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英 傅茂柱
(海军潜艇学院)
急性踝关节扭伤为临床常见病,也是篮球运动最易发生的损伤。由于踝关节的生理解剖和运动功能的特点,临床上以单纯的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者较多见。我部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采取早期冷敷,加强思想教育与健康指导,24小时以后根据伤情可进行外热敷,理疗、针灸、按摩等,根据伤情循序渐进恢复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0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部门诊就诊的业余篮球运动员257人,均为男性,年龄18岁~3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查阅就诊记录及各学刊相关资料搜索获得数据。
1.2.2 问卷调查法:发257份,回收255份,回收率99.2%。
1.2.3 数据统计法:将收到数据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处理得到结果。
2.1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统计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运动损伤不同程度地影响踝关节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内侧副韧带,骨折损伤虽然比例不高,仅为2.73%,但伤情严重,应成为预防的重点。这和篮球运动和踝关节特殊结构是有关的。由于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滑步,防守进攻、急停、踏跳和上篮等,要求关节处于半蹲位时微屈伸和扭转运作,其负担量较大;踝关节是人体最远端的大关节,几乎支持着人体全部重量,其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距骨体前宽和后窄,当足跖屈时,踝关节较不稳定,在场地不平及起跳与落地身体失去平衡时,易使踝关节损伤。
2.2 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见表2
?
由表2可以看出运动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因技术动作错误而造成损伤的比例最大16.73%,在运动中由于技术动作的缺点和错误运动违反了人体结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规律以及运动时力学原理,容易引起机构组织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占9.73%。场地器材气候状况不良占27%。局部负荷过大注意力不集中等。
2.3 损伤性质
调查统计257例患者中,急性损伤有203例,占损伤总数的78.99%,如不及时处理易转为慢性损伤,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如治疗不当可后遗关节不稳定,容易反复扭伤。特别是外侧副韧带较薄弱,易受损伤。在调查中发现,有54例损伤因急性损伤后处理不当而变成慢性损伤。预防急性损伤尤为重要。
3.1 踝关节损伤的特点由其解剖结构决定。踝关节是人体弹跳启动器,也是落地缓冲装置。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由胫骨及腓骨的远端和距骨三节骨构成,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叉状关节窝,胫骨下端底部有下关节面,与内踝关节面连成一体,共同与距骨相连构成距骨滑车关节面,跟骨位于距骨的下方,是最大的一块骨头,跗骨向后突出部分称为跟骨结节,踝关节的运动除肌肉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肌腱和韧带。胫骨和腓骨由一些强有力的韧带连接。由于某种原因小腿肌腱控制,肌腱的重点是跟腱,它直接和踝关节相连,止于跟骨。踝关节有六条三角韧带,这些韧带依附在踝关节上,起着连接、支持、保护和加固作用,内侧三角韧带,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三条韧带,前为距腓前韧带,中为跟腓韧带,后为距腓后韧带,均起于外踝,向前下后分别止于跟骨和距骨。足的运动通常都由距上关节和距下关节协调活动,使足关节共同完成跖屈、背伸展、内收、外展、回旋、环转等多方向运动机能。从踝关节解剖学角度来看,踝关节韧带中胫腓联合韧带纤维细密而又有弹性不易受伤,故大多数踝关节韧带损伤主要集中外侧副韧带的距腓前、距腓后及跟腓韧带。
3.2 运动项目本身技术特点。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动作的滑步急停,转身变向跑和起跳上篮等,对踝关节要求很高。当篮球队员在比赛场上不停地上下、左右跨步地移动或前后跳起扣蓝时,由于脚着地时,身体重心不稳或偏向一侧,常使足的前外侧先着地。所以足在跖屈内翻位扭伤外侧副韧带最常见。
4.1 加强思想教育与健康指导,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踝关节损伤的解剖结构,教练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思想教育和健康指导,使运动员做好思想上、心理上、身体上的准备。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每年每人要上一次预防踝关节损伤的课程,告诉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用支持带保护或特制皮护具保护踝关节,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注意放松,同时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如负重提踵、足尖走、跳等加强踝关节韧性的训练,注意加强技术练习,正确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4.2 加强对损伤后的预防和防护措施,在篮球运动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和训练技术不正确,常常会发生急性损伤,又因为运动员多为青年人,思想上不重视,特别是在损伤的早期,如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伤势持续加重,因此要以辅以科学治疗,才能阻止发展为陈旧性踝关节损伤。损伤早期进行护理于预,告诉运动员受伤后要懂得保护,可立即进行冷敷20min,制动,用绷带包扎固定抬高伤肢。包扎时注意绷带行走方向,使受伤韧带处于相对松弛状态。24小时以后根据伤情可进行外热敷,理疗、针灸、按摩等,简单的床边活动,约二周后,可适当进行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如踝关节抗阻力活动,也可在松软的地上进行一些较慢动作的练习(跑、跳等)而对踝关节有松动不稳的伤者,要特别加强踝关节和足部的肌肉力量练习,并控制踝部的训练量。根据伤情循序渐进恢复功能锻炼。
[1]车彪,王凯.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体会[J].交通医学,1999,13(1):143.
[2]编写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