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成,姚 武,王 威,孙锦峰,兰亚佳
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郑州 450001 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成都 610041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中由于生理、情感和认知能量被耗竭而体验到的一组心理、生理的消极症状[1]。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愈加激烈,职业倦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研究[2-3]表明,长期感受职业倦怠的个体容易出现疲劳、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等症状,同时,焦虑、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也较为常见;职业倦怠在损害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士气和自信心,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增加离职意愿,导致人才流失,这些都会导致个体的身心紧张以及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从而降低个体的自我评价以及幸福感受。国内学者[4-8]对职业倦怠、心理健康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均局限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和回归研究,缺乏对职业倦怠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的探讨。该研究通过了解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在探讨职业倦怠与身心紧张、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主动性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干预等提供依据。
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样本来自于河南省郑州市5家市级医院的在编医生,共600名医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39份,有效回收率为89.8%。其中,男193人,女346人,年龄20~61(33.9±8.3)岁,工龄1~41(10.7±8.9) a。
1.2职业倦怠的测量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主要参照文献[9]的版本,修订后的MBI-GS在国内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共15个条目。量表采用7点记分,与自己情况完全不符合为0分,完全符合为6分,成就感低落条目的记分方式为负向记分。各维度的得分为该维度所有条目得分的总和,得分越高职业倦怠感越高。此量表在该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38。
1.3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主动性的测量工作满意度是测量个体对工作本身的满意程度。工作主动性是测量个体对工作的积极、愉悦程度。该研究测量量表来自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开发的职业生命质量测量工具QWL7-32量表[10]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主动性2个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共8个项目,工作主动性量表共4个项目,均采用5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工作满意度越高或工作主动性越强。此量表在该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3。
1.4身心紧张的测量身心紧张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11]的心理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共20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测量心理症状,10个项目测量生理症状。采用5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身心紧张程度越高。此量表在该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11。
1.5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是自评量表[12],共10个项目,采用4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此量表在该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7。
1.6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 3.1建库,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职业倦怠与身心紧张、工作满意度、工作主动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职业倦怠与医务人员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采用层级回归分析[13],检验水准α=0.05。
2.1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职业倦怠与身心紧张呈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工作主动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
2.2职业倦怠与医务人员心理和行为的关系结果见表2~4。可见职业倦怠对身心紧张、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主动性有影响,职业倦怠程度越高,身心紧张程度越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主动性均越低。
表1 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列表(n=539)
*P<0.05,#P<0.01。
2.3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身心紧张和工作主动性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ΔR2有统计学意义。在预测工作满意度时,无交互作用。见表2~4。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见图1、2。 图1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医务人员在面临高职业倦怠时,身心紧张程度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对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医务人员而言,其身心紧张程度上升趋势低于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医务人员。图2显示,在面临高职业倦怠时,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医务人员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表现为工作主动性明显下降,但对于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医务人员而言,工作主动性的下降趋势不太明显。
表2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与身心紧张关系的调节作用
*P<0.05,#P<0.01,△P<0.001。
表3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P<0.001。
表4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与工作主动性关系的调节作用
*P<0.05,#P<0.01,△P<0.001。
图1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和身心紧张的调节作用
图2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和工作主动性的调节作用
3.1职业倦怠与医务人员心理和行为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业倦怠与身心紧张呈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工作主动性呈负相关,这与国内的研究[4-5, 14]结果基本一致。职业倦怠影响个体的身心紧张,使个体产生心理紧张反应,给个体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焦虑、抑郁、强迫、紧张、沮丧、厌恶等;随着心理紧张反应的加剧,个体逐渐出现身体疲劳、头晕、胸闷、乏力等生理症状。医务人员从事的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表现出烦躁、冷漠、麻木等情绪,甚至逃避行为,工作热情下降,工作主动性降低。
3.2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15],是个体一种较为稳定的、重要的内在认知资源,能预测个体应对压力和挑战时的总体信心,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该研究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与身心紧张、工作主动性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倦怠对医务人员身心紧张和工作主动性的损害,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调节作用减弱,表现为缓解效应。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16-18]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面临大的压力时,由于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不会感受到过大的压力。在该调查中职业倦怠程度相同的医务人员, 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则表现出的工作主动性也越高,身心紧张程度越低。高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从而缓解职业倦怠对自己造成的消极影响,不至于产生过度的紧张。而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医务人员在面临同样的情境时,会产生自我怀疑,由于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因而就会焦虑不安,导致身心紧张。严重的职业倦怠可使医务人员产生过度的紧张,同时也有严重的工作挫折感,高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医务人员可能会采取逃避策略来缓解身心紧张状态,从而表现为工作主动性明显下降,而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医务人员工作主动性下降相对平缓。但是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医务人员的身心紧张程度仍然低于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医务人员,工作主动性高于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医务人员,即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者职业倦怠对于身心紧张和工作主动性的影响始终小于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这说明职业倦怠对于不同群体身心紧张和工作主动性的影响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这种影响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并不是所有的个体在经历职业倦怠之后都会表现出身心紧张程度上升和工作主动性下降,相对于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者,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始终表现出更高的职业倦怠水平。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医务人员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助人职业,在社会上享有相对较高的地位,而职业倦怠是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使个体的工作满意度降低,但是还未达到显著水平。
该研究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倦怠中的调节作用存在着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职业倦怠管理的具体实践具有启示作用。目前医疗市场一直在进行着各种改革,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由于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固定等因素,易造成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使医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下降,最终会损害患者的健康和利益。因此,在进行职业倦怠管理时,应注重对医务人员自身能力的培养,给员工创造“自我竞赛”的平台,鼓励医务人员设置明确而合适的目标,通过医务人员的亲身成功经验来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同时还要关注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采取一定激励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医疗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 杨青, 刘惠军, 高磊, 等. 医师工作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9):626
[2] 李林. 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工作绩效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7(7):32
[3] 蒋奖, 张西超,许燕. 银行职员的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的探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3):197
[4] 潘君利, 左瑞勇, 汤永隆, 等. 民办园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3):53
[5] 尚少梅, 张磊, 金晓燕, 等. ICU护士工作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8):761
[6] 张楠, 王兆良, 刘菂斐, 等. 护士工作倦怠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的关系[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8, 43(4):458
[7] 孔令明, 过伟, 张理义, 等. 基层军官心身健康与适应不良及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 37(7):741
[8] 余浩, 徐灵活, 胡培坤, 等. 长航对舰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 37(7):745
[9] 李超平,时勘. 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03, 35(5):677
[10]谢轶琼.职业生命质量量表研制及其在中小学教师中的应用[D].成都:四川大学,2008.
[11]李健, 兰亚佳, 王治明, 等. 职业紧张量表(OSI-R)信度与效度验证[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1, 19(3):190
[12]张作记.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13]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 2005, 37(2):268
[14]李永鑫,谭亚梅. 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6):506
[15]周文霞,郭桂萍. 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 20(1):91
[16]冯冬冬,陆昌勤,萧爱铃. 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08, 40(4):448
[17]张韫黎,陆昌勤. 挑战性-阻断性压力(源)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09, 41(6):501
[18]曹素霞, 谢光荣, 李恒芬, 等. 焦虑障碍发病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5(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