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主党败选原因

2013-11-16 18:20智/文
当代世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上台民主党政治

■ 连 智/文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举行第46届众院大选。自民党一举获得480席中的294席,与其政治盟友公明党共获325席,将再度上台执政。民主党则遭遇惨败,仅获57席,包括8名现职阁僚在内的多名党政负责人纷纷落选,执政短短三年有余便不得不交出政权。2009年曾以绝对优势完成历史性政权更替的民主党,何以如此迅速陷入执政困境并黯然下台?其原因值得分析。

一、民主党四大失政导致民心尽失

(一)政治承诺未能兑现。2009年,为了赢得选举,民主党在“执政公约”中就改革政治、振兴经济、改善福利等向国民做出一系列承诺。但执政三年来,其多达162条、170项的政策构想,得以落实的不足三分之一。“政治主导”引发决策混乱,经济政策迟迟难以落实,民生措施因财源不足大打折扣,灾后重建进展迟缓。民主党自己也不得不公开承认当初眼高手低,值得深刻反省。当年将宝贵一票投给民主党的日本选民更是为之心寒,没有将票再次投给民主党。

(二)外交政策摇摆不定。选民本希望民主党带领日本走出发展迷局,确定国家战略方向。但事实证明,民主党难以担负起为日本未来勾画蓝图的重任。上台之初,鸠山由纪夫内阁雄心勃勃,提出“日美对等”、“回归亚洲”,不料惨遭美国敲打而下台。菅直人、野田佳彦上台后又匆匆向美靠拢,积极充当美国“重返亚洲”的“马前卒”。但同美国之间,普天间基地没搬走,反而引来了“鱼鹰”,《日美地位协定》没修订,倒是美军的暴行与日俱增。同亚洲邻国之间,与中俄韩三方同时发生岛屿纷争,不仅严重破坏了地区稳定,更直接导致日本自身外向型经济严重受损。其进退失据的做法,引起民众强烈质疑。

(三)腐败丑闻接二连三。民主党打着廉政旗号上台,结果却腐败事件频发。三年来,民主党主要领导人和多名阁僚先后涉嫌政治资金丑闻。鸠山由纪夫偷税漏税却逃避处罚,遭人诟病。小泽一郎涉嫌以黑金购地,被迫辞职并遭起诉,官司直至近日方了。前原诚司先因收受外国人献金而辞去外相,在改任国家战略相后又被揭出在选举经费及事务所账目上违规或造假。法相田中庆秋涉嫌“与黑社会有染”并“接受外国人政治献金”,就任未满一月即被迫辞职。一系列丑闻让民主党彻底颜面扫地,失去民心。

(四)内部分裂愈演愈烈。围绕小泽政治资金问题,党内“小泽派”和“反小泽派”借题发挥、相互拆台、内耗不止。野田上台后执意推进增税,引发严重路线分歧,小泽借机率众出走,民主党元气大伤。在增税法案通过后,民主党内面临分裂。据统计,民主党执政以来,以各种形式先后退党的议员已达百人以上。野田宣布解散众院前后,党内再次掀起退党风潮,共有十多名议员另谋生路,这加速了民主党政权的崩溃瓦解。

二、根本原因在于党的执政能力不足

(一)政策基础薄弱。受派系矛盾掣肘,民主党成立16年来,一直未能制定统一的政治纲领,其往往根据选举需要调整政策主张,因人设政、以人废政成为常态。其2009年众院大选前出台的“执政公约”多为服务于“夺权”的应景之作,部分重要政策与现实严重脱节,根本难以付诸实施。此外,是否提高消费税、应否废除核电、要不要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等重大问题未经党内广泛讨论和充分酝酿,未能形成全党共识,致使执行力度不大,实施步调紊乱,政府核心阁僚甚至相互“踩脚”,在选举期间也未能发出明确信号并挽回民意。

