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戏演戏讲戏——有感于《大师说戏》

2013-11-21 17:11唐荣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戏昆曲剧目

■唐荣

自2010年起,在香港一位热衷于昆曲的社会人士鼎力支持下,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负责承办,邀请全国各大昆曲院团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前来苏州拍摄录制自己最拿手的昆曲剧目,采用说戏,讲戏,示范戏等诸多不同的手段来完成每一出拿手剧目的录制工作,此项工程最后定名为《大师说戏》。我因地利的缘故,有幸目睹了各位艺术家的精彩讲解。在说戏的过程中,有的艺术家神采飞扬,有的艺术家循循善诱,有的艺术家高亢激昂。但无论是何种讲解方式,他们都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地剖析了每出剧目的看点、要点。在让我经历了一次昆曲剧目精彩纷呈的洗礼之余,更让我看到的是讲戏对于一个演员阐述剧目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昆曲是首批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有人称之为“国宝”,也有人称之为“活化石”。究其原因,我想一来是因为存在的年代久远,二来是因为其不可物化,均需“口传心授”方能传承下去。既然着重于“口传心授”,那如何讲解剧目,如何示范剧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以我来说,从15岁跨入昆曲殿堂至今,从一招一式向老师开始学戏,到走上舞台开始演出,期间经历的也许只是处在学和演的阶段。就算略有些心得,也只是建立在如何饰演人物,如何注意唱念的基础层面上,但对于整个剧目节奏感的把控,对于整个剧目背景的了解,对于整个剧目重点之处的掌控,其实还是相对薄弱和缺乏认识的。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于所演剧目在整个过程中的轻重切分还不能够做到如艺术家们那样掌控得游刃有余,恰如其分。例如侯少奎先生在讲解《单刀会》一剧时,从出场时需要给予关羽的稳重,淡定,乃至高傲的神态,至中间会晤鲁肃时需展现出的那种胸有韬略,大义凛然,胆识过人,临危不惧的气质和气势,剧尾处需释放出的那种刚柔并济,粗犷豪放的气场。通过身段的演示,唱念的演示,结合剧情的开展,内心活动的起伏,在近两个小时中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地进行了示范和讲解。乃至于对于关羽单刀赴会前历史的背景,剧中人物的穿戴,程式动作的位置,唱念气息的运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据此让我感受及领悟到的是,之所以这些老艺术家能够将很多昆曲剧目变成是他(她)的拿手剧目,代表作品,是因为他们真的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剧目所蕴含的所有内容。所以无论是当他(她)们在出演这些剧目还是在传承这些剧目时,完全可以得心应手地去进行“口传心授”。再例如陈治平先生在给我说《钟馗嫁妹》这折剧目时,在很多身段处理中,会告诉我分别有哪些版本,也会告诉我哪些动作、神态比较适合我,比较更容易让我找到人物的感觉,但在整个路子上却不会偏离剧目。也会在有些剧情的情绪处理上,引导我怎样去表达会更加贴切,更加符合人物当时的情感流露。更会在某些着重点上,叮嘱我务必要做好,务必要完成得有质量,因为那是一个卖点,一个可以吸引观众眼球,一个可以令观众喝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部分。综合上述,我想不外乎三个方面,1.老艺术家们肚子里很“宽”,容量很大。2.他(她)们通晓剧目所涵盖的内容,并能驾轻就熟地去进行展示。3.在此深厚的基础上去进行传承,可以让学戏者更快捷地进入人物,塑造人物。

由此,我觉得,一个演员在出演一出剧目,诠释一个人物时。学戏只是个初级阶段,就如“依葫芦画瓢”,所掌握的只是一个框架,一个基础,但重点在于需要把框架搭好,把基础夯实。因为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演戏就如是中级阶段,通过不断地舞台实践,去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需要再提高,哪些方面会获得呼应,通过一场一场的演出去积累经验,去规避错误,去把控要点。而讲戏,会讲戏,能讲戏则犹如是高级阶段,需要去更深层地挖掘剧目所蕴含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连同剧目本身,结合剧情,走入剧中人物的思维、心境等因素,才真正做到塑造的是一位鲜活的,有生命力、舞台感的剧中人。其实,现如今,很多演员在舞台上出演剧目时,都可以向观众展现出一位成功的人物形象,但下了舞台,被问及为何可以塑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时,却往往说不清其所以然,这一方面是因为文化水平的局限,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我想同时也不能排除其只注重了舞台表演本身,而忽略了舞台人物所包含的相关联的其他信息。须不知这忽略的部分也许正是进一步成功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重点所在。同时我也觉得,讲戏其实正是对自己所演剧目的进一步地学习,进一步的丰富。讲得清,道得明,才真正可以让自己全面地去了解剧目的前因后果和剧中人的唱念、身段、眼神、技巧等手段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及对于下一场的演出所起到的保障和作用。

猜你喜欢
学戏昆曲剧目
事在人为,是世上最好的道理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舞台剧目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戏苑”萌娃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优秀剧目进校园
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