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维青 刘 斌 王子林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颈型颈椎病为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不易根治,长期病情反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手术和牵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前者风险较大,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且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较差;而牵引治疗属于保守治疗,短期有效,长期效果不理想〔2,3〕。康复训练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有效,可弥补手术和牵引的不足,更有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4,5〕。本院对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常规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收到较好的近远期效果。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3例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6例,女37例,年龄61~76岁,平均(66.81±9.73)岁;病程3个月 ~5年,其中 <6个月30例,6个月~2年21例,>2年32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颈、肩、背部疼痛,其中12例伴有头晕。入选标准:①经均CT或MRI检查确诊;②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1993年);③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④均未行手术治疗。排除可能导致颈部疼痛的其他疾病,如落枕、肩周炎等。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例数、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颈椎牵引治疗,患者保持坐位,采取枕颌牵引带进行悬吊式颈椎纵轴牵引,牵引重量为5~10 kg,牵引30~60 min/次,每天牵引1次/d。观察组给予常规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1)取站立位、双足分开、挺胸收肩、头摆正、下颌微收,以此为准备姿势,同时进行小幅度活动;(2)躯体保持准备姿势,在徒手情况下进行头部运动,如后仰、低头及左右侧摆等,动作要点为低头时下颌贴向胸口、侧摆时耳朵贴近肩部,每个动作完成6~8次,训练2~3 min;(3)加强肩部运动,促进颈部血流,上提双肩,双肩向后作旋转运动,循环进行,持续1~2 min/次;(4)加强抗阻头部运动,通过双手扣于头顶施加适度负荷,如行头部后仰训练时,双手向前扳,保持颈部肌肉处于缓慢发力状态,依次循环完成头部的后仰、低头、左右侧摆联系,持续训练2~3 min;(5)按照固定方向进行头部绕环运动,如顺时针或逆时针,保持颈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持续连续2 min;(6)加强对休息和体位的干预,教育患者使用合适的颈枕,长度大于肩宽,填充量和高度适宜,睡眠时保证平躺中位;此外,保持颈椎中正的坐姿、卧姿、站姿。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总体及不同病程(<6个月、6个月~2年和>2年)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主观症状、适应能力、临床体征及总分)、Berg平衡功能(BB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疼痛情况。疗效评价标准〔6〕:治愈: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胜任正常工作和劳动;显效:主要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显著改善,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主要症状和体征部分改善,功能部分恢复,能参加一般工作和劳动;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功能无改善,影响正常工作和劳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种评分均以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组治疗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效果以“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
2.1 两组总体及不同病程的疗效分析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程>2年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程<6个月和>2年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CASC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1年的CASCS评分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后6个月(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总体及不同病程的疗效分析〔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CASC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CASCS评分比较(s,分)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前比较:2)P<0.05;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3)P<0.05;下表同
组别 主观症状 适应能力 临床体征 总分对照组 治疗前8.45 ±0.82 5.61 ±0.67 54.83 ±3.80 68.32 ±3.29治疗后 6 个月 10.38 ±1.242) 6.28 ±0.952) 42.49 ±5.722) 71.85 ±5.322)治疗后1 年 11.92 ±1.812) 7.44 ±1.262) 53.72 ±7.642)3) 82.60 ±8.182)3)观察组 治疗前 8.80 ±1.05 5.42 ±0.78 54.60 ±4.13 67.48 ±2.58治疗后 6 个月 12.72 ±1.461)2) 7.36 ±1.181)2) 49.92 ±7.661)2) 77.59 ±7.061)2)治疗后1 年 15.56 ±2.231)2)3) 8.67 ±1.531)2)3) 65.85 ±9.051)2)3) 88.15 ±10.471)2)3)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常规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BBS评分、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仅观察组治疗后1年的以上评分优于治疗后6个月(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以上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常规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常规评分比较(s,分)
?
颈椎病多伴有头、肩、颈疼痛,部分患者可伴有头晕,同时伴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病理变化。颈型颈椎痛较常见,症状较轻,但由于得不到足够重视,易被轻视,导致病情加重〔7〕。颈椎平衡稳定系统降低是导致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如工作、外伤及不良姿势导致的颈肌慢性劳损、韧带松弛及颈椎生理弧度改变等〔8〕。牵引是传统的治疗手段,尽管可直接作用于肌肉及韧带,达到固定和复位的效果,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缓解神经的压迫等,但短期有效,对矫正颈部功能效果不理想,易于复发,因此单纯牵引治疗不理想〔9〕。康复训练是针对机体损伤常用的辅助手段,有利于矫正不良姿势,同时加强对肌肉、韧带的锻炼,从根本上提高颈椎力学的平衡,达到持久有效的效果〔10〕。
本研究表明颈部康复操训练可提高牵引治疗的效果,主要原因为颈部康复操训练可矫正不良姿势,改善颈椎的关节功能及血流循环,减轻水肿及炎症反应〔10〕。颈椎病病程可影响治疗效果,而颈部康复操训练对病史较长者同样有效。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是评价颈椎病治疗情况的经典指标〔8〕。本研究提示牵引训练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主观症状、适应能力及临床体征上的改善效果较好,提示康复治疗效果的综合性。
颈部功能恢复是颈椎病治疗的关键,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11〕。本研究表明牵引训练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可改善患者颈椎的功能,推测主要原因为康复训练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有效牵拉颈、肩、背部肌肉韧带,缓解肌肉痉挛,调节颈椎应力。
1 Fallah A,Akl EA,Ebrahim S,et al.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ar-throplasty versus arthrodesis for single-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2;7(8):e43407.
2 朱晓平,符文彬,张光彩,等.针灸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18-21.
3 Boyles R,Toy P,Mellon J Jr,et al.Effectiveness of manual physic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radiculopathy:a systematic review〔J〕.J Man Manip Ther,2011;19(3):135-42.
4 张纳新.颈部康复操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68-9.
5 王国基,王国军,杨翊翔,等.中老年人颈椎病运动疗法康复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564-5.
6 王俊华,李海峰,冯金彩,等.整体康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6):410-2.
7 王风波.运动疗法及颈椎康复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5):571-3.
8 寿依群,郑朝辉,莫剑翎,等.程序式主动康复干预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2):931-3.
9 冯爱春,褚春华,曹 靓,等.牵引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2例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8-9.
10 岳 红.颈椎康复操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9):666.
11 刘晓亭,董宝强,王晓红,等.颈部功能锻练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意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