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峰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矿产资源产值非常可观,连续多年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成为了全区的支柱性矿产。
内蒙古能源矿产丰富,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及铀矿等。通过近几年国家和自治区勘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已查明的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到目前,全区煤炭资源共勘查煤盆地103个,查明矿区500余处,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765.35亿t,预测资源量4315.3亿t,位居全国首位[1]。而且全区大多数煤田具有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厚度大、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资源潜力大等特点,十分有利于整装开发、规模化开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全区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从资源勘查到开发利用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矿业经济已成为支撑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煤为主的能源矿产更是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2011年,全区矿业总产值2393亿元,比2010年增长534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能源矿产完成工业总产值2024.97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原煤产量急剧攀升。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区共有煤炭矿山企业607家,从业人员14.31万人,原煤产量8.84亿t,完成工业总产值2024.97亿元,占到全区矿业总产值的84.6%,实现煤炭产品销售收入1713.04亿元,创造利润436.27亿元。与201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加457.94亿元,同比增长29.22%;销售收入增加484.79亿元,同比增长39.28%;年利润总额增加152.05亿元,同比增长53.5%。另外,全区煤炭矿山企业从业人数也由2005年时的10.2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14.3万人,在劳动就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年,全区原煤产量不足仅为7200多万t;2005年,全区煤炭生产能力和产量均达到了2.56亿t;2011年全区原煤产量达到8.84亿t,位居全国第一;全区煤炭矿山企业数却大大减少,已由2000年的1414个,缩减到2005为1080,到2011年底仅为607个,而且包括了多个近几年新建的千万吨级大型矿山企业。
按矿山规模统计,2011年,全区共有大型煤炭矿山企业82家、中型184家、小型256家及小矿85家,分别占全区煤炭矿山企业总数的13.5%、30.3%、42.2%和14.0%。其中,大型矿山企业年产量为4.9亿t、中型为2.5亿t,分别占全区原煤总产量的55.53%、28.16%。而2005年,煤炭矿山企业总数1080个,其中大型规模矿山企业仅23个、中型36个、小型680个、小矿341个,小矿多而散、产能低下是当时开发利用水平的真实写照。目前,全区中、小型煤炭矿山企业数量依然居多,但原煤生产却以大、中型矿山企业为主,并且大、中型煤炭矿山企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年人均采出原煤量分别达到9500t和5300t。尽管目前矿山企业数量减少了,但全区原煤产量却大幅提升(表1和图1)。全区煤矿单井生产规模也由2005年以前年平均不足9万t/a提高到了平均70万t/a,资源回采率也提高了20%以上[2]。这一显著变化主要是得益于2006年以来全区两次集中开展的矿业秩序整顿和资源整合。
表1 2000~2011年全区煤炭矿山企业数量及原煤产量统计
图1 2004~2011年全区煤炭矿山企业数量及原煤年产量变化趋势图
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区矿山最低生产规模已由21世纪初的十多万吨,甚至是粗放式管理,提高到2012年底生产矿山单井规模低于45万t/a的企业必须全部淘汰退出。严格的准入门槛,也使得规模化集中开采效能逐步成型,全区明确规定新建褐煤开发井工矿规模不低于300万t/a、露天矿不低于500万t/a,其他煤种井工矿规模不得低于120万t/a、露天开采不得低于300万t/a[3]。这一系列举措,逐步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推动了高标准、规模化、集约化的跨越式发展。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全区2005年度电力装机容量达2100万kW,发电量1070亿kWh,外送电量390亿kWh;到了2011年底,全区全年发电量达到2970.52亿kWh,增长了近两倍,使得煤炭资源的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4]。另外,就地转化率不得低于50%的政策约束,也为使得原矿、初级矿产品单一外输的落后生产模式得到了根本改观,围绕煤电、煤化工等新型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全区矿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利用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针对煤炭资源方面主要反映在:一是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多个含煤盆地也仅仅是近几年才完成了预查、普查阶段,全区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中高级别的数量较少,资源量占到90%以上,而基础储量不足10%,可采储量更是少之甚少;二是由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且矿产品结构普遍单一,原矿和初级产品依然占主导,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三是矿产资源的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难度较大。
“十五”到“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矿产资源的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矿业经济的支撑和矿产资源的保证。根据先期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理论与经验,人均能源消费普遍呈线性增长。到了工业化中后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发生明显变化,能源矿产需求趋于平稳,而其他金属类等矿产资源需求会呈现下降并逐步趋缓[5]。从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期间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市场发展及人口增长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全区油、气、煤等多数能源矿产品的需求量还将保持增长的态势,资源供需形势更为复杂。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能源工业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电力和煤炭消耗量势也将继续攀升。而过去十年间的统计数据显示,煤炭的产量和需求量一直呈直线快速递增。目前普遍认为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内蒙古自身发展虽然进步很快,但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矿业经济的依附程度依然很高。
