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泛在学习的《数字色彩》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2013-11-18 13:23任乃宾
电子测试 2013年13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学习者内容

张 玄,任乃宾,薛 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西安,710068)

泛在学习,字面含义是指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泛在学习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前人在此方面也做过一定的研究,但绝大多数研究仅仅探索泛在学习的基本涵义和特点,对支撑泛在学习的理论分析得还不够透彻,对泛在学习需要的环境条件和具体实现形式述说的比较少,更没有提出泛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本文将重点分析泛在学习存在发展的理论基础、环境支持及具体实现形式,并根据这些分析提出基于泛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将该模式在课程学习中进行了初步应用。

1 泛在学习概述

我们都了解泛在学习的表面涵义,但这里所说的泛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学习本身是泛在的。因为第一,学习的发生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第二,学习的需求也是无处不在;第三,学习资源更是无处不在。从狭义上说,泛在学习是指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

泛在学习的特点可概括为五性:

永久性: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能够记录下来,学习者可以一直持续的学习。

可获取性: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他人的数据资料等各种学习信息。

即时性:不管学习者身处何地,都可以直接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因此学习者可以即时解决问题。

交互性:学习者可以同步或异步地与专家、教师或学习伙伴进行交互,而知识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主动性:网络可以主动提供服务,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

泛在学习以认知弹性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其主要内容为:一是知识建构不仅仅是原有记忆系统内容的提取,也包括对原有的经验方法的改编,还包括对新意义的建构。二是对于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下,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学习,以此来达到高级知识获得的目标。三是运用非线性的结构从多角度全方位去理解复杂知识的关系。

泛在学习的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是一些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收音机等;软件部分主要是如QQ、MSN、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实现信息的联络,另外WAP、GPRS、3G、无线广播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泛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它们的稳定应用是泛在学习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基于泛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教学设计模式是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形式,教学设计模式涉及到教学的组织过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教学设计模式在教育技术领域沿用了很多年,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线性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求,对教育技术研究者和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以超文本的形式传输,传统教学设计模式更显得力不从心,认知弹性理论强调随机通达式的教学更好的适应了数字化学习环境这一趋势。跟据认知弹性理论适合泛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如图1 所示。该模式由学习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泛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泛在学习教学策略的组织、泛在学习教学活动的实施、泛在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思这六个要素组成。

图1 泛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

泛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分析:

(1)泛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由六个要素组成,这六个要素相互独立,没有先后顺序,是结构化而非程序化的组织过程,共同为学习者服务,都以学习者为中心,与学习者紧密联系。

(2)泛在学习环境在外层,包含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虚线表明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大圈包含小圈,说明所有的泛在学习必须在环境的支持下进行,从另一个侧面也反应了泛在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3)泛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又不显呆板,其中的元素在相应的条件下是可以做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共同为泛在学习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泛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在《数字色彩》课程中的应用

图1 所示的是泛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要素,下面结合《数字色彩》课程对这六大模块具体包含的内容加以阐释。

3.1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会影响泛在学习信息加工过程,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就是分析他们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要素,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准备情况,为泛在学习内容和策略等设计提供依据。同时需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泛在环境下还要分析学习者使用无线信息传输设备的相关技能。在这里我校开放教育的学生是本课程的学习者,他们对Wi-Fi 和3G 设备的使用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准,学习者的课程学习水平都差不多,相对比较平均。

3.2 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环境是泛在学习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合适的环境支持,泛在学习就无法展开。教学环境分析不仅要分析学习者所处的外在环境,还要分析学习者所处的内在环境。

外在环境是泛在学习能够实现无处不在学习的先决条件,比如天气、安全情况等条件就直接影响泛在学习的实施。如在雷雨天气下就不能用手机进行学习。因此泛在学习外部环境的分析尤为重要,要考虑到环境是否对学习者造成不利影响。

内部环境是泛在学习能够实现无处不在学习的必需条件,比如泛在学习所需设备的大小轻重、适合的使用访问方式、设备内软件的安装、设备与设备间的网络通信方式都是我们必需分析的内部环境。

对于本课程的学习者其外在环境主要是分布在校园的无线网络区域和2G、3G 网络,内部环境是移动计算机系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为Windows、苹果或安卓。教学资源平台采用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平台。

