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生
——和谐社会民生文化的必然举措

2013-11-21 17:11袁元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民生社区活动

■袁元

文化民生
——和谐社会民生文化的必然举措

■袁元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是一个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和灵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历史上又一次迎来了世人瞩目的巨变和繁荣。但在此过程中,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而出现的“短腿现象”,也导致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相对于一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资源实力等“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发展不好,一样影响该国的硬实力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调整方向,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出文化民生理念,为发展民生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文化民生对推动和谐社会民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的和谐首先表现为文化的和谐。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谐的文化精神和以和谐为内涵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可以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没有和谐文化作根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而改善文化民生,则能从根本上促进文化的发展,尤其能促进民生文化的和谐和繁荣,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1.民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2.文化民生,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上看,“人”的福祉才是根本,而文化民生推行的文化公共服务正是百姓幸福感不可或缺的组成因子之一。人的物质享受是有限度的,而精神享受是无限度的,而且后一种享受绝不亚于甚至大大高于物质享受带来的愉悦。以我馆在众多社区培植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来说,有腰鼓队、秧歌队、合唱队、艺术沙龙、手狮队等数十支,自从区里在文化民生上加大了公益性资金的投入,拓展了服务的项目,增加了活动的平台和渠道,参加团队活动的人数也逐年上升。现在这些团队不仅在我们举办区内大中型文化活动时踊跃参加活动,平时也都是在积极主动的坚持在各个社区坚持活动。

3.文化民生,固守了群众的精神家园。

说到底,文化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精神守望。“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就医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而文化则是民生之魂”。现如今的文化民生,即是在过去的文化惠民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文化为民,文化在民。以我们浦口区的“名人纪念馆”为例,名人馆里陈列的是我们南京市四位著名的书法家、学者林散之、萧娴、胡小石、高二适先生书法作品和生平事迹。以前都是购票入园观看,观众寥寥,而今通过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广大市民和驻区大、中、小学学生基本免费参观学习,让他们接受高雅的艺术教育。这样一来,参观学习者众多,一时间,学习书法,学习诗词已成为浦口人业余时间的第二课堂。同时也让我们浦口区成为文化部命名为“书法之乡”。

二.目前民生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群众文化的了解来看,经过探索和实践,基层民生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定的经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些制约因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上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产品服务质量不够高,公益文化机构活力不足等。具体到民生文化的建设上表现为:

1.多数社区队伍有老化现象。队员年龄偏大,艺术水准不高,年轻的新鲜血液补充不够。另一方面,针对社区文化骨干的培训相对较少,社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难以应付新时期文化艺术活动,这就导致了社区活动的量有余而质不高。

2.硬件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文化设施有待改善。一是已建文化室不多,和绝对的人口数量不相匹配;二是虽说部分社区基本上拥有健身器材、文化活动室,能较低层次的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但是,大多数文化室面积不大,活动项目不多,图书藏书量较少,投入经费明显偏少。我区现有镇街11个,居委会、村委会共153个,除去区政府所在地文化馆、图书馆及名人馆外,建有文化活动室60个。要开展较大规模、较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就明显不足。

3.活动内容和形式尚欠丰富,年轻人参与率有待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社区以出墙报板报、张贴宣传图片、分发宣传资料、拉横幅标语等低层文化教育活动为主,专题讲座、形势报告等高层次文化活动相对较少。社区文体活动以自编自导、自娱自乐为主。部分社区缺乏开展大中型文体活动场所。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作为社区中坚力量的青年却很少,参与面不够广。

三.改善文化民生,强化民生文化建设的思考

改善文化民生,实际上就是建设一个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设施比较完备、涵盖着方方面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做好文化政策的调控、文化规划的确定,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文化人才的培养,文化经费的保障等等,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具体到民生文化建设方面:

1.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财、物的投入。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强化政策保障,切实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基地建设、设施网络、经费保障、人才队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增加服务路径,拓宽服务渠道。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鼓励社会各界捐赠文化事业建设的文化经济政策,拓宽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途径,努力形成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元化的新格局。我区的部分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队伍、民营企业组织的文艺团队经常参加区内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就是很好的例证。

3.加强基层民生文化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文化服务队伍,文化服务就无从谈起。要坚持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抓手,激活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基层群众业余生活。抓队伍建设,首先要抓骨干的培训,定期开展各类文化培训,完善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文化服务队伍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其次是要改善队伍结构。要着力发挥民间文艺团队、民间艺人和民间创作人员的作用,要积极吸纳、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来自于社会各领域的文化志愿者,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层稳定和社会和谐。

4.创新基层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基层民生文化。一是继续推进基层文化活动方式创新。各街道社区要继续开展好群众喜爱的、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努力创新内涵,发挥示范、带头、促进作用。二是进一步活跃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民间民俗文化深厚的镇街要继续做好传承、弘扬工作,积极开展民间民俗活动,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带动周边镇街此类活动的开展。对于活动开展特色浓郁、效果显著的镇街和特色文化示范户,政府要给予奖励。三是继续开展已有的社区文化节活动,通过此平台,引导各乡镇街社区开展才艺比拼、交流切蹉,达到普及提高的目的。例如,我区每两年一届的艺术节就收到了很好效果。?

5.树立品牌文化活动,增强活动艺术感染力和文化辐射力。品牌文化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并且为社会各阶层一致认可的,在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它包括特色队伍、特色活动、特色平台及特色管理等。?如我区近几年来发展的一镇(街)一品的文化特色队伍就很受广大市民欢迎,尤其以永宁镇的民间文艺“手狮舞”最具影响力,三出国门,为传承、发展和弘扬我国的民间文艺瑰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地区民生文化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着力改善文化民生,改革也好、建设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也就是为老百姓谋福祉。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都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民生文化要和谐、健康地发展,就必须通过政府文化民生的强有力措施,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靠民、文化安民,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人人参与文化建设,个个享用文化成果,获得人文智慧与能量,让全体民众获得快乐与幸福,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民生社区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社区大作战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