根据全区煤炭的静态基础储量与当年原煤产量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煤炭资源的基础储量保证服务年限虽然较长,但总体呈迅速递减趋势,已由“十一五”期间的几百年锐减到“十二五”初期的不足百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几年内,全区煤炭开采能力和产量急剧攀升使得可采府储量和基础储量消耗过大;另一方面是全区查明的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中,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较低,不足10%,使得煤炭的静态基础储量所能保证的服务年限数字发生快速递减。具体分析对比可见表2。
表2 内蒙古2000年、2005年、2010年、2011年煤炭资源储量、产量及静态基础储量服务年限统计
但总的看,全区煤炭资源潜力巨大,煤炭的资源储量规模在不断扩大,并且尚有4315亿t的预测资源储量(334),煤炭资源的保证程度依然较高。而且近年来,以整装勘查为重要手段的中央和地方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断加大,随着勘查程度的提高,还会不断新增资源储量,资源储量的级别也会大幅提升。总之,全区煤炭矿产资源可供性较强。
矿产品的需求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矿产品的产量除受矿山生产能力、矿产储量等影响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段时期内矿产资源的产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根据上述全区煤炭资源供需形势的分析,结合全区“十五”、“十一五”期间主要煤炭资源的实际产量和“十二五”的经济发展趋势,并依照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类比模型,作者认为全区煤炭产量在“十二五”期间还将保持一个增长的态势,但增速必然会有所放缓。根据内蒙古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品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近十年间全区原煤产量年均增长突破了25%,处于一个工业化初期的急速扩张时期;考虑目前经济形势和国民生产总值7%~8%的目标值,并结合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对能源矿产需求强度的变化,还有自治区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对煤炭资源总量的调控及国内其他省区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区煤炭市场需求虽然会有所增长,但原煤的产量势必将放缓,预测年均增长不会超过10%。如按6%~7%的年增长趋势判断,2015年区内煤炭消费需求量将超过10亿t,极有可能达到12亿t左右,而到2020年,预测产量和需求量将达到15亿t(图2)。
图2 2000~2020年全区原煤产量及预测产量变化趋势图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时期,将是全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资源供需形势更为复杂。实现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对矿产资源总量调控,最大限度地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多留一些资源[6]。
按照内蒙古有关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区煤炭产量控制在10亿t的压力较大,一方面要通过总量的调控和指标的限制,来减少和控制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减缓矿产资源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要推广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率。需要在提高回采率、推进机械化采煤方面下功夫,“保大压小、转化增值”,运用资源整合、运力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大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和单井产能。
为了确保今后全区煤炭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还必须要在现有资源储量基础上,重点加强煤炭资源的高级别阶段的勘查,新增一批可采储量,并另需提供500亿t左右的详查阶段煤炭资源储量作保障。
根据内蒙古成矿地质条件和石油勘查成果,显示本地区石油的禀赋条件相当有利,还需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以求通过增加石油资源储量和产能来弥补目前相对较为单一的能源产品结构。同时,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空间巨大,保证程度也较高,应积极鼓励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使其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消费比例能有大幅度提高。
进一步规范煤炭行业投资行为,加快结构调整,完善煤炭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并重视产能过剩的可能对策研究。大力实施矿山资源整合,优化矿山布局和矿产资源配置。
要高度重视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科学谋划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张明.内蒙古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N].中国矿业报,2012-09-21.
[2]内蒙古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R].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10.
[3]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R].2010:36-52.
[4]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1.
[5]鹿心社,叶冬松.全国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6]郝俊峰,赵迷锁,张梅.优势矿产总量调控-内蒙古煤炭资源例析[J].资源与产业,2010,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