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拾年
说实话,直到这篇小说完成之前,我都不太相信自己能创作三十万字左右的长篇小说。上学时,写作文对我来说是件苦差事,用“为赋新词强说愁”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老师的评语经常是:没有真情实感。现在想想,也不能完全怪我,对于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人来说,高考还是唯一的指挥棒,除了永无止境的试题外,本来就没有什么生活,写作文就是完成任务,为了考分,哪里有什么真情实感?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工作了十多年,没有了写作文的压力,但这些年经历的事情,所见所闻,却经常冲击我的心灵,愤怒、无助、压抑、难过、庆幸交错在心中激荡。忽然间,我有了创作的冲动,曾经是老师“要我写”,现在是“我要写”,同样的三个字,我用了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才转了出来。我向周边的朋友征求意见,得到了他们坚定的支持,甚至为我提供写作素材。我感觉到,大家都有话想说。既然这样,我就代大家写一写吧。写作过程中,虽然谈不上“下笔如有神”,但笔尖下流淌的文字绝对不再是“无病呻吟”,有时候也有淋漓畅快的感觉,或许,这就是文学创作的魅力吧。
要说起来,在央企工作还是比较令人羡慕的,不仅有公务员的稳定,还有超过公务员的收入,近些年来,央企一直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我的同事,很多来自北大、清华、海外,但大家过得似乎并不幸福,不少人有离开央企的想法,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难以下定决心,总是在左右摇摆。可是,就在不停地纠结中,青春年华已逝!也许,有人会说,能在央企工作应该知足,朝三暮四实在有些“饱人不知饿人饥”。但我始终觉得,工作单位是末,人生观世界观才是本。中国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但官本位思想、环境污染、两极分化、高房价等等,无时不在考验我们脆弱的神经。我们处在中国这么一个年代,可以借用狄更斯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没钱没地位的人未必幸福,有钱有地位的人也未必幸福。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幸福?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经历青春的骚动与不懈的抗争后,走完自己该走的路。这部小说,权当作是向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逝去的青春作个告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