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泽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新时代小区c2楼1单元102室)
文学源于生活,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联,作为文学的组成部分,同样源于生活。写对联,就要从生活中发现素材,为现实生活服务。下面以笔者几副对联的构思过程,来谈谈对联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我的家乡——山东省聊城市于集镇,是全国著名的油菜生产之乡,号称“江北油菜第一镇”。一到冬天,遍地都是塑料大棚、塑料拱棚,无边无际。蔬菜使农民致富,过上了好日子。胡锦涛总书记曾视察过于集镇的油菜生产。麦收后的一个月,是全年最旱的时节,眼看着地里的庄稼蔫蔫的,农民心里确实很不是滋味。恰在这时,黄河水引过来了,农民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喝足了黄河水的庄稼雨后春笋般生长,令人兴奋不已。这两幅画面在我脑海里时常出现,后来据此写出一副对联:
题农村
蔬菜飘香,阳光冬日圆谁梦;
禾苗滴翠,河水夏天甜我心。
这副对联发表在《耕云播雨——“三农杯”征联大赛作品集》。
我家院子里每年都种几棵丝瓜,一到夏天,满院黄花,蜂飞蝶舞,悦目飘香。我邻居院中,有一棵脆枣树(枣树也开黄花,花形较小),树上挂满了果。成熟的时候,枣又甜又脆。这两种情形看多了,想多了,就形成了一副对联:
题农家
一院黄花艳;
满庭翠枣香。
这副对联发表在《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12年第8期下半月刊。
我生活在农村,时常看到农民光着脚丫,开着手扶拖拉机,在蔬菜大棚内犁地。他们全神贯注,脚踏着刚翻过的土地,脸上充满惬意。还有,他们用手抓着粪肥,一把一把地均匀地撒在地里,动作飘逸自然,丝毫没有嫌脏怕臭的意思。这两件事酝酿久了,就写出一副短联:
题农民的感受
粪香茧手;
土暖皴足。
这副对联发表在《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12年第12期下半月刊。
去年的一天,我到一所学校去,看到机器轰鸣,工人繁忙。原来是教职工的车辆增多,无处存放,正在把楼前楼后的草坪改建成停车场。联想到我家所在的小区也是车满为患,争抢车位的事时有发生,一副对联油然而生:
题城市某小区
道宽道窄难存绿;
楼后楼前满是车。
这副对联发表在2012年6月15日《中国楹联报》。
这四副生活联没有高深的意境,也没有精美的修辞,但它确实是来自生活,反映了生活实际,笔者心中有几分惬意。今后,我要更加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写出好的对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