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常用交际图式结构研究——以简单“问路”图式为例

2013-11-15 03:25娄开阳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问路图式理论图式

李 玉 娄开阳

国际汉语教学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常用汉语交际项目图式结构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汉语交际项目并非杂乱无章,每个交际项目都有内在的参数与顺序,项目参数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之后所形成的结构就是该交际项目的图式结构。围绕着图式结构的研究形成了“现代图式理论”,并开始运用于语言教学之中。(刑强,2002;张化丽,2003)

国内英语教学界早就将现代图式理论运用到了英语教学之中,(崔艳,2003;麻珍玉,2003;潘英甫,2004;訾韦力,2004;寸红彬,2005;祝嫦鹤,2005)相比之下,国际汉语教学界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成果多集中在理论探讨与阅读教学方面。(戴雪梅,2003;骆惠珍、万维强,2003;王辉,2004;娄开阳,2008)我们认为在探讨图式理论的应用之前,应先搞清楚汉语常用交际图式的结构是什么。

本文将通过大量语料分析,描写出初级汉语常用交际图式中的“问路”图式。下文将先进行交际项目参数的分析,然后再阐述“问路”图式中简单图式结构的基本图式。①交际图式结构分简单图式和复杂图式,其中又分为基本图式(基式)和变化图式(变式)。本文研究的是简单问路图式中的基式。

一、初级汉语问路图式结构的参数分析

交际图式结构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每个环节又是由交际项目中的多个参数决定和构成的。本文通过对《新实用汉语课本》《博雅汉语·起步篇》《汉语会话301句》等13种汉语教材中相关语料的分析,认为“问路”图式包括以下几个参数:目的地、问路者与被问者、询问内容。

(一)参数之一:目的地

根据目的地的远近和范围可以分为城市、地区、街道等;根据衣食住行学医玩等生活需要分有商场、饭店、宾馆、火车站、学校、医院、景点、银行等。显然,不同地点在现有教材中的出现频率是不同的。下面分别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来介绍不同地点出现的频率。

校内场所又分为大学位置、宿舍、留学生公寓、图书馆、教学楼、教室和食堂等。①当然还包括其他地点,这里只列举教材中出现的相对高频目的地。其中不同目的地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

图1:校园内目的地出现频率分布图

校外场所涉及面更广,包括银行、商店、餐厅、海关、戏院、小区、宾馆、邮局和咖啡厅等。校内也有的卫生间、医院等地一并放在此处论述。具体频率如图2(见下页)所示。

其他目的地还有公共汽车站、地铁站等交通场所;天安门、动物园、植物园及其他风景名胜区等;此外,老师家/朋友家、道路、街道、市中心等在教材中也都有所体现。调查发现,现有教材中不常出现的大使馆、售票处、理发店等地也是留学生经常问到的目的地。

图2:校园外目的地出现频率分布图

(二)参数之二:问路者与被问者

问路者指问路的人,本文指外国留学生。被问者指被询问的人。询问近距离目的地时,受自身职务、工作性质、个人阅历及居住状况等因素影响,交警、报刊亭卖报者、环卫工人、学生及年长者易成为被问者。询问远距离目的地时,留学生一般会求助于自己较熟悉的中国朋友。

(三)参数之三:询问内容

在实际的交际中,问路者对环境、去的地方、去的方式的熟悉程度会影响被问者的回答内容(详细或简略);根据询问者自身的条件,被问者也会自动调整回答的方式(具体或模糊)。

1.问路人询问所涉及的内容——询问地点。①有歧义,此处指问路人发问时的询问地,而不是问去什么目的地。

环境的差异决定着询问地点这一参数所占权重的大小。有的情况下,语境中会暗示询问地点,可不必另提。如:

马 大 为:小姐,我要寄这个包裹。

工作人员:好,我看一下。

马 大 为:这些书都是新的。这四本书是中文的,那两本书是英文的。这本大词典是旧的……

工作人员:请把包裹通知单给我。……对不起,您的包裹不在我们邮局取,您得去海关取。

马 大 为:请问,海关在哪儿?

