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秀清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的常见病,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慢性心衰患者的血尿酸往往增高,且心衰严重者尿酸增高明显,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或有所下降。为确定尿酸与慢性心衰有无关系,本研究着重探讨尿酸与慢性心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自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住院患者60人,其中男37人,女23人,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6.8±7.2)岁,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其中冠心病心力衰竭3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心力衰竭1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4例。60例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心功能,心功能Ⅱ级9例,心功能Ⅲ级28例,心功能Ⅳ级23例。另选择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为健康者60人,男40人,女20人,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4.3±5.9)岁。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排除有肾脏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肾功能不全、痛风、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按照我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1],观察组给予利尿剂、扩血管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依病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等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2周。检测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肌酐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尿酸比较 观察组血尿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尿酸在心功能分级之间比较,心功能Ⅲ级与Ⅳ级较心功能Ⅱ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较Ⅲ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血BNP呈正相关(见表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尿酸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BNP呈正相关(r=0.92,P=0.025)。
表1 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肌酐及脑钠肽水平(±s)
表1 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肌酐及脑钠肽水平(±s)
尿酸 肌酐 脑钠肽286.72±21.34 70.56±10.67 123.25±12.17观察组心功能Ⅱ级 431.42±3.66 297.38±9.65 73.85±9.72 72.35±9.16 620.18±55.34 213.85±22.76心功能Ⅲ级 495.27±8.37 320.82±0.54 78.34±12.68 75.18±11.37 1035.73±03.14 407.16±56.51心功能Ⅳ级 586.81±3.26 350.19±5.39 85.62±15.93 82.57±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13.14 1540.25±18.48 493.53±63.1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血尿酸显著增高,对照组血尿酸在正常范围,观察组尿酸超出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表明尿酸增高与肾功能无关,主要与心力衰竭有关。尿酸是体内嘌呤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少部分经肠道排泄。其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时尿酸增高的原因考虑有如下几方面原因[2]:慢性心力衰竭时出现周围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在低氧血症的情况下,产生尿酸的关键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强,引起尿酸产生过多;慢性心衰时心排血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尿酸排泄减少;还有当肠道管壁灌注不足时,通过肠道细菌分解和排除的尿酸减少。可见,尿酸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的产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血尿酸的增高与心功能有一定的关系。心功能Ⅲ级与Ⅳ级较心功能Ⅱ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较Ⅲ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心功能越严重,血尿酸越高。国内外多项研究亦显示[3,4],血尿酸与心功能相关,随心功能加重而逐渐增高。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为一种多肽类神经激素,分布于多个组织器官中,在心脏含量最高,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其分泌的主要条件,因此当发生心力衰竭时其水平升高。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5,6],目前已作为心衰诊断和评估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从本研究表1可观察到在不同心功能血尿酸与BNP水平不同,心功能越严重血尿酸及BNP水平越高,相关分析显示尿酸与BNP呈正相关,表明尿酸同BNP一样可作为评价慢性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引起尿酸增高,高尿酸又可促进心衰的发生发展。高尿酸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左心室重构[7,8],从而参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因此要重视对慢性心衰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的重要性。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的药物治疗研究很少,陈协兴等[9]应用别嘌醇治疗慢性心衰合并高尿酸患者能显著改善心功能和左心室重塑及增加运动耐量。本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经应抗心衰药物治疗后,血尿酸及BNP水平随心功能改善明显下降,再次表明尿酸与心功能的关系,即心功能越严重,尿酸水平越高。同时亦可说明血尿酸可作为评估慢性心衰治疗效果的指标。
左室射血分数与心功能分级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采用与心功能严重程度一致的BNP与尿酸的相关性来分析尿酸与心功能的关系。总之,通过本研究可表明血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亦可用来评价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效果。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2):1076-1078.
[2]孙欣,于雷.慢性心力衰竭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10,12(4):701.
[3]王卫国,汪一波,陈继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相关分析.心脑血管疾病防治,2010,10(6):449-451.
[4]张李发,储岳峰,陆善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吉林医学,2011,32(16):3193-3195.
[5]赵丽,吴学思,韩智红,等.B型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51-52.
[6]王岚峰,吴双,关秀茹,等.脑钠索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3):234-237.
[7]赵平,张向阳.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6):876-879.
[8]叶桃春,许顶立,沈倩波.慢性心力衰竭血尿酸水平与左室重构程度关系的探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4):253-255.
[9]陈协兴,叶明芳.别嘌醇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2009,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