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光
杂技的继承与创新
■赵红光
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肢体表演艺术,是在不断借鉴和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程式和技巧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同时,杂技在体现社会人文精神方面,始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人文学科的深刻影响。阳翰笙先生曾在《杂技艺术教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杂技艺术受到中国古典哲学、民俗学、传统宗教和文化艺术等的影响、制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杂技艺术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可以说一直是从社会学中汲取精神和思想,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借鉴内容和形式的。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杂技艺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杂技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杂技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整合,杂技艺术已经形成了翻腾、平衡、抛接、魔术、健身等门类,且每一个门类都有一些传统的表演节目。杂技的继承,就是对那些最基本的技能和通过历史检验的优秀表演形式的发扬光大。而创新,就是对传统的改革和突破。杂技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而且要传达一种思想。因此,杂技的创新不仅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必须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让观众在感官和精神上得到耳目一新的享受。
《转碟》是我国杂技表演中常见的传统节目,过去许多杂技团都能表演。但是我团表演的 《转碟》节目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造,在头顶一人叼花的基础上发展到头顶四人叼花,使人看了耳目一新,成为在传统杂技节目基础上大胆创新的成功范例。使得节目的表演形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杂技虽然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不断地从其他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仍然是其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纵观杂技的发展历史,许多传统的优秀杂技节目无不蕴涵着其他艺术行当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杂技团,更是通过学习和借鉴的方法,成功地推出了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如我团的创新节目《力量——对手顶》和《肩上芭蕾》的表演技巧形式借用人体的力学与美成功引入到杂技艺术中。虽然舞蹈的表演程式融入到杂技艺术中早在汉代时就已出现了,但是把欧洲的芭蕾舞引入杂技,并且通过十分规范的“苏立维”“阿拉贝斯”等芭蕾技巧来表演,使得传统的杂技技巧成为整个节目的过渡,让芭蕾变为节目的亮点,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创新。2007年南京市杂技团推出了一台《梦之旅》大型杂技晚会,赴巴西、智利、委内瑞拉、阿根廷演出轰动南美四国。另外,《肩上芭蕾》节目在原有两个演员表演的“单人站肩”基础上,发展成三个人“双人站肩”。
现代杂技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注重和提高杂技的表演形式,对杂技表演的舞台、灯光、音乐、服装、道具等进行大胆的改革,使杂技在表演形式上更具时代气息。最近几年,主题晚会成为中国杂技表演的流行做法。前几年南京市杂技团推出的《太空遐想》、《梦之旅》、《睡美人》等一系列主题杂技晚会,无论在创意、节目编排、演出技巧,还是在表演形式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具的改革,道具的改革给我们杂技艺术节带来了很大的福音如,《花坛》、《空竹》、《转碟》、《顶碗》等节目道具的改革给演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往演员不敢做的高难度动作通过道具的改革都踊跃大胆地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艺术上追求全而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设置,拓展了杂技舞台的表现空间,使原本就很神奇的杂技艺术,更增加了神秘色彩。更具震撼力,使观众在陌生的艺术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审美升华。观众这种强烈艺术审美升华的产生,除了源于杂技节目内容的新奇和较高的创意之外,表演形式的烘托与渲染也是极其重要的。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杂技艺术要想永远赢得观众并在艺术的百花园中长盛不衰,就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才能生存,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能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