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金中
自然,是创造美的大师。像花的绚丽,水的明澈,云的洁白,山的巍峨,无不感染着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左右对称,更是平衡之美、稳健之美、和谐之美,是美中之大美。
飞鸟,靠双翼而自由翱翔;走兽,靠四蹄而纵横草莽;花草,靠匀称的叶片而向春天绽放;人类,更以肢体的对称,保持着身体的平衡,闪现着生命的灵光,成为造物主最完美的构架、最典雅的乐章!
其实,人类在其童年的时候,就以爱美的天性,发现了对称之美。从奠定中国哲学、文化基础的阴阳图,到古陶、青铜等器皿的轴对称,再到殷墟甲骨文的上下、左右结构对称,始终贯穿着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对匀称、均衡、稳重之美的认知和追求。
据宁波大学教授陈传锋、西南大学教授黄希庭统计: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纂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集的7000个通用汉字中,上下结构对称的,如吕、昌等;左右结构对称的,如北、朋、林等;内外结构对称的,如回等;部分结构对称的,如班、彬、肉等;多层重叠结构对称的,如鑫、森、众、晶、品等;独体字结构对称的,如田、中、申等,以上6种结构对称的汉字就达612个,占通用汉字总数的8.74%。也就是说,直到现在,我们的汉字仍保留、延续着对称美的古老审美观念,使中华方块字成为集音、形、义于一体,最便于表现对称之美的独有文字。
记得《对联》杂志刊登过一篇文章,说日本京都大学两名教授在访问《对联》杂志社时,曾以对联为话题,对中华文字与日本、朝韩等文字做过比较,感慨地说:他们也曾试着用日、韩等文字做过对联,但字是对上了,音却对不上,不能读;按音韵去对,字或义又对不上。唯有中华文字,是字、音、义相统一,撰写的对联能实现音韵和谐、述义精准。所以,对联艺术,毫无疑问是中华独有的国粹艺术。
是的,作为对联爱好者,我们是唯一掌握语言文字对称之美的幸运群体。并且,这种幸运,还不仅仅是日本学者所理解的对字、音、义相统一的掌握,更在于对这门艺术既“对”又“联”的辩证思想及方法的掌握。走进这个艺术领域,我们或许是受爱好驱使,误打误撞。明白了这独有的幸运,是不是又觉得多了份传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