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的“吃大桌”

2013-11-15 17:09韦钦国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大件上菜贵宾

文/韦钦国

鲁西南的“吃大桌”

文/韦钦国

在鲁西南,遇到红事(结婚)与白事(丧事),为庆贺或感谢亲朋邻里的帮助,在结婚或出殡当天中午,都要安排宾朋吃饭以示答谢。这里所说的“吃大桌”,专指婚礼当天男方安排的午饭。

“吃大桌”又叫“吃喜”,结婚是家里乃至家族的大事,亲朋好友都要前来道喜或帮忙,由于吃饭的人太多,主人就借来桌子放在庭院里,八到十人一桌,众人一起就餐,这就是“吃大桌”。这里的“大”有两层意思:一是有些桌子比一般的案板要大,我小时候见过的最大的方桌有一米多高、两米见方,是名副其实的大桌;二是人数众多,有时二三百人一起就餐,桌子摆满了偌大的院子。

亲朋好友前来道喜或帮忙多半都不空手,20世纪80年代初期,邻居和远房亲戚一般随两三元钱当贺礼,只有非常近的亲戚才随五元以上的礼,当然也有送烟酒的。有的离得较远,就早早将钱送来或让人捎来,以防结婚当天有急事来不了,避免将来见面时的尴尬。事实上,只要礼到了,人来不来倒也没关系,所谓“礼到人不差”。去“吃大桌”的时候,一般以一个大家族或村为单位,选一位辈分较高或年龄较长的为“领队”。主人大都会安排专人在门口迎接,很热情地让大家“进屋喝茶”,这纯粹是一种礼节,因为屋里压根都坐不下。再由“管事的”领着大家到“礼房”,由专人登记各家所送的礼钱或礼品,每人发一包价格两角钱左右的“宏图”牌香烟,然后大家就坐在饭桌旁一边聊天,一边等着开饭。

一般上午十一点半开始上酒上菜,但上菜是有讲究的,分贵宾、普通宾客与帮忙打杂的:贵宾特指陪新娘子前来的女方客人,包括送女方出嫁的未婚姑娘与抬送嫁妆的男人,他们一般被安排在屋里就餐,以示尊重;普通宾客就是那些随礼的亲戚,在院子里就餐;上菜打杂的基本都是新郎同辈的堂兄弟,他们只有等宾客都离开后才能就餐。上菜分几个层次,先上四盘或八盘点心,这是专门给贵宾准备的,普通宾客没有这个待遇。然后,才给所有的宾客挨桌上四个或六个凉菜,贵宾要多两个。至于酒,多半是当地生产的白酒。上凉菜后,就开始喝酒,无论男女老幼,每个人面前都会摆上酒杯。

中午十二点,新娘会准时在婆家姑嫂们的簇拥下走进家门(如果新娘在十二点前到了,是不能进家门的,要围着村子转圈,一直转到十二点才行)。这时候鼓乐齐鸣、鞭炮炸响,未结婚的小伙子会一哄而上,堵在新房门口向新娘要喜糖,不给就不让进门。主人家这时常加快上菜速度,或撒喜糖和硬币,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新娘则会趁机跑进屋里。

接下来就是敬酒了。一般是新郎的父亲或叔伯带着新郎新娘到各桌向每个人敬酒。新郎父亲到每一桌都会很客气地问大家“吃好了没有”、“酒喝好了没有”一类的话,一桌进行完转到下一桌。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为有些没有对象的小伙子眼馋人家的新媳妇,在新娘敬酒时常故意把杯子弄倒或让新娘点烟等,整个敬酒过程要持续一个小时以上,也够折腾人的,但无论如何,新郎新娘都不能发火,要笑脸相陪。

敬酒过程中要不断上热菜,一般有十二盘,但一桌菜档次高低,不在于多少个盘,而要看上多少个“大件子”。“大件子”一般包括整鸡、整鱼、猪后肘、大肉丸、红烧肉等,一般的家庭上四个“大件子”即可,条件好的会上六个,贵宾一般要上八个。经济条件特别好的家庭会上“翻菜”,即同样的“大件子”上两次,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因而会被吃“大桌子”的人到处传播,一为显摆自己吃过“翻菜”,二为彰显主人家的好客与经济实力,在很长时间内都会被十里八村的邻居作为谈资。热菜上完后,会上西红柿鸡蛋汤和馒头,上汤意味着菜都上完了,这顿饭就差不多了。不过最后还有一盆酸辣汤,汤里面有八个小丸子,一人一个,名为“滚蛋丸”,意为今天的饭到此为止,各位吃完后就可以走了。

“吃大桌”除庆贺、解馋外还有沟通功能,平时有隔阂或摩擦的亲戚,一般都会借这个机会来消除误会。遇事时亲朋邻里主动前来帮忙,表明了民风的淳朴与人性的善良,从这个角度讲,“吃大桌”在邻里沟通、展现民风良俗等方面,有很积极的意义。

(马玉向摘自《齐鲁晚报》2013年6月20日)

猜你喜欢
大件上菜贵宾
“南京大件”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等一下
聚焦|注意了!七省市率先跨省大件运输许可“一站式”办理
大件生活垃圾的归宿在哪里?
男人四十
卸妆
谁做了手脚
神秘“贵宾”的到来
金色世纪贵宾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