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振启 刘杰
▲干姜
▲鲜姜
“干姜”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中另立生姜和干姜分开来用。干姜又名白姜、均姜、泡姜、淡干姜。干姜的功效是温经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明代李时珍说:“干姜用母姜造之……以白净结实的为良,过去人称其为白姜,又曰均姜。”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因此血虚的人可以用,而吐血、衄血、下血等症也宜使用。
相传,我国在楚汉相争时期,汉高祖刘邦征战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方“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喝一次即药到病除。
生姜不但治好了帝王的瘟疫,也救过许多平民百姓。唐朝时期,长安香积寺有个叫行端的和尚,夜间上南五台山砍柴,回寺后成了哑巴,人们相互议论不解其故。
行端来到长安,拜见了名医刘韬。刘韬经察颜望诊号脉后说:“师傅先回,待我明日上山一观再行处方。”次日凌晨,刘韬来到山上,仔细观察后便胸有成竹地来到了香积寺,从药袋里取出一块生姜,对方丈说:“将此药煎服,三五日内定能药到病除。”时过两日,行端连服三剂姜汤,胸中郁积渐解,咽喉轻松爽利。又连服了三剂,竟能开口说话了,寺中众僧都惊讶不止。
方丈询问行端病因,刘韬说:“此乃沙弥误食山中半夏所致,用生姜一解,自然药到病除。”众僧也除掉了心病,照旧上山砍柴。
促进血液循环 姜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为辛热,服后胃肠有温暖感,即所谓温中散寒。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上升。
抗衰老 医学家观察发现,生姜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 更强。这种作用的机理是能防止脂肪食物变质。同时,生姜的辛辣被人体吸收后,可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止牙痛 生姜还含有姜醇、姜酚、姜油萜、姜烯、辣素等成分,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杀菌、消炎、止痛作用,牙痛时嚼上几片生姜疼,痛即可抑制。
预防胆结石 生姜中所含的大量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过多分泌,减少胆汁中粘蛋白含量,不致于因粘蛋白过多而与胆汁中钙离子和胆红素结合,形成胆结石。此外,生姜中含有较多的油树脂,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因此,胆囊炎患者常吃些生姜大有益处。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犍为、贵州长顺、兴仁、此外浙江、陕西、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均有生产,均为栽培。以四川犍为产者质量最佳。称为“川干姜”。
多年生草本,高50 ~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 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 ~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 ~30cm,宽1.5 ~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基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 ~25cm;穗状花序椭圆形,长4 ~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 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 ~2.5cm,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c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 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 月。
呈不规则的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3 ~7cm,厚1 ~2cm,不去皮者表面灰棕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去皮者表面黄白色。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显粉性和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可见黄色油点。气香特异,味辛辣。以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
饮片呈不规则的薄片,大小不一。表面显黄白色,滑手,有明显的淡黄色细点,显粉性,质坚实,气香特异,味微辛辣。