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致
“和风轻浪浣浮萍,出水芙蓉自然成”。这是我在看完现代花鼓戏《接来乡里爹和娘》一剧后,发给女主人公丽丽的扮演者王萍的一条微信。在戏曲艺术的海洋里,每个演员都有自己奋斗的航向,就像每颗星星有着自己的运行轨道一样。对于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王萍来说,花鼓戏就是她一生的挚爱与追求,也是伴随她艺术航程的全部甘苦所在。在自由的艺术天空,王萍展翅高飞,尽情驰骋,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也收获着成功与喜悦。
现代戏《接来乡里爹和娘》是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精心打造的一部大型剧目,王萍在剧中扮演女主角丽丽。这出戏讲述的是社会转型时期城乡生活在碰撞中融合的精彩故事。王萍接到丽丽这个角色后,认真研读剧本,虚心求教于导演和其他演员,准确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她认为,抓住“情”字做文章,至关重要。因为丽丽这个人物,硕士毕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善良,孝顺,面对淳朴老实的父亲,有亲,有爱,有孝,但面对父亲固执的一面,也有怨,有痛,有无奈;面对婆婆,贤惠而不敢太亲热,孝敬而也有隔阂。这些复杂的情绪、情感,对一位演员来说,需要准确拿捏才能表演到位。王萍在生活中,也是她爹的娇娇女,是他妈的好儿媳。她将生活中的情景再现到剧中,把剧中的“她爹”和“他妈”当成自己的家人,情出于心,心现于孝;以孝动情,以情感人。舞台上的王萍,演得情真意切,真实自然,不露声色,入木三分。
1970年出生的王萍,从小就迷恋花鼓戏。15岁那年,她一个人到了离家30多公里的花鼓剧团学戏,师从宁乡县花鼓剧团的著名老艺人彭秀英。彭秀英功底深,戏路宽,对王萍疼爱有加,倾囊相授。王萍的悟性很高,很快就成了团里的大梁。她扮相端庄,眉目俊秀,身材匀称,嗓音纯净,善于反串扮演英俊小生,她在《洪兰桂打酒》中饰演的洪兰桂、《窦娥冤》中饰演的王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演的梁山伯,《杨义闯宫》中饰演的驸马、《玉堂春》中饰演的王金龙、《百日缘》中饰演的董永、《瓦车篷》中饰演的安寿保等角色获得满堂喝彩。特别是她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当唱到梁山伯离开祝英台开始吐血时,唱腔呜咽,字字如泣,整个台下群情悲戚,掌声四起。1990年,王萍考入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令王萍激动的不只是由乡下女孩变成了城里人,而是成了一名专业的花鼓戏演员。来到花鼓戏艺术的最高殿堂后,王萍虚心学戏,勤奋练功,先后向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李小嘉、刘赵黔学戏,同时还到省艺校向杨鑫华老师学习唱腔,到省京剧团向京剧名家闵玲娣老师学习身段、形体等课程,业务能力大有长进。但在当时,戏曲艺术日渐滑坡,演出少之甚少。随着卡拉OK、港台通俗歌曲的影响,花鼓戏演出市场日益萎缩,传统花鼓戏遭到巨大的市场冲击。省花鼓戏剧院的许多演员,如张也、黄卓、甘萍、谌蓉、张芳等都离开了花鼓戏舞台,改唱民歌、通俗歌曲。1993年,王萍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正式工作,下海跑歌厅唱民歌,跟剧组拍电视,先后推出了个人MTV《水乡三月》,并参与了《茂兰故事不外传》等电视连续剧的拍摄。虽有闪烁的灯光,迷人的鲜花,优厚的待遇,但是,骨子里已经对花鼓戏入迷的王萍,最终还是舍不得离不开花鼓戏。2002年,她成立了王萍花鼓戏工作室,自接业务,先后主演了《老竹新笋》、《雷锋》等多部新戏。2004年,王萍接受浏阳花鼓戏剧团的邀请,饰演《书记有本难念的经》中的女主角石榴,该剧参加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一举获得金奖。2005年7月,她应侯希贵艺术团的邀请,在花鼓戏《远山的呐喊》中扮演主角九九。这部戏剧是为配合湖南当时正在开展的“禁毒人民战争”而创作的。用花鼓戏这一湖南的传统剧种来表现禁毒题材属首次,该剧公演之后在全省各地巡回展演了近百场。2006年,王萍又应益阳剧团的邀请,主演了反腐倡廉题材的大型花鼓戏《但愿人长久》,获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应岳阳花鼓戏剧团的邀请,主演现代花鼓戏《老骆轶事》,获全国地方戏曲展演〈南方片〉三等奖、湖南艺术节金奖。
在2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王萍感受到从艺之路的曲折和坎坷,从一个花鼓戏的爱好者,最后成为了一名职业演员;她曾在乡间的草台上演出,也曾进入过花鼓戏艺术的最高殿堂,迈进了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领略到了花鼓戏艺术的无穷魅力。尽管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吊嗓、练功,王萍却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她深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今后继续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就必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唱念做舞、手眼身法步,样样都不可忽视。从王萍塑造的众多剧中人物身上,观众们既能欣赏到花鼓小调的原汁原味,又能享受到戏曲创新带来的时尚美感。她试着将现代声乐唱法融汇到花鼓戏唱腔中,灵转多姿、流畅优美、行腔圆润、气韵自如。从表演上来看,她在舞台上十分注重肢体动作的生活化,她始终认为,歌舞化的特点使湖南花鼓戏比之于其他戏曲更具形式感觉的因素。这个特点融戏、舞于一台,使戏曲歌舞化、歌舞戏曲化,适应了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花鼓戏更有现代元素。同时,在一些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戏眼”上,王萍又善于借鉴程式化的传统表演来强化人物丰富的情感。“戏份不在多少,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王萍这样认为。在她出演的角色中,有的尽管不是主角,只是配戏的“绿叶”,但经过她的精心塑造,也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在大量基层演出中,王萍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自己大方、清新、细腻的表演风格。
古装戏造型照
美若芙蓉披霞归,声似山泉和凤鸣。熟悉王萍的人,都会为之感叹:她是为戏而生的。有人说,是信念与执着的相拥成就了王萍,也有人说,是汗水和泪水的滋养成就了王萍。在花鼓艺术的百花园里,王萍好似散发着芬芳的一株芙蓉,花正红,叶正绿。我们衷心地祝愿她,在更广阔的舞台再谱新篇,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