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霖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长春 130111)
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开始,外国企业加速进入中国,技术类中国语教材的需要逐渐提高。为了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欲望,本研究根据每个学习者的水平和要求提出了个人专用的技术语多媒体教材的新方法。本方法首先在学习前自动生成集合知识点的测试题,根据测验结果,从数据库中调用该名学习者的专用学习课程。和过去的课程自动构成的想法不同,本研究主张向学习者提示学习课程,学习者可以自己确认并调整,最终形成学习者的专用学习课程。
本系统使用了PHP和HTML、MySQL数据库、Apache1.3的WEB服务器。以下针对个人专用课程的构造进行说明。本系统的学习内容收纳了科学和工学8个领域14课的内容(表1)。个人专用课程利用数据库构造。
表1 选定的14课课题
本研究根据图1的内容,针对各个学习者构造个人专用学习课程。具体步骤是在学习者初次登陆时,为了掌握技术中国语的水平,首先进行预备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由系统提示从课程数据库中提取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根据系统提示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最后决定个人专用的学习课程。第二次以后登陆,将个人专用学习课程提示给学习者。
图1 适应个人的系统构成
预备测试题定为与单词相关的选择题,测试中出现的单词有三种情况:(1)各课中的单词。(2)中文中容易发生歧义的多意词;(3)关联度高的单词。以下为这三种情况的说明。
从各课中提出20个单词,把这些单词分为高、中、低三种程度。另外,还要从中选出含义相同、容易产生歧义的单词作为不正确的选项。具体如下:首先,将技术中国语中各课的单词,利用yahoo的web搜索功能搜出该单词相关结果数(图2)。根据相关结果数将单词的重要度分为高、中、低。第二,选择不正确选项的方面,利用AND搜索查出与该单词相关的单词。举单词“电子邮件”为例,用Yahoo搜索,并将数据整理,显示结果如表2。根据相关结果数,将不正确的选项分为三种,与正确单词相关度分为高、中、低3种程度。
图2 引用雅虎搜索API的代码页面
表2 单词“电子邮件”和相关词的搜索相关结果
以上准备做好后,为准备测试出题。问题从各课的重要度高的单词中选5个。各单词的4个选项,除正确的以外,其余不正确的3个,从含义容易混淆、相关度高的单词中选出。学习者如果能够从容易混淆、关联度高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就说明了对该单词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
根据预备测试的成绩,学习者的个人专用课程自动被生成。首先,通过预备测试的结果,系统提示针对该学习者的课程。其次,将正确率80%以上的课判定为不必学习的课程;正确率低于80%的按正确率高的课优先学习,由简入难地令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最终系统提示出14课中于学习者的水平相当的的课程。第二,学习者可以对系统提示的学习课程目录进行顺序调整(图3),以及增加和删除课程操作。最后确定个人专用学习课程。
图3 学习内容的编辑画面
个人专用学习课程生成的同时,在数据库中的课程表单中将该学习者的学习次数进行记录。学习者再次登录时,数据库通过该名学习者的登陆信息读取其对应的学习内容,进入个人专用学习页进行学习。
为了对多媒体教材中提出的对应于个人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挑选20名外国人学生来做测试。收集了调查者的意见和建议,为了使系统得到改善,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的活用情况以及学习效果为基础做了调查表。其调查结果是:(1)通过本系统,七成以上的测试者对技术中国语产生兴趣。(2)六成以上的测试者表示会对本教程持续学习。(3)关于预备测试做成的个人专用教程的调查,有五成左右的测试者认为与自己的水平相符。
我们对构造的个人适应型技术中国语系统进行说明。首先,为了制作针对各个学习者专用的教材,在第一次用户登录的时候,设置了预备测试。为了正确掌握学习者的水平,通过知识点集合的方法制作了预备测试题。根据测试的结果系统提示适当的学习课程,再经过学习者的确认和调整,最终开发个人专用的学习课程。
[1]佘锦华,吴春,王惠,等.技术中国语多媒体系统的设计[J].电气学会论文杂志,2008,128(6):393-400.
[2]M.paule-Ruiz,M.Fernandez-Diaz,F.Ortin-Soler,J.Perez-Perez.Adaptation in currente-learning systems[J].Computer Standards&Interfaces,2008(30):62-72.
[3]J.She,Y.Li,H.Wang,S.Chen,and R.Cowell,Presentation of Vocabulary Items in Multimedia Text for Technical Chinese Course[C].Proc.6th Int.Conf.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ICITA2009),2009:6-9.
[4]高田明和.提高记忆的实践[M].日本:二见书房,2005.
[5]J.-H.She,C.Wu,H.Wang,and S.Chen,Design of e-Learning System for Technical Chinese Using 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J].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 Japan,2009,92(1).
[6]A.Brown,T.D.Green.The Essential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7]R.E.Mayer.Multimedia Learn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