(二)行政经验不足。过去自民党被讥为“无战略但有战术”,而民主党新手上路,连“战术”关都没过。党的领导人缺乏行政经验,多数时候概念先行,结果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如民主党从上台之初就高举“政治主导”和“反官僚”的大旗,低估了国家运营的难度,武断强调政治决策,拒绝行政官僚建议,破坏了原有行政组织机能,导致内政外交多项决策及其执行杂乱无章。“3·11”大地震后应对失措以及外交事务漏洞百出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党的组织过于涣散。民主党本由多股势力合并而成,后又经多次合并重组,党内左中右势力并存,多个核心相互掣肘,中央领导层长期权威不足。民主党议员大多出身于市民运动活动家、律师、松下政经塾等,街头演说很有一套,但组织工作经验缺乏,难以胜任维护和巩固党组织的工作。为实现夺权目标,该党长期搁置组织系统松散带来的诸多问题,未能妥善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各股势力轻则不听号令、自行其是,重则唱对台戏、反党叛党。这也是民主党在得意时众皆依附、失意时迅速分裂的原因所在。

三、日政治、经济、社会转型加剧了民主党执政难度

(一)政治转型充满曲折。冷战后,日本一直尝试通过政治转型,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设定国家战略方向两大课题。长期执政的自民党由于没完成这一任务而于1993年下台。这一转型至今没有到位,主要受几个因素制约:一是现行政治制度在日本水土不服。众参两院重复设置,且两院选举制度利于小党生存,导致参院牵制众院、小党牵制大党,难以形成一党稳定多数和两党轮流坐庄局面,造成政权根基不稳、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政治资金制度设计过于严苛,而日本属于“人情社会”,政治家缺乏足够资金来源,难以守住法律底线。二是旧有权力运行机制惯性太大,政官财“铁三角”关系在日本根深蒂固,民主党试图另起炉灶,推进“政治主导”,实现“还政于民”,结果碰得头破血流,无奈转而向官僚和财界大幅妥协,结果却失信于民,严重削弱政权基础。

(二)经济发展环境欠佳。泡沫经济崩溃后,日经济长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加剧、劳动力逐渐减少、社会福利负担日益加重等严峻课题,迟迟找不到出路。自民党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老路已走到尽头。小泉上台后改弦易辙,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一度使经济触底回升,但同时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更多负面影响,令日弱势群体不堪重负。民主党上台于自民党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无计可施之时,面对的是一个增长乏力、财赤高企、福利亏空的“烂摊子”,又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和“3·11”大地震冲击,一系列扩大就业、刺激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或难以落实,或效果不彰。

(三)社会心理日益焦躁。面对个人生活日益窘迫、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下降的困境,日社会各界对个人及国家的前途命运普遍深感焦虑,迫切希望民主党上台能使日本焕然一新。但由于利益诉求各异,社会各界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分歧较大,且都不愿承受改革“阵痛”,也不愿轻易放过民主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民主党施政形成严重桎梏。媒体也极尽“搅和”之能事,以抨击政府、娱乐民众为目的,对当局执政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四)美国牢牢掌控日政治进程。美国对日本政治、经济、军事及舆论具有强大掌控力。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通过“日美结构问题协议”、“年度改革要求”等方式,按照美国利益需求影响日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推动日本进行“邮政民营化”、“放宽劳动市场管制”等一系列改革。战后对美“言听计从”的领导人往往能够善始善终,而敢于“闹独立”的领导人则常因各类丑闻半途而废。总体而言,由于受到美国的幕后操控,民主党政权在领导人更迭、美军基地搬迁、外交路线调整、与邻国关系、是否加入TPP等重大课题上的决策,容易呈现进退失据、犹豫不决、粗暴武断等特征,往往背离选民意志,甚至违反日本国家利益,这也加速了民主党政权的没落。

四、“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时隔三年,民主党已成为日本政坛新一轮决战的输家。经历分裂之后的民主党或就此分崩离析、各奔东西,或作为在野党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总而言之,以民主党上台为标志的“两大政党制”框架在当前日本政治风土中仍难以定型,日本政坛再次出现小党林立、群雄逐鹿的乱象。为解决日本当前面临的内政外交难题,社会各界要求实现政治稳定的呼声日益高涨。未来一段时期内,各党围绕重点政策进行新一轮分化组合以形成更加稳定政治架构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

猜你喜欢
上台民主党政治
快看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上台说汉服
班长上台(节选)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