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雪中 (浙江省平湖市独山港镇黄姑卫生院,浙江 平湖 314203)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别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氨茶碱针、喘定针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用药前后的SGRQ评分[1],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Ⅰ~Ⅲ组。Ⅰ组COPD患者100例,Ⅱ组COPD患者50例,Ⅲ组COPD患者50例。其中男119例,女81例。患者年龄47~76岁,平均(58±10.5)岁。患者病程6~20年,平均(15±5.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2007年修订版《COPD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Ⅰ~Ⅲ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Ⅰ组COPD患者100例,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2粒/次,3次/d。饭后温水送服。Ⅱ组COPD患者50例,给予氨茶碱针治疗。0.25 g氨茶碱注射液,用0.9%NaCl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滴注,1次/d。Ⅲ组COPD患者50例,给予喘定针治疗。0.25 g喘定注射液,用0.9%NaCl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0 ml,静脉滴注,1次/d。三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对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进行SGRQ评分调查,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后的SGRQ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3]。
1.3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Ⅰ~Ⅲ组用药前后的SGRQ评分:见表1。
表1 Ⅰ~Ⅲ组用药前后的SGRQ评分(,分)
表1 Ⅰ~Ⅲ组用药前后的SGRQ评分(,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Ⅰ组100 53.5±15.5 35.5±10.5Ⅱ组 50 52.5±14.5 40.5±10.6Ⅲ组50 52.2±13.6 45.6±10.7
由表1可见,用药前的SGRQ评分,Ⅰ~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用药后的SGRQ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和Ⅲ组,Ⅰ~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优于Ⅲ组,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Ⅰ组100例患者,用药后有3例(3﹪)的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及恶心和心悸的不良反应,但在患者的耐受范围。Ⅱ组50例患者,用药后有7例(14﹪)的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及恶心和心悸的不良反应,但在患者的耐受范围。Ⅲ组50例患者,用药后有5例(10﹪)的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及恶心和心悸的不良反应[4],但在患者的耐受范围。Ⅰ组明显优于Ⅱ组和Ⅲ组,Ⅰ~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优于Ⅱ组,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目前全世界因病死亡原因排行中居第四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阿斯美、氨茶碱针、喘定针、丙卡特罗片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用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不一。所以,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分别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氨茶碱针、喘定针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用药前后的SGRQ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发现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能够的SGRQ评分较低,不良反应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刘春丽,赖克方,陈如冲,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7):461.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6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4]赖克方,钟南山.加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J].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