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宓詠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焦点,已经从信息技术自身应用问题转向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教学方式及科研方式变革等深层次、影响大学整体变革和发展的核心议题。
高等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在激烈的教学、科研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进一步超越竞争对手。当前高校信息化发展将会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信息化正从“软硬件分离”建设思路向“一体化战略”转变。
传统信息化建设追求系统的独立性,孤立地以单个业务部门或服务对象为主体,硬件基础设施、软件、数据库、信息系统等相分离,独立支撑相应的业务系统。
这种模式适应了校园信息化的早期环境,各业务部门独立完成适合自身业务的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推动了校园信息化的繁荣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服务意识的提升,建设模式朝着“一体化战略”转变。以信息化“一站式”服务为目标、以用户服务为核心,融合软件、硬件、服务为一体,面向用户提供简单易用、明确统一的服务入口;业务部门之间进行业务整合和数据贯通,优化和简化业务流程。高校的迎新和离校过程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极大地提升了硬件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通过集群承载虚拟机、多设施提供云化服务的方式,实现设备和应用的高度融合,以及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整体战略转型。
其次,信息化从“业务和管理信息化”向“教学和科研信息化”转变。
业务和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领域:一方面受企业管理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得益于高校的行政层级制度,较容易找到信息化变革目标,自上而下地推行管理信息化;同时所涉及的使用人群较少,遭遇的阻力比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相对较小。
目前,高校师生信息素养和服务意识越来越强,单纯通过业务和管理信息化提高行政效率已不能满足终端用户需求。在教学信息化方面,许多具备良好IT应用技能的教师对信息化需求旺盛、使用IT手段辅助教学得心应手,涌现了Moodle和Sakai等第三方、开源在线教学平台,以及利用互联网实施跨区域教学合作的MOOC等;在科研信息化领域,云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利用云计算和分布式技术开展科研信息化,强化协同工作和知识管理,统一资源,提升计算和存储效率,降低了科研工作的门槛。
复旦大学电子校务URP
第三,信息化从“业务流程信息化”向“服务信息化”转变。
与传统信息化观念相比,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形式固然重要,但与用户使用需求存在巨大的鸿沟。许多高校正通过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模式整合业务过程,根据师生角色生命周期涉及的服务项目,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服务资源,推广移动应用,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服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服务与服务信息化)。
近几年,新媒体、社交网络、移动网络、智能终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社交方式和协作方式,用户体验成为信息化成果的重要体现,服务碎片化给了用户更加丰富、多姿多彩的良好感受。
在智慧校园概念的指导下,物联网、无线定位等新型设施和服务被引进,更扩展了服务信息化的范畴,成为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