工作人员:在建国门。别忘了把您的护照带去。

马 大 为:谢谢。

工作人员:不客气。

(《新实用汉语课本》2第18课)

上述语料由上下文可推知询问地点在邮局内,此处就可不另做说明;而有的语境中就要着重交代询问地点,因为这个地点将决定问路人的问路方式及被问者的回答方式。询问地点包括两种情况:(1)以出发地点为询问地点:此种情况最为普遍,即以问路人出发的起始地点为询问地点。(2)以交通工具为询问地点:即问路者在交通工具上询问。这又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知道自己应乘坐的车次,上车以后确认问;另外一种是上错车之后的校正问;最后是问路者认为自己已到达或接近目的地时的印证问。

2.问路人询问、被问者回答所涉及的内容——交通工具。

在问路时问路者的询问和被问者的回答都有可能出现交通工具,所要考虑的是交通工具的选择及交通工具的乘坐。

(1)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我们往往通过距离、成本、便捷度、舒适度等因素进行判断,最常用的选择标准是距离:近处可以选择公交、地铁、出租、自行车、步行;远处可以选择飞机、火车、轮船、自驾等。

(2)在交通工具的乘坐上,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涉及公交站的从哪站下车、方向坐反了等;涉及地铁站的如何换乘以及从哪个出站口出站等;涉及飞机场的候机地点(哪个航站楼)与登机时间等。

3.被问者回答的内容——有效回答与无效回答。

(1)有效回答:问路人听明白了,并且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2)无效回答: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问人不知道相关信息或信息出现偏差导致回答无效,另一种情况是被问者正确回答了问题但问路人理解上发生了错误而导致回答无效。

4.问路与回答时表达方式上的辅助。

除了口头上的表达,近距离时被问人通常会借助手势,演示“向左拐”“向右拐”“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等,有地图或指示板时亦可通过“指示+讲解”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

二、初级汉语简单问路图式的基式结构

单一项目参数构成问路图式的各个环节,多个环节按一定顺序组合之后就构成了简单图式结构;若参数本身是复杂且变化的,则随着参数的复杂与变化会形成变化图式。本文只描写问路的简单图式和基本图式。

(一)简单问路图式中基式结构的总体环节

该结构共包括三个环节:问路者询问、被问者回答和询问者致谢,其结构流程图如下:

图3:简单问路图式中基式结构流程图

简单问路基式是问路图式中最基本的一种问路图式,涉及的参数也最为简单,环节也比较系统。通常只涉及问路者、被问者和目的地。该图式虽简单却十分常见和实用,是实际教学中应最先掌握的。如:

马 克:小姐,洗手间在哪里?

服务员:在二楼,上楼以后右拐。

(《跟我学汉语·综合课本》1第6单元课文1)

丽 莎:卫生间在哪儿?

学 生:在那个……向前直走,然后左拐就到了。

丽 莎:谢谢你。

学 生:不客气。

(一手语料)

(二)简单问路基式的环节之一——问路者询问

1.常用生词。

这是该环节中学生应首要掌握的部分——只有正确掌握了这些词语,才能够顺利地进行问路。具体在这一环节中使用的词语包括以下几类:问候语、称谓语、目的地地名、疑问词以及交通工具等。

问候语类的常用词语包括“你好”“您好”“请问”“劳驾”“麻烦一下”“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对不起”等。

称谓语类的常用词语通常与被问路者身份相关,如“同学”“服务员”“阿姨”“师傅”“大爷”“先生”“大夫”等。

目的地地名类的常用词语有景点及专有名词类的,如“天安门”“长城”“动物园”“建国门”“前门”“苏州”“杭州”“西直门”“北京师范大学”“桂林”“中国银行”“西单”等;有公共场所类的,如“银行”“邮局”“海关”“医院”“商场”“餐厅”“电影院”“咖啡厅”“戏院”“百货大楼”“眼镜店”“书店”“广场”“超市”“花园”等;有校园内部类的,如“大学”“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校医院”“食堂”“留学生公寓”“篮球场”“游泳馆”等;有交通场所类的,如“公交车站”“地铁站”“火车站”“飞机场”等;还有其他,如“市中心”“小区”“卫生间”“客厅”“卧室”“阳台”等。

疑问词类的常用词语包括“哪儿”“怎么”“什么”等。

交通工具类的常用词语包括“公共汽车”“汽车站”“地铁”“城铁”“地铁站”“出租车”“打的”“火车”“火车站”“飞机”“飞机场”“××路”“××站”“车票”“售票员”“乘客”“自行车”“上车”“下车”“走路”“堵车”等。

2.常用句型。

句型也是问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需要有效输出的内容,掌握几种常用的句型就能基本上保障学生可以顺利地“问出去”。常用句型主要有四类。

(1)询问已知目的地在哪里的句型。如“请问……在哪儿?”“请问……怎么走?”“请问……在什么地方?”,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问路句型,这种句型使用的情况是问路者知道目的地的存在,只对自己不知道的信息进行询问。如:

A:请问,花园饭店在哪儿?

B:你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到十字路口往左拐。

(《短平快——汉语初级口语》2第2课课文2)

山 本:对不起,请问,去中国银行怎么走?

