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建设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2013-11-20 05:05:32毛旭艳霍德利
中国矿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矿井煤矿

毛旭艳,霍德利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571158)

风险识别作为项目风险管理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就是确定可能影响项目的风险事件,同时把这些风险的特性整理成文档[1-2]。风险识别过程,包括管理者辨别风险来源、确定风险发生条件、描述风险特征。在煤矿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不进行区分的加以考虑,会增加风险的这种不确定性。一般而言,项目风险识别具有系统性、信息性、全员性、动态性、综合性。这里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风险种类、历史资料和制约因素等。

1 风险识别过程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将其面临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可理解的风险描述[3]。作为一种系统的过程,风险识别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活动才可完成,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识别过程图

1)收集相关信息或数据。通常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信息或数据的不完整,而要直接获得与煤矿项目风险的信息相对困难,但因为风险并非孤立而存在,所以除获取直接信息或数据外,还要尽力收集相关信息或数据[4]。

2)在收集数据或信息的基础上,对风险主要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分析:①不同子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②不同子项目不同阶段都有哪些风险可能发生;③工程项目的外部环境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3)风险的鉴别和分类。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判断出煤矿建设项目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分析其风险原因及影响程度,再对风险进行分类[5]。

4)编制风险识别报告。风险识别报告意味着一个特定的风险识别过程的终结。如果决策层对这个风险的识别结果表示赞同,则过程结束;如果认为信息还不清晰、不充分,则需要重新开始新一轮的识别流程。

2 煤矿建设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煤矿建设项目的三维风险识别

由于煤矿项目自身的复杂性,从整体过程上不加分类地识别煤矿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必然会造成风险因素的繁杂无章。为了能够清晰地将风险因素进行分类,便于后期对于风险因素的评估和管理,本研究运用了子项目、阶段、风险属性的三维风险识别方法。这样,可以将某个风险因素存在的项目类别、项目的建设阶段以及风险的属性界定清楚,从空间、时间和自身属性的三维角度,揭示风险因素的特征。

在确立了三维风险识别方法之后,通过对煤矿建设项目所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现场工作人员和专家的广泛调研,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与总结,首先得到煤矿建设项目的初步风险清单。此风险清单力求做到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准确,从而为下一步的风险指标优化筛选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在煤矿建设项目中初步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较多,受篇幅限制本文无法全部呈现出来,为了体现煤矿建设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风险因素,这里以矿井建设施工阶段中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为例,矿井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清单见表1。

2.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煤矿建设项目风险指标优化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造成煤矿建设项目重大损失的风险事件,在得到风险因素清单后,下面将从风险因素清单中提炼出风险因素指标体系。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应全面完整地反映煤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情况。为保证识别出指标的全面性和可信度,应该把该项目将要面临的各种风险充分考虑其中,并且指标体系应该减少主观评价进而增加客观性。上文已经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得出的风险清单,在内容上尽量做到求全,却没有考虑到风险指标体系可能存在的冗余和重叠。

表1 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清单

本文运用其粗糙集理论的属性重要度的概念,来确定煤矿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指标权重,进而对其权重进行聚类分析,确保指标的筛选的科学合理性,从而解决了煤矿项目风险因素指标的优化问题[6-7]。

2.2.1 风险因素优化的主要步骤

这里把风险优化的步骤分为以下四步:①建立煤矿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指标信息系统;②煤矿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指标重要程度的确定;③煤矿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确定;④煤矿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指标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聚类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将多个风险因素依据一定原则分为许多子集合,其目标是进行分类。该文聚类分析,重点是找出拥有较高离散性与较弱重要度的非核心指标。

2.2.2 风险因素的优化

因为煤矿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指标体系中有许多的变量,这些变量依照重要程度的不同,在煤矿建设项目风险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准确及时地预测、分析和度量风险,是煤矿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所在。因而,风险因素指标选择与剔除问题,对合理优化风险因素指标体系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由于本研究涉及到煤矿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风险,风险因素指标体系较为庞大。这里仅以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为例,说明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的优化。

1)建立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指标的信息系统

先建立S=(U,A),为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指标的信息系统,属性A={a1,a2,……,ai},i=1,2,…,20,ai是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这里的论域为U={x1,x2,……,xj},其中,j=1,2,3,…278,这里,xj是调研所获取的278个问卷样本,确定了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的指标信息表。

在这个信息表中,问卷样本xj(j=1,2,3,…278)对应行信息,其中xj的属性ai(i=1,2,3,…,20)对应列信息。信息表里面的aij是对应行项目样本数据xj所对应风险指标ai的属性值,这里表现为调研问卷中的风险评价值。

针对煤矿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指标相对应的属性集A= {a1,a2,……,a20},运用Matlab进行编程再运算,就可以得到U/ind(A1)、U/ind(A1-{a1})、U/ind(A1-{a2}),…,U/ind(A1-{a20})集合,由于集合的表达过于繁杂,这里在文中不在列出。

2)确立煤矿建设项目中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指标的重要程度

根据式(1):

能得出以上等价集合的信息量(表2)。

表2 等价集合的信息量

3)确定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

根据式(2)

可以确定安全风险因素指标属性的重要程度(表3)。

表3 风险因素指标属性的重要程度

通过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的风险指标重要程度,依据式(3):

