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绘画的语言研究

2013-11-21 11:28郝秀丽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画家艺术家绘画

郝秀丽

当代绘画在中国得到发展已有三十余年,三十余年的历程由模仿到创造,由简单到多样化,曲曲折折一路走来,已经拥有自己的特色,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美术院校各专业也开始关注当代绘画,在教学中注意汲取其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当代绘画的“当代”就是要艺术家们活在当下,关注并反映当代的问题,例如环境、性别、情感、种族、宗教冲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具体到每一个人,其表现是多样化的,当代绘画就是力图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这些多样化的问题,或者是为了宣泄,或者以引起关注。

有关当代绘画的画展开始频繁在各大美术馆举行,一大批当代艺术家们活跃在创作、展厅、市场。他们的作品形式丰富多样,画面五彩缤纷,可以是抽象,可以是具象,可以是梦幻,可以是想象,面对如此丰富的画面,作为高职的教师与学生该怎样去认识呢?我想从绘画的语言方面向师生们介绍当代绘画。

什么是绘画的语言,当代绘画的语言是怎样的

科林伍德把语言分为真正的语言和符号两个体系。符号是经过协议、约定俗成的作为某种目的的有效手段,被各方面所接受后就成为语言。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有一句名言:“艺术是一个独立的、话语的宇宙。”就是说艺术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方式,或者说就是一个符号体系,艺术家用来作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绘画的语言作为意识水平上经验的一个特征,其根本的作用在于表现情感和思想,在艺术的领域里,任何思想的表达都与情感的表现相伴而行。

绘画的语言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构图、色彩、线条、明暗、透视、比例、结构、肌理、笔触等等技巧性语言,还包括对工具、材料的运用;第二个层次是对题材的选择,对形象的把握与刻画。这两个层次的语言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画家的情感、思想通过这些绘画独有的语言方式或是直白、或是隐晦、或有意经营、或无意中流露。

研究艺术家们的语言使我们深入到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表现的是什么?艺术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艺术原理的角度去考察,把思考建立在对大量艺术实践活动之上,来回答这些问题。在浏览大量美术作品之后,我们发现不管是在古典主义的严谨写实中、浪漫主义的激情与想象中,还是现实主义的如实描绘中、印象派的光影变幻中,其中都包含有画家们对绘画的理解以及他们的信念与追求,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画家们的“讲述与表达”,体会到绘画作为一种语言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宣泄,可以记录。

当代绘画是生长在美术这棵大树上的一枝,又怎能脱离?

曹力以充满活力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而又多彩的心灵,在寓言的层面上以奇特的场景呈现出这个时代所给予他的内在的体验,呈现出一种思维的跳跃与行走;方力钧带有玩世色彩的绘画风格,以光头、婴儿、水、鸟、鱼、蚊虫等形象展现当下的生活印象,展示对生命的关注,他的语言有很强的象征性;还有冷冰川、张晓刚、俞红、刘晓东、徐冰、周春芽、岳敏君……

任何一个成功的当代艺术家,他们的绘画作品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印象。陌生是因为造型异于现实中常见的那些形象,有些是奇特,有些是怪异;熟悉是因为这些形象传达出来的精神、情感的气息,让我们似曾相识。作品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沉默、犹疑、迟钝、迷惘等等,灵魂通过表情、眼神、身体被刻画和塑造出来。

当代绘画语言的特征

当代绘画语言的特征,从其本质上说,它是艺术家精神的镜像。画家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在自己的画面上向观众叙述:这是我的眼睛看到的,是我的心灵在体验、在感受并且在思考的……

在画面中我们也确实可以“读”到画家们真诚的心灵,“看”到他们真实的灵魂。画家们描述自己的内心和感受,还有真实的精神世界,画家们的手中拿着一柄镜子,用艺术的眼光对待自己所表现的东西。因此栗宪庭①说当代绘画强调的是每一个个体的独特的生存经验,即共通的人性在不同的个体体验时呈现出的差异,或是画家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想象,或是在情绪的极度状态下的幻听、幻觉形象。例如曾梵志、王华祥、栗子、何红蓓等人的作品,还有曹力、方力钧的作品,他们画面中都各自有一些反复

出现的形象,面具、鲜花、马、鲜花、肥胖的婴儿……这些反复出现的形象,是画家借用一些幻觉的形象作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是画家一段生命历程的综合体现,具有特定的象征性,是画家对社会,对环境,对自身心灵、情感的隐喻性表达。

