产方式的影响。

3)通过波动注气、间开间注、控制注气速度等动态调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气窜,提高气驱效果,平均单井增油0.8t。

[1]ZHU Chunsheng,CHENG Linsong,CUI Shuheng.Study of CO2fooding for enhancement of oil recovery from low permeable reservoir[J].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2008,26(4):36~40.

[2]刘昌贵 .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最优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实现 [D].南充:西南石油学院,2002.

[3]赵明国 .特低渗透油藏CO2驱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8.

[4]孙焕泉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 [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2):10~13.

[5]张艳玉,崔红霞,韩会军 .低渗透油藏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4):61~63.

[6]宋道万.CO2混相驱数值模拟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4):72~74.

[7]史华 .正理庄高89-1区块CO2混相驱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J].海洋石油,2008,28(1):68~73.

猜你喜欢
气油混相驱油
CO2-原油混相带运移规律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低渗挥发性油藏CO2驱注入时机室内实验研究
CO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
苏北区块最小混相压力预测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页岩气油基钻屑萃取处理技术
气测录井气油界面识别方法在渤海油田随钻着陆中的研究及应用
录井工程(2017年1期)2017-07-31 17:44:42
水驱油田生产气油比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
当代化工(2016年5期)2016-08-11 09:20:38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杂质气体对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和原油物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