路 人:一直往东走,到第一个十字路口往左一拐就到了。

(《汉语初级口语教程》(上)第2课课文2)

山 下:请问,留学生食堂在哪儿?

一学生:在那儿。

山 下:在哪边?

一学生:留学生宿舍的旁边。

山 下:谢谢。

(在教学楼)

一学生:请问,厕所在哪儿?

杰 夫:在这个教室的右边。……不对,在那个教室的左边。

一学生:谢谢!

杰 夫:不用谢。

(《初级汉语口语》1第7课)

(在马路上)

安 妮:先生,请问,去动物园怎么走?

老 人:往前走,马路左边就是。

安 妮:远吗?

老 人:不远,走几分钟就到了。

安 妮:谢谢您。

老 人:不客气。

(在学校医院)

杰 夫:同学,请问牙科在哪儿?

一同学:我也不太清楚,好像在二楼,你再问问别人吧。

(《初级汉语口语》1第16课)

玛 丽:请问,第二医院在什么地方?

警 察:第二医院?

玛 丽:对。

(《长城汉语——生存交际》1第7单元第3课)

(2)询问未知目的地在哪里的句型。如“请问这附近有银行(医院、超市、邮局、卫生间、饭馆)吗?”,这种句型的使用情况是问路者身处陌生的环境,不知道在自己所处位置的附近是否存在目的地。如:

江 山:请问,附近有没有银行?

行 人:有。附近有一个中国银行。

江 山:离这儿远不远?

行 人:不太远。

江 山:怎么走?

行 人:往前走一点儿,往右拐,过两条马路,就是中国银行。

江 山:附近有没有邮局?

行 人:有。邮局就在那个银行的旁边。

江 山:谢谢您!

行 人:不客气。

(《当代中文》1第8课课文1)

(在大街上)

甲:劳驾,附近有没有大超市?

乙:附近有两家呢!

甲:最近的是哪个?

乙:家乐福超市。

甲:你能告诉我怎么走吗?

乙:顺着这条马路一直往东走,过了第一个十字路口就是。

(《新汉语情景会话》下第6课)

(3)询问目的地的方位在哪里的句型。如“……在……附近(旁边、东边、西边、北边、南边等)”。如:

麦 克:我住在留学生公寓。

张圆圆:留学生公寓在学校西边,对不对?

麦 克:不对,在学校东边。

张圆圆:学校是不是有个游泳馆?

麦 克:对,公寓南边就是游泳馆,北边是个篮球场。

张圆圆:东、南、西、北,晕了,晕了!

(《长城汉语——生存交际》2第2单元第3课)

(4)询问去目的地的交通工具的句型。如“坐车怎么走?”“骑车呢?”,这种情况是问路者自己主动询问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也有请被问者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忙选择合适方案的。如:

大 内:我想打听一下儿,去友谊医院怎么走?

王 欢:你生病了?

大 内:不是。山本正住院了,我和金汉成一块儿去看看他。

王 欢:你们坐车去还是骑车去?

大 内:坐车怎么走?

王 欢:去友谊医院——坐公共汽车的话,可以先坐332路到动物园,然后换——我看看地图——然后换15路到友谊医院下车。

大 内:骑车呢?

王 欢:要是骑自行车,就沿着二环路一直走,到和平门往右拐,再顺着15路车的路线,骑十几分钟就到了。

(《速成汉语基础教程》第9课课文2)

(三)简单问路基式的环节二——被问者回答

1.常用生词。

这一部分的常用词语不要求学生自己会说,但务必要能听得懂,这一部分是作为“输入”部分学生必须可以正确理解的。其中可能涉及的词语主要有方位词、处所名词等。

方位词类常用词语有“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前”“后”“里”“外”“旁边”“对面”等,这类词特征明显,但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这类词在学生看来区别不大,但意义却相差悬殊,在实际情境中一个判断失误就会造成整个交际的失败。而且如“左”“右”这样的方位词涉及相对位置的问题,一定要问清楚,说明白。在教学中,这类词语学生一定要掌握得非常精确才可以。

表示地点的名词有“马路”“路口”“桥”“红绿灯”“十字路口”“那儿”“对面”等。

其他类常用词语如“拐”“一直”“往”“顺着”“过”“在”“离”“远”“近”“从”“到”等。

2.常用句型。

被问者的回答根据实际交际内容会有两种情况:

(1)回答了问路人的提问。这是比较理想的交际结果,问路者得到了有效信息。典型句式有“在……”“先……,然后……”等。如:

马 大 为:请问,海关在哪儿?