确立各个安全风险因素的指标权重(表4)。

表4 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

4)筛选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指标

在优化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的过程中,剔除指标过多,会失去全面决策分析的作用。反之,则无法将个别重要程度低、偏离程度大的指标剔除掉。依照以往经验与实践,同时考虑本研究实际状况,运用聚类分析剔除指标的比例为10%~15%。

根据式(4)

计算得出风险因素的离异程度(表5)。

参考以往学者研究,若Di>90%的时候,指标权重就会被剔除[8]。所以根据表中所示,在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中,因为D3和D6的值大于90%,所以被剔除的是风险指标CS3“施工工艺落后”和风险指标CS6“监理工作缺乏公正、客观性”。

表5 风险因素离异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过去老的矿井建设工艺不断遭到淘汰,新的矿建工艺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而且使矿井建设成本也大大降低。所以,目前大多数公司在矿井建设过程中,都会采用先进可靠的新工艺。另外,监理作为矿井建设的第三方,在矿井建设过程中,其工作是对工程项目实施投资、质量、进度三方面的控制,使工程项目在保证质量和满足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的目标。所以,监理工作的公正、客观性,并不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综合以上两方面考虑,剔除CS3“施工工艺落后”和CS6“监理工作缺乏公正、客观性”,两个风险指标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2.3 确定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2.3.1 风险因素分类

通过粗糙集理论的计算,本文获得了尽量多信息,同时形式上尽量精简风险识别表单。然而,由于本研究覆盖面较广,直接使用风险识别表单仍然感到风险因素繁杂,条理性不够清晰。为了使风险因素分类更为清晰,构建风险因素清单的中间分类层次,为风险评估阶段打下良好基础,根据风险因素指引理论,并结合具有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专家的意见,按照风险的来源,将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分为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等等。这里以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为例,将其风险因素分为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三类,形成较为清晰的风险因素分类逻辑图,如图2所示。

图2 矿井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类别

2.3.2 煤矿建设项目风险识别模块的建立

在建立风险识别分类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煤矿建设项目中,地面建设、矿井建设以及设备安装建设虽然是三个相对较为独立的子项目,但所处工作面有很大的交叉,在时间进度上也有着相互重叠之处,这就造成了这三个子项目的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的风险,在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为了使后期风险评估简化,我们提出“风险模块”的概念,将地面建设、矿井建设以及设备安装建设的公共风险提取出来,设置成风险模块。风险模块包括地面建设工程、矿井建设工程以及设备安装工程的公共风险模块,以及每项子工程面临的特有风险。这样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时,我们只需要调用相关的风险模块即可,同时也使得地面建设工程、矿井建设工程以及设备安装工程三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之间的风险联系更加清晰。

这里以矿井建设的安全风险为例,其面临的风险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共有风险模块,同时包括其自身的特有风险模块,具体情况如下:在准备阶段的共用安全风险模块中分为管理模块、技术模块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模块。其中管理模块包括未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设计方案审核不严、项目内部组织管理不当;技术模块包括漏掉某些关键性监理内容和准备阶段施工的人员违规施工;社会和自然环境模块包括自然灾害调研不充分、自然灾害或瘟疫造成人员伤亡以及当地人文环境调研不充分。而施工阶段共用安全风险模块中的管理模块包括项目内部组织管理不当、对关键性工程监理马虎或隐瞒真相、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以及物料储运不当造成人员伤亡;技术模块包括施工中安全措施不合理、施工或安全设备失灵、随意修改设计造成安全风险、施工技术不当、施工人员违规操作造成人员伤害以及仓促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社会和自然环境模块包括项目建设同当地人文矛盾尖锐、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作业环境不良引发安全问题以及传染性疾病造成的人员伤亡。竣工验收阶段共用安全风险模块中的管理模块分为项目内部组织管理不当和监理工作缺乏公正客观性;技术模块分为所提供的设计报告仍有安全隐患、漏掉某些关键性监理内容和施工阶段遗留的安全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社会与自然环境模块包括项目建设同当地人文矛盾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以及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图3为煤矿建设项目特有风险模块。

图3 煤矿建设项目特有风险模块

3 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了专家调研法和风险清单法构建三维煤矿建设项目风险识别体系。首先,采用了粗糙集的理论对风险因素指标进行优化。同时,根据煤矿建设项目的特点,采用模块化管理的思想,对地面建设工程、矿井建设工程以及设备安装工程共同面临的风险因素提取得到共用风险模块,并构建三类子项目的特殊风险模块,获得了煤矿建设项目的三维立体模块化管理的风险识别体系,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1]R W Hayes and J.G.Rerry.Risk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mplications for Project Managements[M].London,Thomas Telford Ltd.1986:31-52.

[2]Tarek M.Zayed,Luh-Maan Chang,Prototype Model for Build-Operate-Transfer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2(1):7-16.

[3]郭波,龚时雨,谭云涛,等.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报社,2006.

[4]路耀华.中国煤矿建井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5]张建设,钟登华.一种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识别新方法-表上作业法[J].洛阳大学学报,2000(12):68-73.

[6]肖迪.广义粗糙及理论及实值属性约简[J].计算机应用,2008(6):20-23.

[7]刘同明.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8]李晓宇.高新技术项目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矿井煤矿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14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3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5:34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50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1
矿井提升自动化改造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01
临时主要通风机在基建矿井中的研究与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