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训练队制约因素研究

2013-11-18 12:22雷丰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运动队统计表高水平

雷丰华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3)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竞技体育培养了许多后备人才。我国有关教育及体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以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在看到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强校高水平队伍的差距。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队伍建设的因素较多,比如有学生因素、教练员因素、训练因素、领导因素、管理机制因素、场地器材因素及办学模式等,但是训练因素在其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训练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运动员个人因素、训练的时间因素、训练动机因素、训练时间、训练内容等。研究训练因素对高校高水平运动的影响对促进其发展有积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的福建省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学校图书馆有关运动训练和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材和专著,并且通过中国知网等搜索引擎查阅了相关文章,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总结,为本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对本研究的相关问题及问卷的设计等访谈了有关专家,他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和完成提出了意见。

1.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设计了“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训练队制约因素研究调查问卷”,分为领导问卷、运动员问卷及教练员问卷3种。调查问卷经过了效度和信度检验,效度和信度都达到了0.8以上,可以开展问卷调查。

运动员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94份,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90%;教练员问卷发放30份,回收28份,有效问卷26份,有效率问86.7%;领导问卷发放10份,回收10份,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个人训练年限

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从训练到完成竞技体育活动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可知,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入校前训练年限主要集中在3~4年,占到了人数的一半。另外,训练1~2年的占到30%,训练5~6年的占到了15.56%,训练时间在7年以上的仅占5.56%。

表1 入校前训练实际训练年限统计表(N=90)

2.2 运动员训练动机

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是其能否持续参加训练和在比赛中能否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由表2的数据分析可知,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并体现锻炼价值、运动爱好、为了就业。由此可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一般把训练作为自己训练价值和训练兴趣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也把训练同自己所获得学校的奖励和以后的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表2 运动员训练动机统计表(N=90)

2.3 训练计划制定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是对运动员训练长期指导的依据,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由表3的数据统计可知,缺乏长期训练计划的指导,对运动员的成才有不利的影响。不同的训练计划反映不同的训练重点和训练的阶段,其每个阶段和重点的缺乏会对运动训练产生不利影响。高校高水平训练队的训练周期一般在4年左右,因此应当制定多年训练计划,对每一年的训练内容作总体的安排与部署。

表3 训练计划制定情况统计表(N=26)

2.4 训练时间

运动员的训练成才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取得比较好的训练成果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一般学段的层次越高,其训练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由表4的数据分析可知,每周训练次数集中在4~5次,每次训练时间集中在2h,其次是1~1.5h。训练时间过长易对大学生学习效率造成影响,但是时间过少不能保证训练的效果。

表4 运动队训练次数、课时学生统计表(N=90)

2.5 训练内容

不同的训练阶段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阶段可以分成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提高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一般以发展学生的一般运动能力为主,发展学生基本的技术和运动技能;专项提高阶段应当以学生专项技术能力训练为主,在一般运动技术的基础上完善专项运动技术和能力。通过表5的数据分析可知,教练员普遍重视专项训练,占总数的38.46%,不同的阶段重视不同的训练内容的占到了53.85%,重视一般训练的仅占7.69%。从表6的数据分析可知,运动员认为教练员重视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重视程度不一。

表5 训练内容的侧重点教练员统计表(N=26)

表6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统计表(N=26)

2.6 训练负荷安排分析

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是运动员在训练时所承受的运动强度和负荷量的组合关系的结果,强度和量的结合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的进程中训练的负荷是逐步提高和发展的。通过表7的数据分析可知,两者适中和运动负荷大强度小的组合方式占到了所调查学生的绝大多数。同时较小和同时较大的人数较少。大学生高水平训练是综合基础训练,训练的强度和负荷量应当适中,与大学生实际训练量的安排相符。

表7 运动负荷统计表N=90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运动员入校前训练年限主要集中在3~4年,占到了人数的一半。运动员对训练动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并体现锻炼价值、运动爱好、为了就业。

(2)每周训练次数集中在4~5次,每次训练时间集中在2h,其次是1~1.5h。教练员普遍重视专项训练,占总数的38.46%,不同的阶段重视不同的训练内容的占到了53.85%。

(3)两者适中和运动负荷大强度小的组合方式占到了所调查学生的绝大多数。运动员采取恢复的手段有较大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了生物学手段和训练学手段及医学手段,教练员判断运动疲劳的主要依据依然是运动员的反应和经验,没有教练员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判断。

3.2 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高校高水平训练队的建设。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对高校高水平训练队伍建设的认识误区,认为训练队是高校的附属品,其存在可有可无,对其目标仅仅认为是参加比赛,树立学校的形象,与国家提出的高校高水平训练队伍建设的目的有一定的差距。学校的领导和教练员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高校运动队管理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不能仅停留在自我为中心的目的上。

(2)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管理模式和管理的观念。高校高水平训练队运动员与一般大学生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他们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不一样,因此在具体的管理模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首先,针对运动员训练动机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手段激发训练动机,比如可以采用心理学生手段和教育手段等。其次,完善运动员的奖励机制,采取增加训练、发放奖学金、研究生保送等政策。再次,通过加强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其文化素质。最后,学校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组建科学合理的运动队训练体制。

(3)完善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教练员是高校运动队建设的主要人力资源,高水平的教练员是运动员争取较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建设教练员队伍:首先,应当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在职培训,接受先进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的熏陶。其次,应当提高教练员队伍的待遇水平,在正常的工资待遇水平的基础上,应当增加专项训练补助的发放。最后,加强训练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树立以科研促训练的理念。

[1]郭科明,薛峰.关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18-20.

[2]须兜东,杨吉春.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4):557-558.

[3]陈希,仇军,陈伟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4(5):l-4.

猜你喜欢
运动队统计表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