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膨
作者选取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近年来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 麻醉诱导前分别持续注入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 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年来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 其中男性47例, 女性13例, 年龄20~64岁,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SA)I~II级;排除手术时间超过1 h及药物过敏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 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前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麻醉方法均选择全凭静脉麻醉, 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持续注入生理盐水, 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持续注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h)直至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丙泊酚、舒芬太尼使用量, 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注意观察咽痛、呛咳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6.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1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等麻醉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呛咳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咽痛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比较(±s, ml)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比较(±s, ml)
组别 例数 丙泊酚 舒芬太尼对照组 30 40.7±9.1 28.9±6.7右美托咪定组 30 31.3±6.5 21.0±4.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s, min)
表2 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s, min)
组别 例数 呼吸恢复时间 拔管时间对照组 30 16.5±2.0 17.0±2.4右美托咪定组 30 21.7±3.3 22.9±3.0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近年来支持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息肉摘除手术,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具有微创、快速、病变清除彻底及术后粘连少等优势[1,2]。但喉部手术刺激强烈, 故麻醉要求平稳安全, 应激反应少及术后清醒迅速[3]。右美托咪定属于新型咪唑类衍生物, 其主要通过激活肾上腺素受体α2受体[4],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降低突触后膜兴奋性, 发挥麻醉辅助效果。已有研究显示[5,6], 右美托咪定可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 镇静镇痛作用佳, 同时能够保证麻醉平稳性, 缓解拔管刺激;而动物实验证实[7-9], 相较于其他镇静药物, 右美托咪定对于机体循环及呼吸系统影响较小, 可降低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本次研究结果中,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等麻醉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呛咳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咽痛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右美托咪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可有效减少麻醉用药量, 提高麻醉质量,缩短麻醉清醒时间。
[1]张梅风.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8):152-153.
[2]尚宇,田立刚,李淑芳.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喉显微手术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24(3):498-500.
[3]满元元,姜雨鸽,徐龙河.全凭静脉麻醉和平衡麻醉对支撑喉镜声带手术应激反应影响的比较.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 11(5):497-500.
[4]孙大新,王铁英.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用于麻醉镇痛的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2,18(36): 64-65.
[5]Al-Mustafa MM,Abu-Halaweh SA,Aloweidi AS,et al.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added to spinal bupivacaine for urological proc edures.Saudi Med J, 2009,30(3):365-370.
[6]赵帅,李娟,季清娜.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对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2,9(31):95-96.
[7]Szumita P M, Baroletti S A, Anger K E, et al.Sedation and analgesia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evaluating the role of dexmedetomidine.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7, 64(1):37-44.
[8]李彦文,欧阳文.汪赛赢.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镇静效应.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27(7):581.
[9]胡宪文,张野,孔令锁,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抑制气管插管诱发患者心血管反应效应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30(11):1304-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