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锋 管益国 赵金龙 朱芳芳 徐 星 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 平湖 314200
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为心率缓慢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常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心源性猝死。我们对不同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中医分型,探讨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心电图等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纳入86 例患者,其中男42例,平均年龄(71.8±9.5)岁,女44 例,平均年龄(68.9±10)岁;病程1 个月~12 年,平均(5.2±1.3)年;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9 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 例,房室传导阻滞27 例,慢室率房颤33 例;原发病:冠心病19 例,高血压病18 例,糖尿病14 例,肺源性心脏病7 例,风湿性心脏病7 例,高脂血症8 例,甲状腺功能减退5 例,心肌病8 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心脏病学》(第4 版)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分型。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关于心律失常的标准结合《中医诊断学》[3]第6 版中相关证型的辨证,分为六型:心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阳虚型、气虚血瘀型、痰湿阻络型、阴阳两虚型。排除标准:①窦性心动过缓由一过性药物、手术或外伤等所致;②I 度、II 度I 型房室传导阻滞不伴有明显心动过缓者。
1.3 研究方法 患者入选后即行中医辨证分型,由至少3 名中医师共同完成,汇总≥2/3 医师的共同意见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结果。同时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 软件系统,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等级相关(Spearman法)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不同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中以慢室率房颤的发病率最高,占纳入病例的38.4%,各分型所占比例依次为慢室率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各型构成比比较χ2=17.628,P=0.001,各型年龄比较t=1.452,P=0.153,各型性别构成比比较χ2=2.093,P=0.553,见表1。
表1 86 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2.2 各型中医证型比较 不同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型比较χ2=39.259,P=0.001<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动过缓以心气虚为主,依次为心气虚>心气阴两虚证>痰湿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心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为主;房室传导阻滞中以痰湿阻络证和气虚血瘀证为主,依次为:痰湿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心气虚、心肾阳虚证>心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慢室率房颤中以痰湿阻络证为主,各证型比例依次为痰湿阻络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心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心气虚证,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型构成分布 例(%)
2.3 不同中医证型平均心率及最长R-R 间期比较 平均心率与不同中医证型间r=-0.583,P=0.000,说明平均心率与中医证型存在负相关性,平均心率按照心气虚→心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痰湿阻络→阴阳两虚逐级递减;而最长R-R 间期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81,P=0.000,最长R-R 间期按照心气虚→心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痰湿阻络→阴阳两虚逐级递增,见表3。
表3 不同中医证型平均心率、最长R-R 间期比较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眩晕”、“迟脉症”范畴,是以持久的脉搏缓慢为主,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面色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甚至晕厥等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该病的发生多与年老肾虚、膏粱厚味、七情劳倦、寒凝心脉等导致脏腑亏损,血脉瘀阻有关。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心阳鼓动营血在心与脉这封闭的循环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血脉环流不息,营动周身,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本,对人体各个脏器起着温煦、推动作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心阳根于肾阳,人到中年阳气渐亏,心神之阳气不足,推动无力,致使心之搏动节律减缓,血行迟涩。故心肾阳虚为该病之本质,心阳衰微,血脉不畅为基本病机,病位以心为主,兼涉脾、肝、肾三脏。缓慢性心律失常以本虚为主,兼夹标实,标实指痰饮、瘀血、寒凝,或兼夹为患。初期多气虚或气阴两虚,后期则往往转至阳虚寒凝血行不畅,由于气为血之帅,心气不足,心血推动无力,故血脉瘀阻,痰浊阻脉,此为因虚致实。不同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亦不同,李红灿[4]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心气虚、心阳不振,而脾气亏虚、肾阳不足是导致心阳不振的主要原因,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肾为先天之本,内育真阳,五脏阳气皆赖此而得以维系。李书清[5]对45 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心阳不振,寒凝气滞,瘀血内停,久病入络。马丽红等[6]对116 例患者分为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心阳瘀阻、痰浊闭阻证进行中医辨治治疗。
本研究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中以慢室率房颤的比例最高,而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原发病仍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在中医辨证以痰湿阻络证居多,考虑这可能与本地区环境气候潮湿有关。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分布亦不相同,其中窦性心动过缓以心气虚为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心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为主;房室传导阻滞中以痰湿阻络证和气虚血瘀证为主;慢室率房颤中以痰湿阻络证为主。研究还发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心率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性,平均心率按照心气虚→心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痰湿阻络→阴阳两虚逐级递减;而最长R-R 间期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最长R-R 间期按照心气虚→心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痰湿阻络→阴阳两虚逐级递增。由此我们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早期以气虚为主,如果疾病得不到治疗,气虚日久,阴血耗伤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血行不畅,瘀阻脉络则心悸时作,长久气血瘀阻,阴损及阳,肾阳亏虚,气化失常,则痰湿内生,亦加重脉络瘀阻,最终导致阴阳两虚,心率逐渐减慢,严重时则需安装起搏器治疗。提示在临床治疗中早期治宜益气温阳,兼以滋阴养血,并辅助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
综合本研究,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以慢室率房颤最为常见,各类型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缓以心气虚为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心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为主,房室传导阻滞中以痰湿阻络证和气虚血瘀证为主,慢室率房颤中以痰湿阻络证为主。(本文由嘉兴市科技局资助,No.2011AY1105)
[1]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第4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7-48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9-80.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第6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2-166.
[4]李红灿.缓慢心律失常的辨治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2):13.
[5]李书清.中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45 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3(10):213.
[6]马丽红,焦增绵.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6 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7(26):64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