3.3 泛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开发

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就是设计开发适合泛在环境下学习的内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泛在环境下,要求学习内容是组织化的,而不是传统课堂一般的程序化的。传统课堂可以设计板书的内容,泛在环境下板书几乎不怎么使用,但两者都要开发多媒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泛在环境下更要求学习内容以教学元的形式传输,另外还要安排时间的分配和人员的组织情况。

《数字色彩》课程的教学元资源以视频课程为主其结构形式见下表:

3.4 泛在学习教学策略的组织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综合。良好的教学策略的组织能够让教学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泛在学习环境是一个很开放宽泛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动机不强很容易迷失自己。图1 所示的泛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是以认知弹性理论为指导,一般采用合作、发现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师辅以指导的角色,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方式进行学习,教师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善于发掘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最终达到随机通达教学。

由于泛在环境的开放性,动机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泛在环境下激发维持学习者的动机是设计的重中之重,没有学习动机的维持,泛在学习效果就很难保证,因此我们无论怎么重视动机策略的设计都不为过。笔者根据泛在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况,提出激发维持动机的四要素,即参与性、实际性、自信心、成就感。

(1)参与性:此因素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学习中来,设计一些游戏、实例等幽默性的内容让学习者产生一种稳定的学习倾向,从而激发和维持动机。

(2)实际性:学习者经常会感觉到所学的内容是否有用,因此设计者要善于抓住泛在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让知识能够有效的迁移。

(3)自信心:自信能够激发学习者保持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态度,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保持自信是很关键的,比如通过小型项目开发等形式激发学习者的自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在维持学习动机。

(4)成就感:成就感是对学习者努力的肯定,帮助学习者获得成功的一种愉悦的体验。成就感是学习者继续学习得以维持的持久动力。

本课程除责任教师外,共有学生12 名,按工作性质分成三个讨论组。在学习时,每个学生需要登录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平台。讨论时在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教学过程中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注重学生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3.5 泛在学习教学活动的实施

泛在学习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将所有设计付之于行动的过程,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泛在学习效果。教师应首先熟悉教学内容,然后建立起先行知识,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轨道上来。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方式中,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通达式教学都可以使用。而采用认知弹性理论提倡的随机通达式教学更合适些。

本课程的教学课件以课程视频的形式提供,每个学习单元20 分钟。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可以进行断点续学。答疑和讨论在平台的讨论区进行。学生的作业通过平台进行上传。教师通过学生参加答疑、讨论、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件学习进度对学生能否晋级给出评判,晋级的学生进入下一教学元的学习,未晋级的学生其形成性学习进度置零重新这一教学元的学习。

3.6 泛在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思

任何学习效果都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以认知弹性理论为指导的泛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更强调学习者的真实体验,因而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采用最终的测试来判定学习结果。对于泛在学习结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评价:

(1)文件夹评价:就是给每个学生新建一个学习文件夹,搜集记录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资料情况和成果情况,便于后续评价使用。

(2)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表现进行评价,如参与度、自信心、满意度等因素可以通过相关量表进行衡量,将每次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有关学习者的各项指标。

(3)终结性评价:这和传统的教学是一样的,即根据学习内容,最后又针对性的测试,根据得分来评价学习结果。

反思是实现自我评价与修正的良好手段,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性,我们这里所说的反思指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而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后,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结构化的反思。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设计一些反思性的问题,既有针对学习者也有针对教师的反思,从反思中找到设计环节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修正完善,达到提高泛在学习教学效果的目的。

通过跟踪观察截图与拍照,网络课堂的互动量表测量学生的参与情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搜集相关资料制成量表,根据量表定量评定学习效果,为每个学习者都建有相应文件夹,实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4 小结

本文在提出泛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并对其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不同形式下的学习有一定的比较和借鉴。信息化不断加速发展,泛在学习的前景非常广阔,要使泛在学习成为终身教育大众化的形式,真正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体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专家都应该努力探索泛在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让泛在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蓬勃发展开来。

[1]严芳,熊明福.泛在学习发展的一种新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3.

[2]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曹贤中,何仁生,王锋,郑忠梅,徐小双.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1.

[4]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学习者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主要内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