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海霞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8)
2006 年10 月,全国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开始实行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我国高校学籍的信息化管理步入了一个网络化管理的新时代。随着产学研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的由单一高校独立负责研究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受到挑战,联合培养单位对联培生的学籍信息管理要求更高。
联培生的学籍管理是联合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联培生学籍管理中涉及学生的入学与注册;学生的成绩考核与记载、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等基本信息;学生在联合培养过程中的奖惩情况;毕业资格和毕业资格审查等。对联培生实施双重管理,赋予联培生参与联培单位(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双重学籍,联培生在入学之初必须在双方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纳入双方管理系统。
联培生学籍管理具有自身的特征:内容真实性、材料原始性、完整系统性、使用频繁性、内容多样性、信息共享性等。学籍管理具有对联合培养过程中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为联培生的评估测试提供原始材料、向用人单位和联培单位提供学生信息等作用。
联培生学籍信息化管理是指参与联合培养的学校或单位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联培生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准确化、快速化、批量化。研究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报到管理子系统、计划管理子系统、课程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子系统和毕业审核子系统。学籍信息化管理不仅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还能及时与参与联合培养的其他部门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学籍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联合培养管理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部分。
高等教育形势的转变要求有相应的学籍管理模式与之适应,从而使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阶段做了明显的划分,分为课程学习阶段和工程实践阶段,学校必须顺应变化,对联培生的学籍进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参与联合培养的单位迅速、详实地了解学生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为了真正适应学生要求,必须实现学籍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实现学籍管理开放性与灵活性。
联合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对联培生的考察会包括学生的知识学习、工程实践、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的表现,实行学分制,加大双导师对联培生的考察评分权重。联培生通过参加选修课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以实现培养目标。联合培养的培养体系势必要求学籍管理必须改革,信息化的学籍管理系统可有效降低联合培养单位的管理成木,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对联合培养单位而言,利用共享性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资源的收集和管理,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减少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对社会而言,用人单位可利用具备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挑选联培生入门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联培生而言,可以随时进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关注自身培养过程中的信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逐渐融入高校的各项管理之中。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存储量更大,质量更好,检索更方便;信息处理、创造和呈现技术更高;信息交互性更强等优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延长和扩展了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为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对联培生的学籍进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籍的信息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由于学籍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管理体制机制形同虚设。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延续了过去的学籍管理方式,对联培生的学籍异动和成绩多元化、灵活化考核等难以同步更新,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明显滞后于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籍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科学、系统、专业的专门培训,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执行效率低、反馈速度缓慢等问题。
联合培养过程中要求参与联合培养的双方要保持畅通的联络、沟通渠道,建立完善有效的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联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联合培养工作的管理效率。因此,联培生的学籍信息必须要做到及时共享。但目前由于联合培养尚在探索阶段,参与联合培养的单位在信息共享平台的运作机制方面还不够健全,网络信息共享渠道还不够畅通,由此导致的信息共享不便捷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存在着。
联培生学籍资料不完整是我国当前联合培养过程中学籍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教学评估工作、检查联合培养成效时,很难找到完整的学生学籍信息,其中主要是联培生参与的国际会议、课题项目等成绩考核部分信息缺失,影响最终的评价。学籍管理资料不完整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对于学籍异动、参与双导师的科研项目汇总等信息保存和整理没有规定统一的形式和标准。
树立和坚持全面的、科学的学籍管理安全理念,是学籍信息安全的思想基础。在我国,对学籍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个重要的课题。不法分子往往对录取名单、毕业证件、个人信息等涉密性资料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猎取,漏洞一旦被破解,将会对学校和学生本身产生巨大的危害。尤其是在联合培养过程中,由于参与的人员众多,对学籍信息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目前存在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体制不完善诸多问题,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体制机制成了当务之急。只有对联培生的学籍管理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可究,编制完整的学籍管理指标体系,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制定《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等才能明确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方向。制度的制定要把握政策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学校规定的允许下进行,又要充分考虑联合培养参与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地加以修正。
为了使联培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加地完善,联培生学籍管理信息更加畅通,必须加快联培生数据整合系统的开发,着力建设包括现有数据库内的硕士、博士招生和录取库,并对联培生就业情况、奖惩状况、学籍变动、科研成果、课程建设等信息进行完善。加快建设联合培养研究生信息共享平台迫在眉睫,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联培生学籍管理手段、提高联培生管理效率的同时为提升联培生培养质量、了解联培生培养动态提供保障。
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水平,因此,管理人员应具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管理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基于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籍信息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工作水平。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务必主动了解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体系,更新观念,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探索适合联合培养对学籍管理要求的新方法新思路。
现实要求加大投入适量引进学籍管理信息化所必须的硬件设施来保证联培生学籍管理的安全。在学校的研究生工作部应设立专门的服务器,指定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同时要保障整个校园网的畅通,参与联合培养的单位必须有一台专用计算机用于联培生学籍信息管理,并由专人负责操作。具体措施如可以关闭一些可能造成危害的端口,并布设有效的防火墙,以抵御外界的攻击,并及时制作备份等。
[1]闫友文.浅谈高等院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的优势[J].科技信息.2010(02).
[2]罗玲.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云南档案.2008(07).
[3]常宝英.浅析研究生学籍管理的信息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8(03).
[4]董明伟.网络平台下高校学籍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教学研究.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