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痴
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受众面之广、使用率之高,是其它传统文化门类无法比拟的。千百年来,上至王公贵胄的殿宇华堂,下至黎民百姓的院落柴扉,无不用楹联妆点着各自的生活和门面,可谓不分贵贱高低。可见楹联的社会价值不容小觑。诚然,社会价值往往是通过人或事物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加以体现。那么,楹联经过迭朝累代的长期积累和沉淀,日益成为大众化独立文体,也就充分证明了其自身的社会价值所在。其格言和哲语化的艺术表达所产生出的能量,始终在不停地释放着、升华着。经典名联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解读、实践,在对社会进步和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示范和警省的同时,也使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具有醒世励人效力的佳联妙对,在历史长河中经受住了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使其社会价值更加凸显。如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就是一副典型的格言联,以饱满的爱国情怀始终激励着近当代仁人志士为谋求民族复兴,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进行伟大实践。我们有理由对楹联的社会价值不吝赞誉,并应重新审视它久盛不衰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回眸历史我们会发现,楹联自发轫以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始终密切相关,从起初的驱邪避鬼到后来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刻不在显现着它的社会价值。这也正是它历久弥新、世代相传的根本原因。无论是题赠联,还是应答联,甚或厅堂门柱联等等,往往能从中准确地判断出其主之职业、身份乃至价值取向。从这点上看,楹联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之中了。历史上不乏一副好联成就一个成功人生的范例,有着传统文化底蕴的成功人士每每忆及自己成长经历时,往往会提及幼时镌刻在其心底的那一副好联。大家这样讲并非放大楹联的功能,而是让大家能更清醒地认识到楹联真正的社会价值所在。
判断一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往往有明显的社会标准和尺度。同样,当一副联语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的时候,那么它的社会价值也就随之生发出来了。好的楹联作品不仅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报效国家,当我们今天在呼唤未来、凝心聚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时刻,楹联之花用自身的无穷魅力仍在释放沁人心脾、馥郁芬芳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