当代艺术家追求的是让作品直接触动到人的心灵深处,让作品带着观众回忆曾经有过的真实的感受,强调的是一种主观的准确,听从的是内心的指引,给精神画像,让人看到自己的灵魂,看见心灵的内容,以真诚的表白触动观众的神经。而那些画面也因此确实可以使人面对真实的自己,激起每一个人特别的、隐藏已久的情感,这是当代绘画所具有的力量。

当代绘画的形式呈多样化的特征,作品更具个性,风格多样,面貌各异。但是不管怎样改变,他反映的是当代人的生活、当代社会及其各种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以及由此生发出的种种情感、心灵触动、观念的更替等等。例如刘晓东的《三峡大移民》,展现的是在一个混乱又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人的尊严和价值观的沦丧还有人的渺小。还有成功走向世界的当代艺术家曾梵志,认为画家一定要画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他早期作品就直接取材于每日都要去的协和医院。医院里的种种场景构成《协和医院系列》。后来又创作一批以面具为题材的作品,则来自于他对人生的认识:虽然一个人只有一张脸,但在人的内心中,为了生存,却都存在着很多张脸。《面具系列》中的面具就代表着人内心的一个特定的脸。

当代绘画语言表达的状态

当代社会的现状深刻影响当代绘画语言表达的状态,使其处在开放性的、隐喻性的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表达状态中。

开放性的状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当代绘画语言广泛吸取各个不同时期、各个不同画种、其他姊妹艺术的营养,借鉴其优秀的形式、技法、思想并努力融会贯通。曹力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对原始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艺术的借鉴,还有维也纳分离派所特有的华丽的装饰、平面化、变形等,整个画面结实有力度,抒情性强,特别丰富。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家以极其坦诚的态度进行创作,将自己的心灵轨迹真实地、毫不隐晦地记录、传达,把自己的灵魂完全地袒露在观众和评论家的面前,作为一种呈现,与观众的心灵交流碰撞。正是这样,当代绘画具有了让人难以抗拒的亲和力,使得绘画的存在变得更有意义。

隐喻性的状态,画面中出现的每一个形象,不仅是形象本身的含义,还具有画家赋予的一种绘画独具的、隐约的象征性,以此唤醒观众的记忆,进入似曾相识的情境,带来情感的碰撞或者引发一些思考。较典型的有曹力的力作《梦中的俄罗斯》(见图1),这幅作品画的是梦境与现实交错中的俄罗斯影像,带有较强烈的隐喻的特征,金色的阳光透过纱窗抛洒在脸上,把人们从昏昏沉沉的睡梦中唤醒。金发女郎、金发童娃、科学家发达的大脑与女性化的躯干融为一体的莫斯科城池等等,也许正如评论家们描述的那样,俄罗斯在画家梦中,可能是彼得大帝金戈铁马,可能是叶卡特琳娜女皇的纵横捭阖,可能是列宁的振臂一呼,可能是普希金的浪漫情愫,可能是夏日里欢歌笑语的姑娘,可能是秋日里辛勤劳作的农夫……

中国当代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注意吸取众多的中国元素,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譬如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见图2),《血缘》系列中对文革时期老照片元素的借用,暗示着当时中国家庭和文化的集体特征,以貌似平静的画面去意指文革时期的群体骚乱带给人民的内心创伤;还有俸正杰的《中国肖像》,罗中立的《憩》、《浴》等作品,耿建义的《理发》,既是中国的社会现实,又针对当时的文化。

图1 曹力《梦中的俄罗斯》

图2 张晓刚 《大家庭》

中国当代绘画把绘画从与照相机较量的漩涡中解救出来,使绘画回归为语言,当代绘画艺术力图使艺术家个人与世界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对话与交流,努力争取着个人的独立和相互之间的平等,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激励发挥出个人的创造力。中国当代绘画已经挺立在中国文化潮流的前沿,伴随中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它必将越来越普及,得到更多的认同,也一定会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注释:

① 栗宪庭,1949年生于吉林省,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9年—1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正值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力图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当代艺术的新变化。推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上海十二人画展”、“星星美展”等。

[1]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2]王令中.艺术效应与视觉心理——艺术视觉心理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孙子威.艺术的辉煌与艺术家的痛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画家艺术家绘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