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荷花
我国的广告业一直保持着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但是由于缺少相关法律规范和媒体行业的自我约束,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广告开始穿上了新闻的外衣,而新闻却被广告的夸张和煽情的形式所覆盖,失去了其最为重要的真实性,让受众分不清何为广告,何为新闻。
何谓广告新闻化?它指的是,新闻因为客观报道的预期功能而得以取信受众,但一些商业信息却包装混杂成新闻信息,表面上是客观的新闻报道,但其实是为特定的产品促销,让观众误信为真,而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杨慧林:《论广告新闻化的危害与对策分析》,载《新闻知识》2010年9期,25页)其实,广告和新闻有本质的区别,首先两者要求的都是信息的真实,但是广告可以进行艺术的加工再创作,允许出现夸张和表现手法的虚构,而新闻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要完全真实,不能虚假或虚构,新闻比广告更具有权威性。
广告新闻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采用新闻的形式传递广告信息,刻意的模仿新闻报道的方式,包括新闻的标题和电头、记者出镜等,利用严肃客观的新闻语言陈述广告信息,借助新闻的权威性来传递广告信息,让普通受众很难辨别出其为广告还是新闻。二是本质为广告的新闻,也被称为是垃圾新闻,这类新闻并不以新闻点为报道的重点,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广告产品的描述,本末倒置。三是把广告与新闻编排在一起,比如在版面中间插排一篇广告信息,周围用新闻将其包围,利用受众的阅读习惯,混淆视听,使受众误把广告当作是新闻来理解。(冯凯:《谈广告新闻化的形式、危害和管理》,载《南方论刊》2005年8期,34页)
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广告和媒体相互依存。(《广告学概论》,陈培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177页)广告新闻化产生的时间相对不长,却能得以迅速的发展,主要在于媒体最大程度的追求商业化。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广告新闻化具有较高的传播效果,能为媒体和广告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广告新闻化的发展提供了可以生存的温床。(邓舒允:《浅议广告新闻化现象》,载《新闻传播》2005年11期,27页)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理所应当、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去追求经济利益,丢弃本该恪守的行业道德,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广告主借助媒体公信力,让广告搭上新闻的顺风车
近年来由于虚假广告的泛滥,很多受众开始不再相信传统广告,传统广告效果呈现下降的趋势。各大广告主和媒体都开始“另辟蹊径”,让广告穿上新闻客观公正的外衣。由于受众对媒体的信任,以新闻形式出现的广告,自然就能取得比传统广告更好的传播效果。基于此,广告主更愿意与媒体方面进行合作,借助媒体的话语权,让广告以新闻形式传播出去。
法律法规的空白地带
广告新闻化看似表面为新闻,其本质是为广告。对于它这个特殊的身份,还没有针对广告新闻化专业的法律法规,不论是广告方面还是新闻方面的法律法规,都不能有效的对其规范,缺乏有效的执行标准,也缺乏有力的广告和新闻监督机制。
受众出于对新闻权威性的信任,更愿意相信新闻中广告产品的正面报道。但是以新闻形式为外衣的广告,大多数也存在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虚假宣传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医药类的广告新闻,此前,有一则关于神奇降压帽的广告宣传,首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由社区的李大妈、居委会的张阿姨现身说法,表示戴了该品牌的降压帽,不用打针吃药血压就能降下来,之后又以新闻评论的形式列举该产品的种种优点,和新闻报道几乎一样。不少受众信以为真,但是经过调查却是虚假宣传。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媒体发布新闻本来就是一项严肃、客观的事情,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新闻化现象,使媒体从新闻事实的形象,变成为广告商的传话筒。受众出于对媒体的信任,选择该产品,如果广告产品涉及虚假宣传,那么受众在上当之后,肯定会认为广告主与媒体是同流合污的,影响媒体的可信度。
广告的生存是要以巧妙的创意,深刻的文化内涵,恰当的传播方式,这样才能立足于广告市场,才能在广告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广告新闻化这种低端的营销策划方式,只会让广告创作人员只看到眼前短期的利益,满足于投机取巧,不对广告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满足于现状,由此以往,就会使广告业的道路越走越窄。
传播媒介是广告发布的载体,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广告受媒介的制约,广告传播信息和广告活动要经过媒介的把关审查。(《广告学概论》,王艺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25页)在广告内容的审查方面,媒体应该仔细检查广告,尤其是对虚假不良广告要进行严格控制。如果媒体自身过分的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广告新闻化这股不正之风就会愈演愈烈。广告新闻化容易使受众对新闻的判断偏差,媒体首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才能够得到受众的信任和依赖,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针对广告新闻化不断蔓延的趋势,虽然依靠媒体的行业自律是极为重要的,但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出台,广告新闻化现象将很难彻底根除,还必须制定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首先要从完善新闻、广告这两方面的法律法规着手,只有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使新闻和广告按照正常情况发展,杜绝广告新闻化的出现。既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又要不断地完善监管机制,使得广告新闻化现象无从立足。只有加强监管,才能有效的遏制广告新闻化现象的泛滥,促使媒体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受众是广告新闻化传播的目标群体,要防止利益受到不法侵害,就必须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受众自身要提高意识,增强识别真假新闻、真假广告的能力,自觉的拒绝媒体上出现的广告新闻化现象。另一方面,受众也要肩负起对媒体监督的责任,做好媒体的镜子,受众监督媒体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营造良好媒介环境的一种良好、互动的方式。
广告新闻化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危害巨大,抵制广告新闻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体的自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新闻广告化现象,但是当利益巨大、缺乏有效监督与制约的时候,这种自律作用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应当完善法律法规,用行业法规和制度来进行监督杜绝广告新闻化的产生。同时,提高受众的意识,自觉抵制广告新闻化。这几个方面进行结合,从根本上抵制新闻化的滋生,为广告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