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瑾 浙江省绍兴县漓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绍兴 312039
谢海芳 浙江省绍兴县中心医院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不振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笔者采用捏脊法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 年8 月—2012 年11 月我社区门诊确诊为FD 患者9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 例,男26 例,女22 例;年龄23~65 岁,平均(42.32±15.41)岁;病程5~64 个月,平均(34.42±13.45)个月。对照组48 例,男25 例,女23 例;年龄24~67 岁,平均(43.45±13.27)岁;病程4~65 个月,平均(36.14±15.3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1]诊断标准:①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 周或在12 个月中累计超过12 周;②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③实验室、B 超、X 线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疾病;④无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⑤无腹部手术史;⑥症状不因排便缓解,症状发生与排便次数改变或粪便性状改变无关。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莫沙必利1 次5mg,1 天3次,每餐饭前30min 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捏脊疗法。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使背部平坦松弛。捏脊部位首先为脊背正中线。在患者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按揉,使肌肉放松,而后从骶尾部长强穴开始,拇指指腹与示、中指指腹对合,夹持肌肤,示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用力提起皮肤,然后示、中指向后翻卷,拇指向前推行,由下而上,连续挟提肌肤,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一直捏到项枕部(一般至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如此反复5 次。在第3 次时,每捏3 次用力将肌肤向上提1 次。再由下到上沿两侧膀胱经用同样手法反复做5 遍,重点提捏大肠俞、胃俞、脾俞、肝俞。1 天1 次,6 天1 个疗程,休息1 天后,再行下1 个疗程。两组总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6 个月。用药期间停用其他与治疗该疾病相关的任何药物。
2.2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积分:将患者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食欲不振等8 个主要临床症状作为观察指标。按症状轻重评分:0 分:无症状;1 分:需要提醒患者才意识到症状;2 分:患者意识到症状存在,但日常活动未受限制;3 分:患者症状重,正常活到受限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评定,然后计算临床症状总积分。复发率:随访半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2.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组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1 疗效标准 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标准[2],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其公式为:疗效指数=(疗前症状积分-疗后症状积分)/疗前症状积分×100%。临床治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60%≤疗效指数>90%;有效:主要症状减轻,30%≤疗效指数>60%;无效:主要:症状无减轻,疗效指数<30%。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愈20 例,显效14 例,有效10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临床治愈11 例,显效11 例,有效14 例,无效12 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缓解,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4 两组复发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随访6 个月,治疗组复发4 例(9.09%),对照组复发11 例(30.5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2,P<0.05)。
FD 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异常、胃肠激素紊乱、精神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3]。其中,胃肠动力障碍被公认为是FD 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因此调节胃肠动力障碍是治疗FD 的关键所在,促胃肠动力药成为治疗FD 的主要药物。枸橼酸莫沙必利是促全胃肠动力药物,是选择性的5-HT4受体激动剂,能激动消化道黏膜下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加强胃十二指肠协调蠕动,增加排空,增强食管蠕动和下括约肌张力,产生消化道的促动力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但临床上单独使用莫沙必利疗效不甚满意且复发率高。
FD 据其临床症状归属中医“痞满”、“胃脘痛”、“呃逆”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多因外感诸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当等致脾胃受损,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可见该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属于本虚标实证,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补益脾胃为主。
捏脊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推拿手法,广泛应用于小儿和成人各科。属于中医外治范畴。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脊在背之中央,督脉行脊而过,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脊柱两旁,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捏脊疗法自下而上通过手法刺激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脏背俞穴,可以起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同时,根据该病病机特点及病位所在,重点对大肠俞、胃俞、脾俞、肝俞行提拿手法,以达疏导气机、调补脾胃之效。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脊柱既是支撑人体的骨性主干,又是脑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捏脊疗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干的刺激,借助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整体地双向地调整内脏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捏脊疗法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FD 显著优于单一使用西药莫沙必利,能快速缓解和消除患者临床症状,调整胃肠道功能,减少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治疗方案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
[2]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94.
[3]Talley NJ,Choung RS.Whither dyspepsia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and concepts of pathogensis and therapy in 2009[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24(3):20-28.
[4]林小兰,唐勇,李珍.捏脊疗法在治疗消化道慢性炎症疾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