工作人员:在建国门。别忘了把您的护照带去。

马 大 为:谢谢。

工作人员:不客气。

(《新实用汉语课本》2第18课)

还有“……楼,……边/面”。如:

(在商场里)

彼 得:小姐,请问哪儿卖鞋?

营业员:三楼,右边。

彼 得:谢谢。

营业员:不用谢。

(《初级汉语口语》1第16课)

这就是很典型的一段简单问路基式,一问一答,信息点明确。

(2)没有回答提问。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问路者或是得到否定的回答,或是被问者虽然自身没有回答,但主动为问路者推荐别人回答,或者指导问路人到某处二次询问等。这种情况下留学生即便可以不会说,也应该能听懂相关句型。典型的句式有“对不起,我不知道”“我也不太清楚”“你再问问别人吧”等。如:

(在校园的路上)

玛 丽:同学,请问,图书馆在哪儿?

学生甲:对不起,我不是这儿的学生,我不知道。

玛 丽:没关系。

(《博雅汉语·起步篇》1第4课)

这就是没有得到答案的简单问答的例子。再如:

(在学校医院)

杰 夫:同学,请问牙科在哪儿?

一同学:我也不太清楚,好像在二楼,你再问问别人吧。

(杰夫上了二楼)

杰 夫:大夫,请问牙科是在二楼吗?

大 夫:是,往前走,再往右拐,左边第二个门就是。

杰 夫:太谢谢你了。

(《初级汉语口语》1第16课)

(四)简单问路基式的环节三——询问者致谢

该环节在致谢之后,有时还会有双方道别的环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问路图式会止于问路者致谢,被问者回应的环节,并不需要道别。

1.常用生词。

这一环节涉及的词语比较集中,主要就是“谢谢”“好的”“知道”“明白”“不用谢”“不客气”等。这是在问路交际进行到最后时问路者需要说的内容。当然,在被问者并没有给出有用信息时还会使用到“没关系”这样的词语。

2.常用句型。

主要包括得到有效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信息和环节缺失三类。

(1)得到有效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向陌生人问路时,致谢这一环节是作为基本礼貌而言必不可少的。典型的句型有“谢谢”“不用谢”“不客气”等。如:

马大为:小姐,请问餐厅在那儿?

小 姐:在二层二〇四号。

马大为:谢谢。

小 姐:不用谢。

(《新实用汉语课本》1第5课)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室内简单问答的图式结构。类似的例子很多,再看下一例:

马 大 为:请问,海关在哪儿?

工作人员:在建国门。别忘了把您的护照带去。

马 大 为:谢谢。

工作人员:不客气。

(《新实用汉语课本》2第18课)

(2)现实中也有未得到有效信息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也涉及简单问答,典型句式有“对不起,我不知道”“不好意思,你再问问别人”等。如:

(在校园的路上)

玛 丽:同学,请问,图书馆在哪儿?

学生甲:对不起,我不是这儿的学生,我不知道。

玛 丽:没关系。

(《博雅汉语·起步篇》1第4课)

(3)在部分课文中最后的致谢环节会被直接省略,只涉及问答的部分。这样的情况通常出现在朋友之间,如:

山 本:哪儿有书店?

艾 米:前边有。

山 本:离这儿远吗?

艾 米:不远。有二三里路。你是买书吗?

山 本:不,我想买一张世界地图,还想买一本《汉日词典》。

(《速成汉语基础教程》第2课)

如这样的情况就完全不涉及问路图式的致谢或是双方道别的环节。

三、余论

初级汉语问路简单图式的基式结构是问路图式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是学生掌握问路图式变式的基础,所以应当首先掌握。问路图式除了基式之外,随着参数的变化(数量、复杂程度等)也有很多复杂图式和变化图式。而且不同汉语水平上的常用交际项目变化也很大,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分析和传授。

崔 艳(2003)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寸红彬(2005)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戴雪梅(2003)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学习》第2期。

娄开阳(2008)试论程序性知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以汉语交际图式为例,《民族教育研究》第6期。

骆惠珍、万维强(2003)图式理论与汉语阅读课教学,《语言与翻译(汉文)》第3期。

麻珍玉(2003)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潘英甫(2004)从图式理论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材料开发,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 辉(2004)图式理论启发下的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策略,《汉语学习》第2期。

刑 强(2002)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模型的研究,《心理学探新》第4期。

张化丽(2003)图式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4期。

祝嫦鹤(2005)论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对文化图式建构模式的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訾韦力(2004)近年国内图式理论应用研究述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猜你喜欢
问路图式理论图式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问路
明明问路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